ABOUT MEOro in Malta 2025

Oro, who was born in Taiwan and has been living in Malta for 4 years. Currently working at Chiliz as a QA Test Engineer. Adventuring, Learning and Sharing.

Oro,西班牙語為黃金之意,也是一隻會YeeYee叫恐龍的名字,偶肉則是前同事取的諧音。現任職總部位於馬爾他的區塊鏈公司-Chiliz 擔任自動化軟體測試工程師。倒數第二屆基測生因沒考上台中一中鬼轉五專菁英班,曾任職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台灣疫情爆發期間,離開台中反向深入重災區歐洲尋找機會,是個總是自找麻煩卻樂此不疲的在馬爾他台灣人。興趣是收集故事,相信文字能夠改變人生。

二十六歲,回顧這一年來

Author:oroSun Dec 04 2022

首先,感謝各位親朋好友的祝福。畢竟人生有限,而你們願意花上一些時間,就算是簡單的幾句話,對小弟來說也是很暖心的。


進入正題,雖然外表可能看不出來,實際上我是一個挺感性的人。

沒有感性到每每節日都需要有儀式感,例如聖誕節、跨年什麼的,好幾次都是獨自在睡夢中渡過。

但是在生日這天,還是很值得停下腳步,去回顧這一年來的種種。


有一遇句話我很喜歡 ── The future is in the past.

每個人對於這句話的話的解讀可能不同,

甚至在自己人生低潮時、跨過難關時,

所體悟到的涵義都不一樣。

我相信,過去成就現在的我們,在人生中經歷的各種人、事、物,實實在在的影響著我們。

回過頭來看,會發現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離開台灣將近一年半,相信許多人對此感到好奇,尤其最後我來到了挺有規模的「真」外商公司。

沒錯,不是那些掛著外商名號,到了台灣,制度就跟著入境隨俗的「外資台商公司」。

我人在歐洲,過著歐洲的生活。

我從小就幻想著有朝一日要出國看看,第一次的出國就是二技畢旅的北海道自由行,

自己一個人從辦理護照、規劃行程、踏出舒適圈,試著與不同的人交流。

過程中肯定有遇到一些困難,但也是因為那一次的經驗,讓我有了到馬爾他闖蕩的勇氣。

事實上,針對那次的旅行我自己有寫了一篇圖文遊記,耗時兩年,PDF檔700多頁,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至以下連結取閱:

北海道遊記


再來,是一次在口琴老師──吳老師,的追思會上,與其他口琴社的朋友相遇,談到了目前的工作。

「沒想到你在中科院上班,我以為你是那種會出國的類型。」

不經意的一番話,讓我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雖然同事們人都很好,但是我確實感受到自己不太能融入這個環境。

最終,在年底的時候,提出了辭呈,沒有什麼計畫,單純是覺得累了,裸辭重新尋找方向。


剩下的事情在去年的時候都提過了,以下是去年FB貼文連結:

2021年生日貼文

總之我又在一間公司短暫的待了三個月,最後公司也突然收掉了。

同時台灣爆發了Covid-19,在缺疫苗的情況下,失業的我完全不敢外出面試。

因為家母定期接受癌症追蹤治療,同時還有其他症狀例如:高血壓......等,

如果因為自己外出求職而將危險帶到家裡,我扛不起任何風險。

爛透了,這一切。

而在這時,一封來自馬爾他的email改變了我的人生。


去年,我鮮少對當時馬爾他的公司多做著墨,原因是 ── 那是一間博弈公司。

集團在亞洲頗具規模,當時正試圖在歐洲拓產新業務,也就是我後來加入的歐洲部門。

對於華人文化來說,博弈業多半帶有負面標籤,黃、賭、毒,都是上不了檯面,很丟臉的事情。

在出國前,我們家也因此鬧出家庭革命,畢竟我哥就是警官。

要說不怕那肯定是假的,東南亞博弈公司的鬼故事我也是聽了不少。

但最終,因為以下幾點,我決定為我的人生賭上一把:

  1. 有疫苗
  2. 有工簽
  3. 待遇不錯(至少當時看起來是這樣)
  4. 在歐洲,而且是馬爾他,或許對未來歐洲發展有機會(馬爾他治安是歐洲國家中數一數二好的,比法國、英國......等大國都好)
  5. 面試時的面試官聽起來滿專業的(也是在之後才知道,是我未來的主管,免聯考的中國保送生,之後到英國發展,有英國永居權,很照顧我,在我到Chiliz前有幫我寫Reference)


只能說老天保佑,現在回過頭來看,以上五點都被我賭對了。

這邊特別說明,博弈業在馬爾他是合法的,甚至對歐洲來說博弈是很正常的行業。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賭場看到阿罵低調的打著老虎機,及一群爺爺奶奶在賭場裡面玩著黑傑克。

「啊這不就像台灣過年大家聚在一起打牌是一樣的道理嗎?只是場地看起來比較高級而已。」

完完全全的顛覆我對電影裡賭場肅殺的印象。


在這間公司,我認識到了許多好友,一群很照顧我的前輩。

當中有不少都是為了養家活口、離開心愛的家人、好友、環境,

迫於各種現實壓力之下,選擇了這條路。

除此之外,與你我無異。


然而,這行業充斥了許多真真假假,尤其是在亞洲,許多的鬼故事都是真的,都是我來到這邊從前輩那裡聽來的。

因此,我不鼓勵考慮踏入這行的人在亞洲發展,有太多的模糊空間及灰色地帶。

而是到歐美這些對於博弈業具有法律規範的國家是相對有保障的。

倒是要小心,有些人一旦踏入,就回不去。

錢來的太容易,不少人因此迷失了自我。


在今年初,大約是在二月時,公司經歷了組織改革,歐洲部門被解散,接踵而來的是各種奇怪的事情。

不管是人際關係及事業,當時的我處於一種極度不穩定的狀態。

我也在留下來以及回台灣之間來回擺盪,大約在三月底,我下定決心開始投履歷。


起初非常的不順利,多數在履歷階段就被拒絕,就算接到面試邀請也在HR那關(第一關)就被淘汰,

但是我不放棄,修訂了許多版本的履歷,一直到現在的總共有十幾個版本。

被拒絕就檢討自己那哪裡不足,JD上有不認識的技術、知識就去學。

同時間,因為接觸到自動化測試,我也「自行」想辦法協助那些對我很好的同事朋友改善他們的工作流程。

例如:寫一些小腳本幫他們的日常工項自動化。

Python、Java、JavaScript、API、CI/CD、TC(測試用例),甚至為了將登入測試自動化,

我接觸到了深度學習、圖像辨識領域──NN、Darknet、YOLO

為了破解各種網站常見的驗證方式:拼圖推理、中文點字、滑塊驗證......等。

熬夜訓練模型,直到終於成功自動登入時,那種爽感我至今仍然記得。

不得不說,我的能力在這段時間飛速成長,也開始接到了來自各個公司的面試邀請。


期間我台灣有拿到兩間offer、菲律賓一間,其實原本是打算回台灣的,但是在提出離職的那一刻我才注意到當初簽約的離職預告期是兩個月。

當下我是非常失落的,因為提出離職的那一刻就已經代表我沒有心在這裡,每多待一天,都是種折磨。

儘管他們都說願意等我,當中甚至有一間公司說願意等我4個月,讓我休息一陣子。

但最終,再妳的靈魂拷問之下,我決定打起精神再試一把,繼續尋找留在歐洲的各種機會。

我甚至面試過動視暴雪的QA職缺,想當初我還很期待,畢竟是那個暴雪欸!

但是很不幸的,面試到的項目是COD(靠邀,我根本沒玩過決勝時刻,我只玩過戰地風雲)

如果其他像是暗黑、魔獸、鬥陣特工或許還有機會。


事實上,一直到離職日(7月27號)的前一週,我在馬爾他拿到了4次面試機會。

我印象很深刻,在7月20號下午我有chiliz的二次面試,但是當天上午我就必須回覆台灣公司入職意願(我已經拖一個月了)。

於是,我做了另外一項賭注,一直到7/25號才確定拿到了chiliz的Offer,並在同一天找好新住處同時簽訂房租合約(工簽需求)。

能想像嗎? 我在預計回台灣的前幾天才找到馬爾他的工作。


而從7/27離職,到11/1順利入職Chiliz的這期間,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我仍記得,我曾有一位很欣賞的學妹,問到她有沒有想過談戀愛時,

「沒有,我正經歷人生中最精華的時刻,而我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

當時,她的這句話,在我的心中掀起了一波漣漪。


沒錯,或許我們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

儘管不久之後,我在她的IG看到了跟男朋友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