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落格正式啟用啦!!
Sun Dec 04 2022其實這個部落格架在網上一個多月了,卻遲遲無法動筆。起初是因為在等新工作工簽過於漫長,覺得不如趁這空閒時間嘗試些新東西,因此買了GoPro開始記錄馬爾他的生活。同時間,開始學習做菜、及React框架。想想小時候經營過Yahoo部落格以及無名小站,當時挺認真的,可惜已成為時代的眼淚。未來這個部落格會以什麼主題來經營其實我也還未決定,短期內可能會以記錄生活為主,不確定會不會半途而廢,總之就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吧,部落格的功能也會持續進行優化。(事實上這一個月來添加了不少Feature)最後先簡單做個自我介紹──我是Jeff,也可以稱呼我Oro。目前在馬爾他工作的台灣人,如果有任何相關的問題歡迎透過站上提供的方式聯繫我。 今天就先這樣吧! CHEERS!送給自己的26歲生日禮物。

不知不覺在Chiliz入職滿一個月了,儘管入職的過程充滿驚奇(這一點有機會的時候再分享,跟我有類似經驗的人應該不多),經歷了不少起起伏伏,總算是雨過天晴了。在Chiliz的許多事情真的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深刻的體會到人們口中的「真」外商公司是怎麼一回事。 首先是「工時」,員工手冊上面寫說公司採取彈性上班的方式,上班時間為8:00~9:30,下班時間為下午17:00~18:30,上滿8小時,不含中間休息1小時。然而在我實際入職後觀察,上班「超乎想像的彈性」,因為公司不用打卡,且採用混合上班的方式,基本上可以看心情選擇在辦公室,或者居家辦公。因此可以見到有的人上午到辦公室,中午一到人就消失,又或者下午才進辦公室的。總而言之,當天的Task只要能做完,或是有事情的時候找的到人,基本上沒有人會管你。這一點相信不只是我,許多從亞洲來的朋友都會非常的Shock。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我五點下班竟然是最後離開辦公室的。 「自由」、「自律」、「友善」,是這間公司的文化,辦公室沒有固定座位,今天爽坐哪就坐哪,先搶先贏,午餐時間也沒有嚴格規定幾點開始。曾經9點一進辦公室,主管就邀請大家先到樓下喝杯咖啡聊聊天,或是下午4點半主管就邀請大家到附近的酒吧喝一杯。多數進辦公室的人都抱持著笑容,因為在這種自由的工作環境下,願意進辦公室的人通常都是自願的。 公司的Slack群組頻道也是相當多元,不限於談公事,可以在上面分享食物、新聞、甚至是迷因。且每週公司都會製作小短片為當週的壽星慶生。不僅如此,公司還歡迎員工帶寵物到辦公室,辦公室天天都能見到不同的狗狗在辦公室賣萌討摸。 還有許許多多令我大開眼界的事情,以及與同事相處之間所發生的那些趣事,待未來有機會時再做分享。 :)整體來說在這目前為止幾乎感受不到壓力,非常的Chill。

威尼斯的被坑爹之旅-上
Sun Dec 04 2022(其實這篇文在11月29號就寫好了)距離上一次發文有好一段時間了,應該有兩週? 一直想著應該要發點什麼,不然辛辛苦苦弄得部落格就要荒廢了,我可是連專屬Domain Name都買好了欸!(雖然也才上週的事) 然而最近每天下班後煮完菜、吃完飯,就是開始看人家玩戰神:諸神黃昏。不得不說,這代的劇情表現真心不錯。上上週主要時間都花在整理住處,以及剪輯新片上,是本人的第一部剪輯Vlog,時間點是在入職Chiliz的前一週。這趟旅程對本人極具意義,所以花了一點時間。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選此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HlbjbR1zbeU上週則是與前同事們(阿格、艾文、艾倫、啾啾、迦勒)一起前往威尼斯進行一天一夜的快閃旅遊。原先計畫為了省錢,自行搭乘公車至機場,結果沒注意過了一站,在走回來的途中又下起大雨,卻在遵循公車App的指示下步行帶到了死路......去你的Talinja,真的是對馬爾他的公眾運輸印象很差。淋了一身濕,最後還是直接叫車到機場。登機後又因暴雨,飛機無法進行加油,飛機便停在機場將近兩小時,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話雖如此,也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坐我隔壁的日本女孩─Rio,說是來馬爾他讀語言學校的。起初入座他便戴起耳機開始睡覺,結果睡醒了飛機還是沒啟動,他便開始滑起了手機,而透過他手機屏幕上的狗狗照片,我們開啟了話題。順利抵達威尼斯機場之後,令人感到慶幸的是,這邊竟然是大晴天! 然而從機場仍要搭乘將近一小時的公車才會抵達威尼斯,當我們抵達威尼斯時,已是下午兩點。水都──威尼斯,這邊沒有任何的陸上交通工具,所有的運輸工具都是以船代替,包含救護挺以及運輸船(代替公車),是個非常特別的城市。有別於馬爾他及台灣都市的景象,這邊沒有惱人的交通,道路是真正專屬於行人的。整體氛圍相當愜意,與馬爾他同為旅遊熱門地點,都是能夠讓人自然而然感到Chill的地方。風情卻有所不同。馬爾他比較活潑、威尼斯則相對安靜。因為時間有限,白天的行程我們主要在聖馬可廣場及聖馬可鐘樓,與羅馬一樣,這邊的許多景點都是需要排隊以及收費的(感覺義大利每年靠這些觀光財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當中不得不說的是,在聖馬可廣場必須要注意的鴿子群,當有人給你餅乾要你拿去餵鴿子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接,因為這跟愛心筆是類似的道理,我自己就挨了招,被坑了錢,事後想想不明白我幹麻這麼老實。而且聽同行的朋友說旁邊有禁止餵鴿的告示牌,我自己是沒有注意到,總之在歐洲各地旅遊真的要非常小心。不過被一群鴿子包圍的經驗也是挺難得的,至少過程算是開心的,就當作是做功德吧。聖馬可鐘樓拍攝聖馬可鐘樓景色

二十六歲,回顧這一年來
Sun Dec 04 2022首先,感謝各位親朋好友的祝福。畢竟人生有限,而你們願意花上一些時間,就算是簡單的幾句話,對小弟來說也是很暖心的。進入正題,雖然外表可能看不出來,實際上我是一個挺感性的人。沒有感性到每每節日都需要有儀式感,例如聖誕節、跨年什麼的,好幾次都是獨自在睡夢中渡過。但是在生日這天,還是很值得停下腳步,去回顧這一年來的種種。有一遇句話我很喜歡 ── The future is in the past.每個人對於這句話的話的解讀可能不同,甚至在自己人生低潮時、跨過難關時,所體悟到的涵義都不一樣。我相信,過去成就現在的我們,在人生中經歷的各種人、事、物,實實在在的影響著我們。回過頭來看,會發現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離開台灣將近一年半,相信許多人對此感到好奇,尤其最後我來到了挺有規模的「真」外商公司。沒錯,不是那些掛著外商名號,到了台灣,制度就跟著入境隨俗的「外資台商公司」。我人在歐洲,過著歐洲的生活。我從小就幻想著有朝一日要出國看看,第一次的出國就是二技畢旅的北海道自由行,自己一個人從辦理護照、規劃行程、踏出舒適圈,試著與不同的人交流。過程中肯定有遇到一些困難,但也是因為那一次的經驗,讓我有了到馬爾他闖蕩的勇氣。事實上,針對那次的旅行我自己有寫了一篇圖文遊記,耗時兩年,PDF檔700多頁,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至以下連結取閱:北海道遊記再來,是一次在口琴老師──吳老師,的追思會上,與其他口琴社的朋友相遇,談到了目前的工作。「沒想到你在中科院上班,我以為你是那種會出國的類型。」不經意的一番話,讓我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雖然同事們人都很好,但是我確實感受到自己不太能融入這個環境。最終,在年底的時候,提出了辭呈,沒有什麼計畫,單純是覺得累了,裸辭重新尋找方向。剩下的事情在去年的時候都提過了,以下是去年FB貼文連結:2021年生日貼文總之我又在一間公司短暫的待了三個月,最後公司也突然收掉了。同時台灣爆發了Covid-19,在缺疫苗的情況下,失業的我完全不敢外出面試。因為家母定期接受癌症追蹤治療,同時還有其他症狀例如:高血壓......等,如果因為自己外出求職而將危險帶到家裡,我扛不起任何風險。爛透了,這一切。而在這時,一封來自馬爾他的email改變了我的人生。去年,我鮮少對當時馬爾他的公司多做著墨,原因是 ── 那是一間博弈公司。集團在亞洲頗具規模,當時正試圖在歐洲拓產新業務,也就是我後來加入的歐洲部門。對於華人文化來說,博弈業多半帶有負面標籤,黃、賭、毒,都是上不了檯面,很丟臉的事情。在出國前,我們家也因此鬧出家庭革命,畢竟我哥就是警官。要說不怕那肯定是假的,東南亞博弈公司的鬼故事我也是聽了不少。但最終,因為以下幾點,我決定為我的人生賭上一把:有疫苗有工簽待遇不錯(至少當時看起來是這樣)在歐洲,而且是馬爾他,或許對未來歐洲發展有機會(馬爾他治安是歐洲國家中數一數二好的,比法國、英國......等大國都好)面試時的面試官聽起來滿專業的(也是在之後才知道,是我未來的主管,免聯考的中國保送生,之後到英國發展,有英國永居權,很照顧我,在我到Chiliz前有幫我寫Reference)只能說老天保佑,現在回過頭來看,以上五點都被我賭對了。這邊特別說明,博弈業在馬爾他是合法的,甚至對歐洲來說博弈是很正常的行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賭場看到阿罵低調的打著老虎機,及一群爺爺奶奶在賭場裡面玩著黑傑克。「啊這不就像台灣過年大家聚在一起打牌是一樣的道理嗎?只是場地看起來比較高級而已。」完完全全的顛覆我對電影裡賭場肅殺的印象。在這間公司,我認識到了許多好友,一群很照顧我的前輩。當中有不少都是為了養家活口、離開心愛的家人、好友、環境,迫於各種現實壓力之下,選擇了這條路。除此之外,與你我無異。然而,這行業充斥了許多真真假假,尤其是在亞洲,許多的鬼故事都是真的,都是我來到這邊從前輩那裡聽來的。因此,我不鼓勵考慮踏入這行的人在亞洲發展,有太多的模糊空間及灰色地帶。而是到歐美這些對於博弈業具有法律規範的國家是相對有保障的。倒是要小心,有些人一旦踏入,就回不去。錢來的太容易,不少人因此迷失了自我。在今年初,大約是在二月時,公司經歷了組織改革,歐洲部門被解散,接踵而來的是各種奇怪的事情。不管是人際關係及事業,當時的我處於一種極度不穩定的狀態。我也在留下來以及回台灣之間來回擺盪,大約在三月底,我下定決心開始投履歷。起初非常的不順利,多數在履歷階段就被拒絕,就算接到面試邀請也在HR那關(第一關)就被淘汰,但是我不放棄,修訂了許多版本的履歷,一直到現在的總共有十幾個版本。被拒絕就檢討自己那哪裡不足,JD上有不認識的技術、知識就去學。同時間,因為接觸到自動化測試,我也「自行」想辦法協助那些對我很好的同事朋友改善他們的工作流程。例如:寫一些小腳本幫他們的日常工項自動化。Python、Java、JavaScript、API、CI/CD、TC(測試用例),甚至為了將登入測試自動化,我接觸到了深度學習、圖像辨識領域──NN、Darknet、YOLO為了破解各種網站常見的驗證方式:拼圖推理、中文點字、滑塊驗證......等。熬夜訓練模型,直到終於成功自動登入時,那種爽感我至今仍然記得。不得不說,我的能力在這段時間飛速成長,也開始接到了來自各個公司的面試邀請。期間我台灣有拿到兩間offer、菲律賓一間,其實原本是打算回台灣的,但是在提出離職的那一刻我才注意到當初簽約的離職預告期是兩個月。當下我是非常失落的,因為提出離職的那一刻就已經代表我沒有心在這裡,每多待一天,都是種折磨。儘管他們都說願意等我,當中甚至有一間公司說願意等我4個月,讓我休息一陣子。但最終,再妳的靈魂拷問之下,我決定打起精神再試一把,繼續尋找留在歐洲的各種機會。我甚至面試過動視暴雪的QA職缺,想當初我還很期待,畢竟是那個暴雪欸!但是很不幸的,面試到的項目是COD(靠邀,我根本沒玩過決勝時刻,我只玩過戰地風雲)如果其他像是暗黑、魔獸、鬥陣特工或許還有機會。事實上,一直到離職日(7月27號)的前一週,我在馬爾他拿到了4次面試機會。我印象很深刻,在7月20號下午我有chiliz的二次面試,但是當天上午我就必須回覆台灣公司入職意願(我已經拖一個月了)。於是,我做了另外一項賭注,一直到7/25號才確定拿到了chiliz的Offer,並在同一天找好新住處同時簽訂房租合約(工簽需求)。能想像嗎? 我在預計回台灣的前幾天才找到馬爾他的工作。而從7/27離職,到11/1順利入職Chiliz的這期間,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我仍記得,我曾有一位很欣賞的學妹,問到她有沒有想過談戀愛時,「沒有,我正經歷人生中最精華的時刻,而我的未來有無限的可能。」當時,她的這句話,在我的心中掀起了一波漣漪。沒錯,或許我們正值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儘管不久之後,我在她的IG看到了跟男朋友的合照。

威尼斯的密室逃脫之旅-下
Tue Dec 13 2022時間來到下午5點,以往對於南歐的印象可能是氣候較為暖和,然而,威尼斯雖在義大利,但其位置已於義大利北部,緯度相比於台灣高出不少。因此,冬季的威尼斯還是相對寒冷的,11月27號的這天,夜間預估氣溫約在12度左右,最低可達9度。因此,我們決定開始朝著今晚的住宿地點移動。或許是觀光景點的關係,夜晚的威尼斯仍舊燈火通明。同時,我們深刻體會到人們是如何迷失在威尼斯街頭巷弄之中。水都威尼斯,整座城市由水道組成,路上的街道多為小巷且蜿蜒,也因為水道的關係,時不時便會通向死路,尤其夜晚的辨識度不佳,外來者不依靠Google地圖的引導是非常困難的。路途中我們隨便挑選了一間餐廳,我點了一盤墨魚麵,起初我對他的期望沒有很高,因為之前對義大利麵的印象不怎麼好。還記得第一次在羅馬排隊等了將近一小時,吃到當地評價將近五星的義大利麵餐廳,當時的感想是──這面有煮熟嗎?且那個培根鹹到我都懷疑要洗腎了,後來才知道這才是正統的義大利麵口味。然而,這盤墨魚麵非常符合我的口味,麵條不會太硬,味道適中,非常的爽口,當下真的有想給這間餐廳五顆星的衝動。填飽肚子繼續上路,約莫半小時,我們來到了所示地址附近,然而,我們始終找不到對應的門牌號碼。依照門牌號碼規律推算,我們的住宿地點似乎在一道鎖起來的大門後面。「可是我們沒有鑰匙呀?」於是我們嘗試聯絡房東,房東則給了我們另外一個地址,遵照著新地址,約莫十分鐘的路程,我們來到一處有點陰森的建築面前,整棟窗戶緊閉,外牆甚至有種焦黑的感覺。「這是鬼屋吧?」然而,我們又在入口的密碼鎖卡關,研究了將近五分鐘,好不容易將門鎖解開。眼前的入口透著無盡的黑暗,不像是有人住的地方,當找到電燈開關,映入眼簾的是有點像倉庫或是工作室的環境。我們在此處找到了一把鑰匙,卻發現這把鑰匙似乎無法開啟這邊的任何一扇門,這時樓梯間的燈全暗,在場所有人陷入混亂。幾經波折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只是來這邊拿大門鑰匙的。終於抵達住宿地點,放好行李的我們決定先去進行宵夜採購,順便去吃當地有名的冰淇淋店——Suso Gelatoteca一群人在路邊舔著冰淇淋,這時的我發現,威尼斯這邊其實有不少亞洲面孔,日本、韓國、中國都有。回來的路上,不時關注著正在進行的世足賽。最後,回到今晚的住宿點,曾經在同一間公司的我們,開始分享彼此的近況。隔天,我們動身前往有名的石橋,途中經過了精品街,晚上由於許多店家都關門了沒注意,白天才發線這條街真是不得了,許多耳熟能詳的大品牌在這條街上都有。諸如:PRADA、CHANEL、HERMES、GUGGI、LV......等裡面的店員各個西裝筆挺,且顏值都很高,整條街透露著尊絕不凡的氣息。啾啾、迦勒時不時地駐足在各個店前,看起來非常心動的樣子,最終他們也確實各自為自己挑選了心儀的精品。我們其他人則是在原地等了足足一小時。總地來說,這次的威尼斯之旅充滿驚奇,畢竟是全世界唯一的水都,一方面也是因爲跟這群人一起出門旅遊的關係。算是一個難忘的回憶。而這次的旅遊同樣也做了支剪輯影片:連結在此有興趣的可以前往觀看唷!

將近一個月更新停擺,有人詢問我是否三分鐘熱度、射後不理,部落格荒廢了。(竟然有人關注著實令我受寵若驚)其實不然,而是因為本人在上個月中前往英國去探訪友人(當馱獸),並待了超過兩個禮拜。回來不久又動身前往比薩以及佛羅倫斯。在8號,也就是週日回來時又開始咳嗽、發燒,時至今日仍有些不適。苦於時間真的不夠、同時精力有限,所以遲遲未進行更新。待身體舒服些了我會繼續趕工,雖然已經欠了好多部影片以及文章......順帶一提,這個月20號,也就是過年期間我又要去巴黎。希望能早日康復吧。

英國發抖之旅 - 里茲(一)
Sun Jan 29 2023時間回到12月,起初預定於12月31日要前往里茲跨年,並於1月4號回馬爾他。在機票訂完後不久,卻傳出當日英國多處機場將進行罷工,英國這陣子各行各業都在罷工,不管是教師、鐵路、運輸人員、甚至護理師都在罷工。於是決定提早兩週前往里茲,這段時間則是在當地進行遠端辦公。從馬爾他到里茲並沒有直達的飛機,其餘合理的選擇是飛往曼城或是倫敦,再搭車前往里茲。這次我選擇的是曼城。一下飛機之後會分成兩個動線,大致分為歐盟國家跟非歐盟國家入境,而這班飛機只有我是非歐盟國家人員,很幸運的不需要排隊。海關主要詢問一些很基本的問題,但又另外特別關注了一個點。海關:「為什麼你有一張31號從馬爾他到曼城的機票?」我:「因為你們機場在當天罷工,所以我提早來。」海關聽完之後笑了一笑就幫我蓋章了。進入英國國境,一出曼城機場便能感受到英國的冷冽天氣,之後我一路狂奔,並在最後的一分鐘趕上了火車。出來里茲之後,我興奮的拿起手機拍照,然而不到一分鐘,手掌就凍到受不了,一查氣溫,是零下負1度。之後就要動身前往John Lewis跟在里茲收留我的老大會合。路上,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悠閒的氛圍,城市一應俱全卻不擁擠,道路很乾淨且整潔。過程中,還經歷了下雪,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下雪,起初覺得很新鮮、驚喜。但好像覺得哪裡怪怪的......「這雪好像有點像大顆的頭皮屑?」幻想中那種對於下雪很浪漫的印象似乎破滅了。來到John Lewis,能夠感受到滿滿的聖誕氛圍,隨處可見的鹿裝飾,讓我一度以為鹿是里茲的吉祥動物。由於比預定地會合的時間還早到,我先大概逛了一下,並買了杯熱拿鐵等著供奉給老大。午休時間和老大會合,老大請了我吃門口的熱狗攤。猜猜看這樣的一個牛肉熱狗堡要多少錢呢?.....答案是8英鎊。 (約台幣300元)而這間聖誕限定熱狗攤,甚至需要排隊才能買到。真的是非常的Shock!原來這就是英國的物價嗎?跟大老拿完鑰匙,我便動身前往住宿地點,由於前一晚幾乎沒有睡,拖著疲憊的身軀,此時的我非常需要洗個熱水澡,好好的休息一下。之後的兩週,我都待在里茲,也讓我大開了許多眼界。這些就請讓我留到之後,再做分享了(喂這邊就先附上里茲的街景影片了:點我前往Youtube

馬爾他故事集-印度小哥
Wed Feb 08 2023「我想交朋友。」那靦腆的笑容中,彷彿透漏著渴望,以及一絲無奈。入職Chiliz的第一天,懵懵懂懂的我被領到座位,開始進行入職流程。這時,坐在我身旁的他對我打著招呼,「你是從哪裡來的呀?」「我從台灣來的。」開口的是一名印度小哥,比我早一週入職。我們聊了一下,同時他也向我介紹起其他的同事。他是第一位找我聊天的同事。「要不要一起去吃頓飯?」「好呀。」「這一頓我請。」印度小哥付了這頓餐的錢,他是第一位請我吃飯的同事。過幾天,我看著他帶了自己的便當,我看了一眼,金黃色的看起來像炒飯,然而除了飯,跟豆,沒有其他菜色。「要不要嘗一口?」「好吃嗎?」「好吃。」「你喜歡?下次我可以多帶一點。」他開始跟我介紹起他是如何做出這道料理的,隔天,他另外準備了一盒咖哩炒飯給我,雖然裡面也是只有飯跟豆,而且很辣,但我還是吃完了。這樣的餐點,他幾乎每天都吃,飯、豆以及辛香料。或許是以往的習慣,我幾乎都是辦公室最晚離開的,儘管時間還不到晚上六點。這天,印度小哥也還在,於是,我們聊起了天。他,來自印度的一個鄉下地方,家裡有一座農場。他們家兄弟姊妹都在國外,一個姊姊在香港,一個兄弟也在馬爾他,另一個兄弟也在歐洲的某一個國家。我們聊了很多,介紹起了自己的國家,且彼此分享在歐洲的旅遊經歷。「我希望能夠在結婚之前盡可能到不同的地方去體驗。」「你知道盧森堡嗎? 如果你能在那邊找到一份工作,你這輩子都不用擔心了。」此時的他眼中閃爍著光芒。「我想交朋友。」他說著。「我知道馬爾他有那種English Coffee的活動,你或許可以參加看看。」我回答著。「我有想過,但是前工作性質的關係,下班後我不方便去參加。」「對了,你們的簽證要等多久?」「什麼簽證?」我疑問著。也是在這時候,我第一次認識到台灣的護照有多厲害,而對於某些國家來說,出國旅遊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你自己住嗎?我住的地方有點冷,我在找個好一點的地方」「對呀,我自己住。」「你的房租一個月多少呀?」「925,不含水電瓦斯以及網路。」他瞪大雙眼,這時的我覺得事情好像有點不太妙。「你一個月賺多少?」「我在前公司賺的比較多啦,所以現在能夠住得好一點。」「我現在跟別人合租,一個月是250,925? 我無法想像。」事後,我看了公司的人資系統,原來我們真的不一樣,他是Junior,而我不是。一天,他問工作簽證的事情,我見到,他的前一份工作登記的是水管工。一天,我在座位上寫著週報,好不容易寫完滿滿的週報。而他,盯著他那空白的週報,似乎躊躇著不知道該寫什麼。一天,他問著我該如何操作Jira,我看了一下,卻發現Jira上根本沒有任務分派給他。我有一點擔心他,然而我們負責的專案不一樣,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助他。「你要來參加Party嗎?」「不了,我沒有興趣。」「明天會一起參加年會嗎?」「會的,兄弟」隔天他說他生病了,要我們玩得開心。主管找我們到樓上的餐廳吃飯「一起去嗎?」「你先去,我等等就上去。」一直到我們吃完飯,我都沒見到他。「今天晚上公司有Party,你會參加嗎?」「會的,但應該不會喝酒。」這一天,我比較晚下班,到達會場,我仍然沒見到他。上週,下班後的酒會,我聽到了指導印度小哥的同事很自責,也聽到了我們的Leader提到關於印度小哥有點跟不上進度。「因為一些個人的因素,他在昨天提出了離職,今天是他的最後一天。」主管在部門群組上公告,並祝福印度小哥未來順利。看到這個訊息,我馬上私訊他:「要去喝一杯嗎? 或是吃頓晚餐? 」過了許久,都未獲得回應,於是我在下午進了辦公室,發現印度小哥的位置已經淨空。下班後,跟主管們一起喝酒,聊到了馬爾他其實種族歧視很嚴重,一名印度裔主管分享了他過去被歧視的經驗,一名馬爾他主管分享了他為了幫同事發聲而跟種族歧視者起爭議的事情。我想起了那一天他所說的:「我想交朋友。」那靦腆的笑容中,彷彿透漏著渴望,以及一絲無奈。此時,我的手機訊息響了。「可以的,但是我現在身體不舒服,等我比較好了再跟你說。」......幹,我還欠你的那一餐,到底要不要讓我請啦!一路順風。

骨灰台服休閒玩家在天刀的這四年
Sun Mar 12 2023文章同步分享於巴哈姆特假日的早晨,剛睡醒無聊滑了下手機,見到了版上的一篇文章:【閒聊】人是不是愈來愈少了?激起了本人那些過往的回憶,儘管現在的我,只是偶爾上線,繳繳房租。畢竟那可是當初傾家蕩產標到的大世界茅屋,還是有點難以割捨的。起初只是POE季末想找款遊戲過度,一眨眼,那就是四年。還記得,第一次拓荒血衣樓,冶兒的五行相生相剋。第一次拓荒神武門,豪廚子的毒包子。第一次打15人團本,「85 一王 -1 丐幫,打完自離。」「前滾後滾三段跳。」「想聽一曲俠客行。」「你他媽一個打手骰什麼澤蘭?」「快去喝桑落!」「芳華萬代!」「有劍茫? 哦不,又有人斷腿。」「洗劍洗了整個下午,就是洗不到雲台跟落雁,糞GAME!」我體會到,原來跟大家合作通關一個團本,是多麼有趣的事情。還記得,「可惡,沒有搶到那台三倍車,他瞬移的太快了。」「嘿嘿,又一個可口的殺手單瓜瓜,把他幹掉再搶了他的箱子。」「QAQ,拜託不要搶我的車車,咦?他自斷了。」有些,是為了讓角色更強,有些,是為了心儀的時裝。還有那些,糧倉、蕩寇、賽馬。你記得,第一次打掠奪,是多麼的熱血沸騰嗎?影片2以及第一次在爭鋒戰,合力推倒敵方盟主的那種感覺嗎?更不提那場,天刀最大的野外幫派火拚:那些年的劍蕩八荒:唐萌們的希望,天文師兄我們一同討了四年的債緊張刺激,精采絕倫,第一次讓我看到下巴快要掉下來的冠亞軍賽以及各種在杭州擂台,隨處找人插旗然後被人爆打。之後的航海系統,更是讓我變為討海人我們經歷了許多,開心的、難過的、傻眼的、北七的、絕望的、悲憤的。海外工作邁入第二年,由於各種原因,我逐漸意識到天刀對我來說已變成一種負擔。帶過的新手一個個受委屈被打到退坑,認識的人彼此在各種管道上互相謾罵,勾心鬥角的人際關係更讓人倍感無力。如今過往的,恩怨情仇,悲分離合。驀然回首,原來,我們都年輕過。謝謝天刀,同時也謝謝各位。

英國美食之旅 - 里茲(二)
Sun Mar 26 2023在英國的這兩週,剛好是聖誕期間,因此隨處可見歡樂的氣息。據說這區遊樂場是在幾天內就架完了一般來說,平日我要上班,到了假日則換老大要上班。因此,實際上我們重疊的休息時間其實不多,因此多是在晚上老大才會帶我出去浪。首先,老大帶我去吃了東南亞知名的快餐店 ── Jollibee是真的滿好吃,但是一想到他在菲律賓的價格,再想到他在英國的價格......再來,老大帶我去吃他很推的一間中餐廳吃起來的口味確實比馬爾他這邊的中餐廳還好吃,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吃到這種口味了。之後,老大又約了他一群朋友,我們去吃了Nandos,老實說,全場六個人只有我一個棒子,挺不自在的,不過往好處想我可以吃的飽。平日時,在宿舍我則是都蹭老大的飯,例如我在台灣非常喜歡吃的統一麵:差不多兩年沒吃了,台灣的泡麵在我心中還是第一。老大的朋友也展示了他的廚藝。老大這邊也不干示弱,製作了整盤可口的蛋黃酥,著實讓我大飽口福。剛好中超的台灣麵特價,因此我們也吃了幾天的油蔥拌麵以及麻油細麵。還有馬莎的薑汁牛奶也是挺特別的。也去吃了英國風格的餐廳,還可以,就是漢堡的口味鹹了點。然而在當地的餐廳中,泰餐是非常熱門的,因此我們也去嘗試當地一間知名的泰餐,據說是連泰國人都認證的道地。真的是非常可口。其實一串看下來,可以發現......大多都是外國的食物。我現在印象還很深刻,我在超商買到的鮪魚罐頭有多麼的恐怖......而我目前吃過最難吃的薯條以及雞塊,也都是在英國吃到的。難怪有人會說,在英國該吃什麼? 肯定是炸魚薯條。所以在英國的美食之旅,一律建議認明外國餐廳。

英國的拜金之旅 - 里茲(三)
Sun Apr 09 2023說完美食,再來便要提到這次來到里茲的休閒(拜金)活動。在里茲這邊,或許是因為許多留學生的關係?許多商家只要持學生證通常都能夠享有9折優惠,剛好老大還持有學生身分,因此老大便帶著我到里茲的商店街逛逛。來到英國,不帶幾雙鞋回去好像有種白來的感覺,同時從以前便對英倫風特別感興趣,趁著聖誕年末各店家寄出各種特殊優惠的情況下,老大帶著我走遍了各間鞋店。聽聞Dr. Martens是英國的土特產,且看到了一雙六孔酒紅特價才99英鎊(幾乎快等於台灣半價!!)試穿過後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便果斷了買下來,之後又去其他鞋店,試穿了其他鞋款。以下便是此趟的戰利品總覽絕對不是因為有兩名妹子陪我逛街試穿了快兩個小時的鞋子,怕沒買面子掛不住才買這麼多的。而這次的里茲行,也是我人生首次第一次現場觀看芭蕾舞表演,我們選擇的是胡桃鉗。看這海報感覺還不錯。首次進到劇場的我很興奮,內部的裝潢令我大開眼界,然而對於老江湖的老大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整體的觀後感還不錯,出乎意料的是讓我印樣深刻的竟然不是男女主角。而是兩位副主角以及鼠王。可能是以前參加過熱舞社的關係,在觀看台上表演者的舞蹈時,我會自動將角色帶入,不停地讚嘆他們是經過多少的艱苦訓練,才能將力與美展現的淋漓盡致。英國的黑羊咖啡,據說來到英國的時候也是必嚐,不過我們在里茲並未嘗試,而是之後到曼城休息時才買了杯咖啡喝,真的是很好喝,連時常喝咖啡的老大都說好喝。這次的里茲之旅真的有許多特別的回憶,真的要細細講述可能都不只三篇,不過我還欠了一堆文要寫.......很開心在這邊遇到的各種人事物。在這邊附上一些在里茲的影片吧!Kirkgate市集 & 里茲穀物交易所世界百大- University of Leeds 里茲大學

關於歐洲公司試用期通過這件事
Thu Apr 27 2023「為了理想中的生活,你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即使可支配所得只剩下原本的25%?」----------------------------------開啟電腦,看了看時間,還有兩分鐘。穿上襯衫、整理好儀容,戴著我只在專業會議時戴的眼鏡。這一天終於來到了,儘管我早已知道結果。「Hi Jeff, 還好嗎?」視訊那頭,是壯的像巨石強森的部門主管。「很好,謝謝。」我回以靦腆的笑容說著。「好的,那麼接下來我們開始討論最後的考核,過程中有任何部分有疑問的話都歡迎提出來。」「第一,該員是否完全合乎該職位在專業能力上的期待? 這個部分沒有疑問,我給5分。(滿分5分)」「第二,該員是否能夠準時並完美的完成任何交付的事項? 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這個部分我給4分。」「第三,該員是否能夠融入於團隊之中,且保持一定表現? 我私底下詢問過其他團隊的成員,大家都同意你的表現,且都認同你對於團隊有很大的貢獻,沒有任何人說你的壞話,都認為你加入這個團隊是個加分項,這個部分我給4分。」「第四,該員與團隊間是否溝通流暢沒有任何阻礙,基本上我也沒有見到什麼問題,頂多就是你在會議中相比其他人安靜了點。我給4分。」(接下來還有一堆考核點,但整體下來,其實就是接近滿分)「整體而言,我對你的能力沒有任何疑問,唯一的點就是你話為什麼這麼少? 我個人認為你的英文能力其實沒有問題。」(聽到這點我其實有點受寵若驚)「我說話本來就比較謹慎,尤其英文不是我的母語,在正式場合上我會要求自己講話要精確,為避免誤導他人,所以沒有把握的事我傾向不講。」「看來我之後要在會議前加上『非正式』的字眼,以確保你能夠自在地發表自己的言論,在這裡不用怕講錯話,沒有人會笑你或是責怪你。」「還有,有時我其實無法百分之百肯定我確實理解你們在說什麼。」「這樣你可以請對方再講一次,我寧願你問100遍到完全理解。」(這些其實我都知道,我也知道公司裡一些法國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英文也不見得多好,但身為馬爾他總部唯一的東亞臉孔,有時我寧願當啞巴,也不想冒著和他人起爭議的風險,當然,這一點我並沒有說出來。)「總體而言,你通過了試用期考核,你的表現我早就沒有疑問。同時,由於你的超常表現,如果你願意,這邊將會對你的組別進行調整,我們計畫把你抽出專案團隊,進入到部門中技術支援團隊。這代表未來你將跨專案進行技術支援。」(其實上週我就被加到部門的一個技術討論群組,我是唯一「非資深」職稱的成員)「同時,我也會提供給你性能更好的電腦,以幫助你完成接下來的挑戰。」(說是跟部門中Leader級的同款設備)「待遇的部分就像之前討論的,由於你的表現特殊,除了一般考核之外還有額外的評級加乘。」(歐洲公司其實在試用期過後是不會調薪的,只是我過試用期的時間剛好遇到公司年度考核,所以兩個月前就主動進行爭取,我早有把握試用期能夠通過)「我方便知道具體的數字嗎?」(在聽完數字之後,我的腦袋一片空白)確實,以公司的制度來說,我的調薪幅度早已爆表,但仍然低於我原本的預期。這一切只能歸咎於我從一開始就把薪水談低了,當時的我已經對前公司提離職,沒有太多選擇,而這是我最後留在歐洲的機會。所以我選擇了Cost Down。在這裡的生活其實比想像中美好,同事友善、環境優、時間自由、假期多,生活充實,每天都很新鮮,工作很有成就感,跟前公司比那可真是天差地別。真要說,唯一輸給前公司的點那便是──「我的可支配所得只剩下四分之一。」或許有些人看我時不時就跑歐洲其他國家旅遊,認為我的生活肯定很滋潤,其實現在的我賺的也沒有想像中的多,為了省錢,我幾乎天天料理,每天記帳,斤斤計較著那幾毛錢的食材成本。能用走的我絕不叫車,為了省那幾塊錢的交通成本。下班後去前同事家分享我的知識經驗,因為有便當,我也能順便帶衣服去洗,省一點水電費。更不提身為異鄉人,我私下所付出的心力,為了讓我在這的生活容易些。儘管如此,我仍相信自己是幸運的,回過頭來,疫情剛爆發時,疫苗都沒打,我,抓住了機會。我也深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馬爾他故事集-魑魅魍魎及天使
Sun May 21 2023「我高中同學自殺。」「他這個月才剛結婚。」「你相信這個世界有鬼嗎?」「原來天使們的共通點,面無表情且不帶情緒。」事情發生在昨天,5/20前同事們相約晚上到The Plaza地下一樓的Machu Picchu聚餐。結束後有另一名同事邀請到酒吧喝酒,於是我們一群人又到一了一間酒吧續攤。過程中有說有笑,這時,突然有人問起主揪今天是什麼日子,怎麼突然想到這邊喝酒。他猶豫了幾秒鐘,「其實,我高中同學今天自殺。」頓時,原本歡樂的氣氛變得沉重「他這個月才剛結婚。」「那為什麼自殺?」「他有憂鬱症,原本想說應該已經好了,沒想到......」「可以想像他丈夫現在肯定很難熬。」「沒辦法,人生嘛。」「......」「哎呀,為什麼氣氛要變得這麼凝重欸,乾杯啦乾杯。」緊接著,話題便轉向了有同事的學長原本在科技業上班,現在轉行自己創業當奇門遁甲算命師,話題也就開始往玄乎的方向進行。而其中的一名同事,開始分享起了他在馬爾他的靈異恐怖,以及看見天使的經歷。<<以下內容可能造成不適,膽小者請迴避,或可直接跳到後段天使環節>>「話說自從來到馬爾他之後,我開始能夠看到一些原本看不見的,我在台灣從來沒有過這種經驗。」「我還記得第一次,是在床角處看見一個男人,臉很白,沒有瞳孔只有眼白,直盯盯得看著我,只有胸部以上的器官,但當我仔細想看清楚時,他又消失了。」「他沒有動,就像個靜止的畫像一般,但看起來也不是友善的樣子。」「當時真的把我嚇死了,由於不只一次,所以幾天後我就趕緊到附近的教堂,教堂裡有一些人似乎在禱告,或是默念著禱文,可能是馬爾他文也聽不太懂。」「但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眼淚卻不自覺得流下來。」「我並不是天主教或是基督徒,但本能地,我去到旁邊點了幾根蠟燭,並在心中對著上帝說,不管是誰跟著我,上帝呀,請您帶領他進入天堂。」「很神奇的,之後確實好一段時間沒有再見到他。」原本以為這樣就結束了.......然而恐怖的還在後面「我有一個小熊玩偶,我從台灣帶過來的,放在我床邊陪我睡,然而有次,當我轉身面向玩偶時,我見到一個嬰兒趴在我的小熊玩偶上,眉頭緊皺看起來很生氣,直盯盯得看著我。」「嬰兒同樣沒有動,就像圖畫一般的靜止,當仔細想看時又消失不見,我很確定那不是幻覺,因為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他的長相及五官。」「還有幾次,是發生在廁所,馬桶面向廁所的門,後面則是窗戶,窗戶外面是天井,天井對面正對了一扇窗戶,裡面是對面的樓梯。」「當時,我蹲在廁所的馬桶,然而,廁所的門口上方似乎有個東西。」「緩緩的、慢慢的往下,直到我看清楚那是什麼......」「是一顆倒掛著的頭,就在門的外面,而那向下披落的散髮更顯慎人。」「他是男的還是女的呢?」「我認不出來,形象感覺有點模糊。」「之後只要我一看到,我便會到教堂,確實也都能夠讓我安靜一陣子,但也總是只維持一陣子。」「最讓我毛骨悚然的一次,還是在廁所」「蹲在馬桶時,我看向門口,但是我看到了我自己。」「什麼意思?」「透過第三人稱的視角,從位置看起來,我當時在我身後天井對面的窗口,而我看見了我自己在天井對面的廁所馬桶上。」「聽起來有點酷,你靈魂出竅了?」「如果真只是這樣還好,然而,我看到的卻不只是我的背影。」「什麼?」「我......看到了一個小孩子,雙手勾著窗戶,掛在我身後的窗戶外面。」「我問一個問題,這些都是發生在你現在住的地方嗎?」「沒錯。」「那你怎麼不換宿?」而他,笑了笑,我也忘了他說的理由。<<而後來,他甚至開始看到天使>>「當時,我在教堂進行著禱告,然而這天不太一樣,我見到了教堂上方一群天使在飛舞,有一名成年女天使則飛下來面對著我。」「漂亮嗎?」「不年輕,形象有點半透明,而他的翅膀不是像鳥那樣很大一片,而是小小一片但透明的,當然也只是因為在教堂見到,我只能把他認定為天使。」「畢竟如果在教堂見到的不是天使,也挺恐怖的不是嗎?」「我不只一次在教堂見到天使,還有一次見到貓咪天使。」「感覺好可愛!」「然而說,這些天使跟我原本的想像不太一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 面無表情,不帶感情。」「原本想像中的天使應該是很溫暖的形象,不是嗎?」「挺有意思的。」可不是嗎,人生。

關於最近沉迷於暗黑4這檔事
Sun Jul 09 2023整個六月基本上都被暗黑4佔據了,沒日沒夜的,瘋狂研究著這款遊戲,所以原本的歐洲遊記影片又被嚴重擱置了(汗)不過玩著玩著還玩出了一些心得,在Youtube上還得到不錯的回響,我甚至還人生第一次做了一支全英文介紹影片來介紹我的流派。影片一影片二也算是個滿有趣的經驗吧,真心覺得時間不太夠用。還有好多好多事情想要分享。

「那麼這邊跟你確認,依照先前的協定這是我們接下來新的租屋協議,僅有租金的部分更動,確認後麻煩這邊簽名。」「以上是之後新的合約,從這個月開始你的年薪將會是個數字,確認後麻煩您簽名。」「你必須在簽證到期之前入境,否則會遇到一些麻煩。」「很不幸的,我將離開公司,因為我搞砸了中階管理層之間的關係,我被開除了。」「奶奶在離開之前還在唸著你什麼時候回台灣。」----------------------------------時光飛逝,從2021年7月27日離開台灣至今,已屆滿兩年。於我來說,卻彷彿經歷了十年一般。從滿懷著揣揣不安的心情深入疫情重災區歐洲開始,踏入了帶有神祕色彩的行業,接觸到了各式各樣的人。走過昔日巴黎倫敦的輝煌、同時踏過了歐洲黑暗的角落。感受西班牙的熱情、享受奧地利的古典、經歷了北境的溫情、建立了異國的友誼。當然,還有義大利對於鳳梨的堅持。職場上,身為公司僅有的一位繁體中文母語者,同時也是團隊最年輕的一員,我得到了最高層認可。關係上,結識了不少好友,各方面上接受到了他們的照顧,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許多。我見到了人們的來來去去,不管是在公司夏季派對的同一天遠端參與了奶奶的告別式,還是照顧我的職場前輩被開除或是自行離職。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養分,驅使著我。「未來有回台灣的打算嗎?」對於類似的問題,我早有了標準答案。9月3號,我將乘坐16小時的飛機,返回我深愛的故鄉。並在10月27號,回到歐洲,繼續譜寫屬於我的篇章。我等不及與各位朋友相見,然而短短的七週實在有限,歡迎各位朋友們來訊聯繫。「我有故事,你有珍奶嗎? 酒我已經喝得夠多了。」

自我放逐之旅-Gozo
Tue Aug 15 2023上週前同事在群組詢問有誰想要到GOZO去看流星雨,想到我還沒見過流星,不過我亦不太喜歡露營。於是我自己訂了間B&B,到GOZO來個兩天一夜的微旅行。拍了不少不錯的照片,而當中有幾張印象特別深刻。Last week, a former colleague in the group asked who wanted to go to GOZO to watch the meteor shower. I realized that I had never seen a meteor, but I'm not really into camping either. So, I booked myself a B&B and embarked on a micro trip to GOZO. I took quite a few good photos, and among them, there are a few that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角落>>在GOZO最高的教堂閒晃時,無意間見到了這個畫面,視覺上的衝突使我沉思了一陣子。在冠冕堂皇的教堂附近,陰影之後,一柱刑具佇立在此。人們總是被光鮮亮麗的事物所吸引,而往往忽視生活中的那些不公、不義。好人命短,壞人齊天,神愛世人,這句話雋刻在人們的心中。然而,上帝在哪裡?"Corner"Near the grandiose church, hidden in the shadows, stands a pillar of punishment. People are often drawn to bright and beautiful things, yet they frequently overlook the injustices and unfairness in life. The saying "God loves humanity" is etched in people's hearts. However, where is God?-------------------------------------------<<駐足>>一隻貓咪,躲在陰影之下。陰影的外面,有陽光、藍天,及更寬廣的世界。當然,還有未知。人們傾向於安於現狀,離開了陰影,很熱、很渴,甚至可能找不回回家的路。你是否曾在伸手不見五指的迷霧中穿梭,見過碧藍清澈,連幾隻魚都數得清楚的海洋,超過40度的熱不可耐,低於0度的寒風刺骨。世界很大,危險之於,也充滿了驚喜。"Pause"People tend to be comfortable. Once we leave the place, it could be hot, thirsty, and we might even lose our way. Have you ever wandered in the fog where you can't see your hand in front of you, seen the clear blue sea where even a few fish are visible? The world is vast, and amidst danger, but it's also full of surprises.-------------------------------------<<你妳>>在爬GOZO教堂之前,我其實猶豫了一陣子,因為當天真的超級無敵熱,而在爬的過程中,甚至登頂後,其實沒什麼遮蔽物。過程中,我見到了一對年輕情侶,男帥女美,且女生皮膚很白。在這炎炎夏日的南歐顯得有點格格不入,很難相信她平常會在烈日之下做這種事。然而對女孩來說,僅僅因為有他在,這趟旅途,也就變得有意義。至少從他們合照時的笑容看起來。"Between"Before climbing the GOZO church, I hesitated for a while because it was incredibly hot that day, and during the climb, there was little shelter, even at the summit. During the process, I saw a young couple, handsome boy and beautiful girl, the girl's skin fair. In this scorching South European summer, they seemed a bit out of place, and it's hard to believe she would normally do something like this under the blazing sun. However, for the girl, simply because he was there, this journey became meaningful. At least that's how it appeared from the smiles in their photos together.-----------------------------------------<<人命>>太陽底下,一個下坡路旁立了一座紀念碑,上面寫了一位女孩在2015年遭遇的悲劇離開人世。其實我原本想到的是另一方面的悲劇,所以上網查了一下,原來僅是酒駕超速車禍導致的。回過神來,我驚訝的發現,為什麼我當下會有「僅」是車禍的想法?在馬爾他,這個人口只有50萬的國家,甚至在GOZO這個僅不到5萬人口的小島。家喻戶曉,人們彼此認識,一起酒駕超速車禍致死案,上了新聞,人們悲痛,成立NGO組織、呼籲當局修法,甚至還立了個紀念碑。然而台灣每年交通事故死了3000人,受傷近50萬人,美軍阿富汗戰爭打了20年都沒有台灣道路一年死得多。若皆立碑,其數量將超過全台的便利商店數量總數。我,或者我們台灣人,可能早已對此司空見慣,尤其,我自己也經歷過車禍的生死瞬間,然而,這是正常的嗎?"Life"Under the sun, next to a downhill road, stands a monument. It tells of a tragedy a girl faced in 2015, and she left. Originally, I was thinking of a different kind of tragedy, so I looked it up online and found out it was just a fatal car accident due to drunk driving and speeding. Snap back to reality, I was surprised at why I thought of it as "just" a car accident? Maybe is because Taiwanese sees 3,000 traffic accident deaths and nearly 500,000 injuries every year. More than US military deaths in Afghanistan. But is this normal?

「我真的很想念台灣。」「我在那有一段很好的回憶。」「亞洲可以算是我第二個家。」在我眼前的他,會說中文(繁體)、義大利語、波蘭語、以及英文。我永遠記得,我們在馬爾他相遇的第一天,是多麼的離奇。-------------------------------------------------------在返回台灣的前夕,抓緊時間跟馬爾他的朋友們聚一聚。這位朋友名字叫派特,我們從去年十一月認識以後便一直相約找時間在聚一聚。然而各自生活緊湊難以安排,一直到今天才終於敲定造訪他的新家喝咖啡。派特來自義大利,在台灣念過書,之後到回義大利讀研究所,再領了獎學金到上海讀博士。在上海時遇到了來自波蘭,當時在讀研究所的老婆。兩位都是實實在在的學霸! 班排墊底的我真的是望塵莫及呀。兩人結識之後,有了可愛的小女兒,然而因為Covid的關係一切亂了套。也因此回到了歐洲來生活。時間回到去年十一月,當時英國地頭蛇來馬爾他找我。我們到卜派村玩,回程時原本想說搭公車好了,而最近的公車站需要步行30分鐘。過程中,一輛汽車緩緩地在前方不遠處停下來,一位西方臉孔的陌生男子,卻用中文向我們搭話?「你們講中文嗎?」「對。」「你們從哪裡來的?」「台灣。」「哦! 我以前在台灣待過 ! 你們要去哪裡? 我可以載你們一程。」派特呀派特,雖然你會看到這篇文章,但我還是必須很老實地跟你說,當時第一次遇見你的時候,我其實抱持著警戒心,原本打算拒絕你的。尤其有朋自他方來,我更是不願讓他人遭遇任何風險。在一萬公里的異鄉遇到同樣會講中文,而且還非常流利的西方人,還說在台灣待過?怎麼想都覺得很詭異,世風日下,防人之心不可無,原諒我。然而在外面見到車上還有一對母女之後,我才稍微放下了警戒心。也因此開始了我們的緣分,我很慶幸自己當初做的決定。如今在派特的新家,電視機的下面,仍然擺放了許多中文的教科書。我們間的對話,多數時派特使用中文,而我使用英文。「我很喜歡亞洲的文化及生活。」「哦?怎麼說?」 聽到這一點倒是激起了我的興趣。「怎麼說呢,我覺得你們亞洲人比較熱情一點,相比於歐洲人的話。」這點我是滿訝異的,我反倒覺得歐洲人很好客的。「在亞洲很容易找到人幫你,但是在歐洲比較難,我覺得歐洲人普遍比較自我(自私)一點。」關於這一點,我聽另一位很close的義大利同事聽說過,他時常需要從西西里島飛來馬爾他總部洽公,因為他有家庭生活不容易,為了省錢,我會讓他來住我家,對我來說不算什麼,然而他卻說這很不可思議。「或許你們亞洲人受孔子思想薰陶,你們的文化比較注重整體社會大於自我。」「Maybe」然而反過來想,這一點我們也可以解釋成亞洲人比較不會爭取自身的權益,看看歐洲的罷工多兇多猛,而在台灣,勞基法竟然可以當作一項公司福利......「我覺得亞洲(這邊泛指台灣、中國、日本......等)的一切都比較有條有序,治安也比較好。」這點我認同,我親眼見過法蘭克福火車站外滿地的針頭且路邊滿是像僵屍一樣的吸毒仔,要知道歐洲央行就是在法蘭克福,是歐洲的經融重鎮,我當時真的是驚呆了。見識過西班牙夜晚的危險,也在巴黎鐵塔下見過一群黑人拿著球棒在圍事。發生在英國唐人街的各種搶劫案也是聽過不少。「歐洲的那些大城市治安真的不好呀,相比之下馬爾他治安很好,跟你們那邊很像。」「我同意。」「台灣就像我的第二個家,我在那邊有很多很好的朋友及回憶。」「會想回中國或是台灣嗎?」「如果有好的機會的話,Why not ? 我很喜歡當時在那邊的生活。」「不過我的中文有點退步了。」「我可以幫你複習。」兩人相視而笑。「你呢,未來有什麼打算,繼續留在馬爾他嗎?」「不確定呢,目前就且走且看吧,未來的事也說不準。」「也是,我們都還很年輕,有許多的可能。」「如果沒有Covid的話,我現在應該還在中國。」他如此說著。而我也可能還在台灣,我們彼此也不會相遇。你,相信命運嗎。EN Version:"I really miss Taiwan.""I have wonderful memories from my time there.""Asia can be considered my second home."Before me stands a person who can speak Chinese (Traditional), Italian, Polish, and English. I will always remember how strange it was on the day we first met in Malta.Before my return to Taiwan, I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catch up with friends in Malta. One of them, named Patt, and I had been trying to meet up since November last year. Our busy lives made it hard to find time until today when we finally arranged to visit his new home for a cup of coffee.Patt is from Italy. He studied in Taiwan, pursued postgraduate studies in Italy, received a scholarship to study in Shanghai for his Ph.D., and there he met his wife, who is from Poland and was also studying in Shanghai. Both of them are truly accomplished scholars. It's a far cry from where I stand in the rankings.The moment Patt and I met was quite peculiar. It was last November when a friend from the UK came to Malta to see me. We went to Popeye Village, and on our way back, we thought of taking the bus. The nearest bus stop was a 30-minute walk away. During this walk, a car slowly stopped not far ahead. A Western face, a stranger, but he spoke to us in Chinese."Do you speak Chinese?""Yes.""Where are you from?""Taiwan.""Oh! I've been to Taiwan before! Where are you headed? I can give you a ride."Patt, even though you might read this article, I still need to be honest with you. When I first met you, I was actually cautious and initially planned to decline your offer, especially when meeting someone from elsewhere. I didn't want anyone to be at risk. Meeting a Westerner who speaks fluent Chinese, in a place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way from home and saying he's been to Taiwan? It all seemed so strange. Pardon me for my skepticism.However, when I saw a mother and daughter in the car, I let my guard down a little. That's how our connection began.Looking back, I'm glad I made the decision I did.Now, in Patt's new home, there are still many Chinese textbooks beneath the TV. Our conversations are often mixed, with Patt using Chinese and me using English."I really love Asian culture and life.""Oh? How so?" His words piqued my interest."Well, I feel that Asians are generally warmer and more welcoming than Europeans."I was surprised at this, as I found Europeans to be quite hospitable."It's easy to find help in Asia, but in Europe, it's more difficult. I think Europeans are generally more self-centered."I've heard a close Italian colleague say something similar. He often visits our Maltese headquarters from Sicily due to family commitments. To save money, he would stay at my place. To me, it's not a big deal, but he finds it incredible."Maybe Asian people are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your culture emphasizes the greater good of society over the self.""Maybe."However, looking at it the other way, this could also be seen as Asians being less assertive about their rights. European strikes are quite intense, whereas in Taiwan, the Labor Standards Act is treated as a company benefit..."I feel that everything in Asia (referring to Taiwan, China, Japan, etc.) is more organized, and there's better public safety."I agree. I've witnessed needles outside Frankfurt's train station and drug users resembling zombies on the streets. Keep in mind,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is in Frankfurt, a major financial center in Europe. I was shocked. I've seen the dangers of Spanish nights and a group of people wielding baseball bats near the Eiffel Tower in Paris. I've heard about various robberies in London's Chinatown."The public safety in the larger European cities is really poor. In comparison, Malta and your place are quite similar in terms of safety.""I agree.""Taiwan feels like my second home. I have many good friends and memories there.""Do you think about returning to China or Taiwan?""If there's a good opportunity, why not? I really enjoyed my time there.""But my Chinese has regressed a bit.""I can help you review."We shared a smile."What about you? What are your plans for the future? Will you continue to stay in Malta?""I'm not sure. For now, let's see how things go. The future is uncertain.""That's true. We're still young and there are many possibilities.""If it weren't for Covid, I should still be in China."He said this.And I might still be in Taiwan.We would never have met each other.Do you believe in destiny?

時間滴答,泛起心中的疙瘩。對於自己,早有了一套說詞。層層包裝,謊言不再是謊言。愛?不愛。問號與句號間的距離,可長、可短。我們的距離,可喜、可賀,可憐、可嘆。

曾經,滿腔的熱血、青春的汗水,一呼百應,眾所期待。蛻變的過程極為艱辛,那份,對美的執著,自信的癲狂。是身先士卒的開拓者,也是不可一世的夢想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為延續心中的悸動,義無反顧。單純的初衷,殘酷的現實。骯髒的大人,稚嫩的我們。感動,化為一道高牆,隔開了希望。撲鼻而來的,僅剩煙硝及銅臭。就像是飛蛾撲火,轉瞬般的燦爛。最後,行使著心中的正義,一聲社長,成為了最甜蜜的詛咒。

無意間,稍來的一句問候。儘管記憶早已模糊,唯一記得,那包裹全身的溫暖。或許,這就是奇蹟吧。是否,為下意識的本能?習慣,依賴著你。多年後的今天,你,仍聽我傾訴。對於過去,我很抱歉。你曾是我遙不可及的那一片天,我曾是你多年以來深藏的枷鎖。剎那間,年復一年的期盼,成真。不知所措的我,將訊息收回。難道,奇蹟是真實存在?追尋已久的答案已不可考,往事種種,歷歷在目。多年後的今天,我,捨棄了執著。對於過去,我已放下。妳曾是我觸不可得的那一朵雲,我曾是妳不忍直視的那份遺憾。

放過我好嗎。不知是如何走到這步,我只記得,一切因妳而起。陌生的訊息開啟新的篇章,當時的我還不懂,以獵物姿態出現的妳,眼裡注視著的,是另一隻待宰的羔羊。很快地,意識到妳的不正常,卻對此,深深著迷。遊走於鋼絲之上,玩火的感覺,坦誠相待的那晚,落入了陷阱。一次,在妳和好友之間,選擇了後者。理性與感性的糾葛,儘管撕心裂肺,伴隨心中的愧疚,自此,變了調。一次又一次的,聽妳撒著謊,一次又一次地,替妳找藉口。將自己變得渺小,懇求卑微的施捨。放過我好嗎。覆誦著這條訊息,卻已分不清句中的主客關係。放過我好嗎。讓我結束,這首變了調的詼諧曲。

霧靄煙嵐,拾翠踏青。驕陽似火,銘心刻骨。絮雪柔情,稍縱即逝。流水殷勤,臻於完美。孤芳自賞,知何似,時光冉冉,夜未央。

「我以前班上吊車尾。」「我小時候恐女,至今母單。」「我沒有遠大的志向,單純是機會來了,就去試。」------------------------回台灣至今已過五週,在九月底時,多虧有各位朋友的幫助,讓我在台北當了一週的偽天龍人。目前為止新舊朋友陸陸續續也見了不下40位,接下來我將針對【所見所聞】,及一些【常被問到的問題】來做分享。首先,【對於台北的物價,我真的是驚呆了】先不提調酒價格及夜店入場費跟歐洲差沒多少(可能還更貴)就連一般外食也很接近我在那邊的日常水平了。這邊則需要補充我那邊是什麼樣的水平,我簡單查了下在Numbeo上的歐洲城市生活開銷統計排行,馬爾他首都的排名甚至比柏林還前面(我就住首都附近)。在歐洲200多座城市當中排36名,然後馬爾他又很小,所以整座島物價其實都差不多。因此我居住的地方,生活成本其實算是歐洲前段班。在這個時空背景之下,我還覺得台北的日常開銷大概只比我那低一咪咪而已。結論:爛台北--------------------------------那接下來我以個人經驗,簡單做些職場比較:【假期】歐洲基本上一入職就享有20幾天起跳的特休(帶薪價),並依入職時間依照年度比例給假,沒有什麼試用期的問題,一進到公司就可以使用,這是法律規定。台灣就我所知需要滿一年才有7天,我目前談到最好的Offer一年可能也才15天。(還要等通過試用期or滿一年),硬要說的話台灣有春節連假,但是你放假大家也放假,到哪都人擠人、貴死人。有能自由安排的假期還是比較舒服。【工時】一定比台灣少,歐洲勞團兇的勒。我就簡單舉個例子,在台灣能準時下班就阿彌陀佛,這邊【提早下班是常態】。你能力好把事情提早做完剩下的沒人會管你。以這邊的Bar為例子,Happy hour通常從下午4點就開始,由此可知這邊的人多早下班。【薪資水準】如果對國外待遇稍有點研究,會知道這邊談的薪水通常都是稅前。而以往我們對歐洲的印象就是稅很重,然而真的是這樣嗎?我能跟你說,是也不是。以馬爾他來說正常人通常都是落在25%這個區間,再上去最高也只到35%。而台灣只要超過126萬台幣就會是20%的稅,最高會到40%。當然台灣會有各式扣抵,這情況因人而異。而以我的經驗來說,在馬爾他軟體業除非是剛畢業的菜鳥,1~2年經驗要超過126萬台幣並不難,而馬爾他的薪資水平在整個歐洲不算特高。【環境(馬爾他)】沒有空汙、沒有颱風、一年下雨天數不到一個月但又不缺水、週末歐洲各地想飛哪就飛哪【治安】真要比的話台灣是比歐洲整體還要好的,這部份歐洲大概只剩北歐幾國、馬爾他、或是些偏鄉地區是最後淨土。【醫療】台灣有健保,讚,只希望它別倒【交通】台灣=行人地獄以上大概是個人的主觀差異比較,若有其他想知道的歡迎留言補充。------------------------------再來是針對我個人的部分【能力】首先,有些朋友可能會誤以為我特別優秀,才有辦法到國外發展。事實上,我畢業之前的班排基本都是倒數的,最差的一次好像倒數2~5名吧。我的成績在我18歲那年出車禍後基本上就一蹶不振,本來就不是特別聰明,更何況要追趕一年的課業進度,我也確實沒有那個毅力。在做了自我調適之後,把標準降到【有及格就好】。但也不代表就此自我放棄,既然我在一個領域贏不了人,那就換個方向吧。於是乎我跨系去英文系上課,也在期間用力的去玩社團,累積與人相處的經驗,還有自己規劃畢旅。然而,畢業後我待業了半年,過程中最挫折的是被開過2萬8的待遇還沒有下文。誤打誤撞,見招拆招,回過頭來看,這些都是現在能在國外生活的養分。至於我是如何到馬爾他工作的,真的就是機運。我前公司想找會英文的台灣人,然而當時正值疫情爆發,所有人都在搶機票逃回台灣,台灣還缺疫苗的情況下,就我往反方向跑,競爭者自然少。我也不是在提倡什麼學歷無用論,或是什麼努力一定有收穫。而是想說,每個人成長環境、背景、機運都不同,沒有必要過度跟他人做比較。知道自己的優勢跟劣勢在哪,我認為是最重要的。【感情】是的,這一點我從來沒有公開過,主要之前我自己並不想承認(覺得丟臉)。但現在回過頭看,發現以前確實【很怕女生】。這也導致一些人曾誤以為我是GAY,因為一直到大學畢業,在現實當中我幾乎沒有跟女生有交集,而這,跟我從小的經驗有關。時間回到幼稚園,當時的我曾經有一位挺要好的【女孩A】,一次際會她問我有沒有喜歡的女孩子,單蠢的我很直接了當的回答「有」,我反問她,她也回答「有」。這時她提議,我們彼此分享喜歡的那個人,彼此當作秘密,從我先開始。我接受了這個提議,且很直接的回答我喜歡【女孩B】。當換我問她時,她卻不願意跟我講,當下的我也只是覺得,不講就算了。沒過幾天,我被老師叫過去,同時也把【女孩B】找了過來。原因是因為我喜歡【女孩B】的事情被傳開,其他的同學百般地捉弄她,不堪紛擾的她最終放聲大哭,而老師把這一切歸咎於我。最開始,我不知所措,明明這件事我只跟一個人說過,其他人怎麼會知道?再者,喜歡一個人有什麼錯?為什麼我要挨這罵? 但是看著一個心儀的女孩子在你面前哭得很慘,且旁人不停的指責這一切都是自己所造成時。「我被女孩子背叛了。」「我讓喜歡的女孩子困擾了。」「原來喜歡一個人不是一件好事。」自此,這些想法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裡。之後,由於我讀的是國小附幼,一次,女孩【女孩B】過來找我。由於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她,於是刻意躲避,甚至最後頭也不回的跑開,儘管我聽到身後不停傳來我名字的呼喊聲。不一會兒,幼稚園的同班男同學走過來教訓我,責問我為什麼要這樣子,害人家女孩子現在很傷心。我,一言不發,只是沉默的面對這些指責。一直以來,對於兩性關係自己都是採取消極且迴避的態度,過程中也傷害了不少人,導致情況變本加厲。當我意識到時,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跟異性相處。一直到20歲,基本都沒有可以交心的女性朋友。直到我遇到那個她,現在的我已經能夠正常地面對面跟異性交流,飛機上、酒吧中搭訕要IG已是信手拈來。雖然至今,我仍不知道她是誰,但改變的種子,確實在那時悄悄地埋下,最終,克服了潛藏已久的心魔。礙於篇幅,這部分的故事留到後面再分享。【職涯】一直以來,我都有在接感興趣公司的面試,雖然對於目前的職場沒有太多怨言,甚至還挺舒適。而其原因如下:1. 我想時刻了解當前市場上需要什麼樣的技能、人才2. 定位自己當前在市場上的身價3. 鞭策自己的同時精進能力4. 產業交流,透過面試的過程了解不同公司背後的產品及業務邏輯5. 累積面試經驗對我來說,好的面試對於面試者來說完全是不虧的一項投資。尤其是在有好工作的情況之下,運氣好拿到更好的offer皆大歡喜,保底也能累積些經驗甚至學到一些東西,畢竟軟體行業通常都是要考試或是實作的,這種就類似考古題熟能生巧。而我也可以跟各位分享,去年我拿過最好的offer跟今年拿到的offer薪資成長幅度為50%,靠的就是經驗的累積。-------------------------【後記】這段期間,我跟一些年輕後輩聊過,大家普遍都對未來感到悲觀、迷惘。我並不覺得意外,而我們個人的能力確實不容易去改變些什麼。有餘力的人,能夠多關心生活周遭的人,而無助的人,請一定及時尋求各種幫助,今天寫這篇文也是希望能夠透過個人的經驗,給予失去方向的人一些啟發。畢竟,我確實能夠透過幫助他人來獲得喜悅。

念茲在茲,無時或忘。然木已成舟,米已成炊,何既往,予取予求。琴嘆幽幽聲無垠,蹙顰索索偽懦心。沐語如珠朝拂巳,笑靨如蘋挽子情。汝將,尋千里之杳杳,行萬里之悠悠。乘風;破浪;劈荊;斬棘,乃至九霄之外。待古井無波時,咱,再別於此。

馬爾他故事集 - 好聚好散
Wed Nov 08 2023「我不相信遠距離。」「儘管很遺憾,但如果真的沒辦法,就分手。」「你們已經溝通過了?」「是的,我們已經溝通過了。」---------------------------------時間下午五點,帶著幾盒鳳梨酥及託運禮品,時隔兩個月,久違地進到辦公室,我想全公司也只有我會在這奇怪的時間點過來吧。「Heyyy JEFF! 好久不見!」來自南美洲的A同事還是如往常一樣的熱情。「對啊,兩個月了。」「你想念歐洲嗎? 想念我嗎? 這趟旅途怎麼樣,有沒有很想念家鄉?」我停頓了一下,思索著是否該說實話。「老實說,還好。」「我其實有意識到,不管是回到家鄉,還是回來馬爾他,我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對我來說,就是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僅此而已。」「我能理解,畢竟我也在國外生活超過十年了。」「有時候我會思考,自己究竟屬於哪裡。」「妳呢? 聖誕節快到了有沒有什麼規劃?」我試著轉移話題。「有的,我打算要去希臘。」「哦,聽起來不錯,希臘我還沒有去過。」「不過......我其實還在猶豫。」「嗯?」「我男朋友簽證快到期了,但是他還沒有找到工作,鄰近聖誕節,有哪間公司會在年底招人呀,HR都放假去了。」去年11月入職的我深有同感,當時12月感覺公司有一半的人都放假去了。就連我主管整個12月都不在。「妳男朋友是哪裡人呢?」「奈及利亞人。」「哦?有趣,你們怎麼認識的?」「吃晚餐認識的。」「在Party? 在Bar? 還是?」平時熱情大方的她,這時倒是變得有點支支吾吾「在Tinder認識的。」「老實說一開始我們只是玩玩,但幾個月相處之後覺得似乎還挺合得來的,於是我便主動問他我們是什麼關係,他便向我表白了。」我想起了她曾經跟我說過,她們國家的習俗是要男方主動告白才算是承認一段關係,在這之前就算上過床也不算什麼。「現在遇到這個情況,我也可能會留下來陪他,儘管多少有期待,但現實知道留下來的機會不大,我想珍惜我們還在一起的時光,待時間一到........」「我並不相信遠距離,到時就放彼此自由吧。」「你們已經溝通過了嗎?」「是的,我們已經溝通過了。」回家的路上,我想起前公司的一位前輩,因為一些原因,起初她對剛調專案過來的我有一點刻薄。「在這裡你不能相信任何人,連我也是。」 是她曾經對我說過的話。而後來我們成為了具有革命情感的朋友,則又是另一段故事了。當時,她跟公司另一位馬來西亞同事是姊弟戀,同樣身處異鄉的兩人很自然的在一起,一同經歷了大風大浪,她仍毅然決然地提出離職申請,儘管她知道這麼做,之間的關係也差不多到了頭。再怎麼理想,於無情的現實面前,往往是那麼的不堪一擊。究竟,在一段感情之中,我們獲得了什麼,同時又失去了什麼?好聚好散,對於來自世界各地的我們,是每天必經的課題。「太複雜了。」「果然,我還是喜歡單純些。」我暗自嘀咕著。是呀,畢竟,我可不怎麼喜歡失去的感覺。EN version:"I don't believe in 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s.""Even though it's unfortunate, if it's really not possible, then we should break up.""Have you talked about it with each other?""Yes, we've already talked."---------------------------------------------------------------------------------------------It's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Carrying a few boxes of pineapple cakes and some souvenirs, I step into the office after two months. I think I'm probably the only one in the whole company who would come in at this odd hour."Heyyy JEFF! Long time no see!" A colleague from South America, as warm as ever."Yeah, it's been two months.""Do you miss Europe? Miss me? How was your trip? Do you miss your hometown a lot?"I pause for a moment, contemplating whether I should be honest."To be honest, soso.""I've come to realize that whether I'm back in my hometown or here in Malta, I don't have any special feelings. To me, it's just mov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nothing more.""I can understand. After all, I've been living abroad for over ten years.""Sometimes I wonder, where do I really belong.""What about you? Any plans for Christmas coming up?" I try to change the subject."Yes, I plan to go to Greece.""Oh, sounds nice. I haven't been to Greece yet.""But... I'm actually hesitating.""Hmm?""My boyfriend's visa is expiring soon, but he hasn't found a job yet. It's close to Christmas, and what company hires at the end of the year? HR departments are all on vacation."I can relate, having joined the company in November last year. It felt like half the company was on vacation in December. Even my manager was away for the entire month."Where is your boyfriend from?""Nigeria.""Oh? Interesting. How did you know each other?""We met for dinner.""At a party? A bar? Or...?"Normally outgoing, she's a bit hesitant now."On Tinder.""To be honest, at first, we were just having fun. But after a few months together, it seemed like we got along well. So, I took the initiative to ask him about our relationship, and he confessed his feelings for me."I remember her telling me before that in her country, it's customary for the man to confess his feelings to officially define the relationship. Before that, even if they were having sex, it didn't count for much."Now, facing this situation, I might stay with him. Although I have some expectations, I know the chances of staying are slim. I want to cherish the time we have together until the time comes...""I don't actually believe in long-distance relationships. At that point, we'll just set each other free.""Have you talked about it with each other?""Yes, we've already talked."On the way home, I recall a former colleague from my previous company. For some reason, she was a bit harsh with me when I first transferred to the project."You can't trust anyone here, not even me," were the words she once said to me.Later, we became friends with a revolutionary spirit, but that's another story.At the time, she was in a cross-cultural relationship with another colleague from Malaysia. Being in a foreign land together, they naturally got together. Although they went through ups and downs together, she still submitted her resignation, even know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would end in this case. No matter how ideal, faced with the merciless reality, it was often so devastating.In the end, in a relationship, what do we gain, and at the same time, what do we lose?Parting on good terms is a daily lesson for those of us from around the world."It's too complicated.""Indeed, I prefer things to be more straightforward," I mutter to myself.Yes, after all,I don't really like the feeling of loss.

是否,曾相信著,兩個人,依偎著,看往同一個方向,今後,妳的問題,就是彼此的問題。確實,彼此的問題,有了。然而,妳的問題,還是屬於自己的。什麼鬼。原來1+1也會大於2。於是乎,妳化身為紅蓮,堅毅、勇敢、堅定、冷靜。絕望,破裂,不惜一切的愛。紅蓮之火是地獄的業火,燃盡所有帶靈魂的事物。

馬爾他故事集 - 其名為家
Sun Nov 19 2023「我有想過回去遠端上班。」「但除非下定決心回去置產,否則我應該不會回去。」在說出這句話的同時,我見到他眼裡似乎有些濕潤。-------------------------------------此時的我在他家樓下,起初,穿著短袖短褲的我,在半途回去套了件薄外套。徐徐的冷風及微爍的掛燈提醒著人們即將到來的節日。不一會兒,我見到他穿著短袖短褲出來。「嗨,你還好嗎?」眼前的同事A今天請了病假,在回台灣的這段期間,是他替我照顧了我養的兩盆小羅勒。「一般般吧,至少不是Covid。你呢,這趟旅途怎麼樣?」「累,見了不少老朋友也認識了些新朋友。雖說是放假回家,但似乎沒有什麼休息的感覺。尤其這單趟飛機可是要將近一天的時間吶。」「話說回來,看看你的服裝,可不像生病的樣子。」「哈哈,現在這季節對我來說是最舒服的時候。」「是呀,畢竟英國比這還冷的多。」一年前,我是公司新項目第一位入職QA,隨後便是這位同事A,整個部門就我們兩位專職完全不同項目,也因此我們彼此有較多的互動。如今,因組織變動我被抽離了專案,但彼此仍會不時談及專案目前的情況。「所以你上次說,上個月團建你在Dr.Juice似乎出了一點狀況?」在我回台灣的這段期間,剛好該專案成員來馬爾他團建,成員多來自西班牙,在我還在專案時,我們在馬德里團建過。「哦對,事實上那一天我們有在其他餐廳吃了魚,之後才在Dr.Juice。但回去之後我有了嚴重的過敏反應,我不確定是因為那條魚有毒,還是果汁的關係。」我仍記得,第一次跟同事A聚餐時,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服務生確認餐點的情景,因為他不能碰奶製品、不能接觸酒精、也不碰咖啡因。這樣子的人生,該是多麼的辛苦。之後閒聊了一番,談及了他是專案中目前唯一仍在馬爾他的成員。「或許我這週會進辦公室?我不知道,大家都在西班牙,不管有沒有進辦公室感覺都沒有什麼差別,甚至覺得沒有什麼意義。」我能理解他的說法,當初整個QA部門近20位,只有我們2位在不同的專案裡面,而現在我不在了。他近乎是馬爾他辦公室技術部門的唯一位該項目成員。「聖誕節你有什麼安排嗎?」這算是最近我逢人必開的一個話題,雖然我本身不怎麼過節日,新北耶誕城什麼的根本沒去過,但還是挺好奇別人有什麼樣的安排。「我可能會回英國過節吧。」「其實,我曾經有想過,何不乾脆就回去英國上班,反正整個團隊都在西班牙,對我來說都一樣是遠端。」我靜靜的聽他訴說著,每次我們相見,他彷彿都有不少話可以講。「但是英國現在太貴了。」印象中同事A家鄉位在曼城附近,剛出社會時曾到倫敦討生活,也曾至蘇格蘭待過一陣子。於2019年到馬爾他,之後遇到疫情及英國脫歐,直到今年才首次回到家鄉去探望家人,而這段期間,都是採取跟人合租的方式。「有個仍在英國的朋友,以前我們是同事,他說他前陣子吃Subway要20鎊,你能想像嗎?」20英鎊,大約台幣近800元,聽到的當下我很是震驚。事後我查了20鎊不是一般的潛艇堡價格,而是一份platter,但看網路上的照片感覺也不怎麼有份量。「現在英國生活太貴了。」確實,我自己也有認識的朋友在倫敦生活,就算是跟人合租,一個月房租也要近3萬台幣,相比之下馬爾他這邊只要1萬5,而我現在自己住則是3萬多。我還記得同事A剛入職時,問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公司什麼時候發薪水,且這情況持續了好幾個月。平時也沒見他怎麼社交,他曾經說過剛入職時被帶去吃很貴且CP值很低的披薩導致他有些陰影。簡而言之,我對他的印象就是節儉,且彷彿被錢追著跑。「不過上次回去,踏過那熟悉的街道之後,再回到馬爾他時,真的覺得,哇,很不一樣。」「讓我忍不住思考,為什麼我會在這裡。我是指,大城市的氛圍,嬉皮文化,那些我曾經熟悉的一切。」「除非我下定決心回去置產,不然,這太瘋狂了。基本上我是不可能回去英國的。」此時的我意識到,他眨眼的速度變得頻繁,同時眼裡變得有些濕潤。而我也下意識的回過頭,避開他的眼睛。我曾經問過他,英國脫歐對他有什麼影響,他說在脫歐之前他就在這辦了10年的簽證,所以暫時對他還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理論上,他如今的身分應該跟我一樣,所以除非他下定決心回英國且不再出來,否則在整個歐洲之內,簽證將會是個問題。他曾說過其實當時沒人認為脫歐公投會通過,然而在大時代背景之下,我們往往都是隨波逐流。「你會想家嗎?」他問著,而這也不是我第一次被這樣問。「我嗎,老實說我沒有什麼感覺,就只是從一個地點移動到另一個地點而已。可能我還不到那個年紀吧。」「或許吧。」我們靜默了一會兒。月兒當空,萬里無雲,今夜的馬爾他,感覺特別的明亮。換作是英國,依照那邊的爛天氣,肯定不常見到這番景象吧。「你如果要進辦公室的話喊我一聲吧。」我說著。他看了看我。「要不週五?或是週二、週四也行,就是週三不行,那天有人要來我家換熱水器。」雖然我早能料到答案,還是微笑著對他提出邀約。儘管文化背景不同,今晚的我們,同為異鄉人。EN version:"I have thought about going back to remote work.""But unless I am determined to return to buy a house, I probably won't go back."As he spoke these words, I noticed a hint of moisture in his eyes.--------------------------------------------------------------I was downstairs at his house at this moment,Initially, I was wearing shorts and a short-sleeved shirt, then I put on a thin coat halfway through.The gentle cold breeze and the twinkling hanging lights reminded people of the approaching holiday season.After a while, I saw him coming out wearing shorts and a short-sleeved shirt."Hi, how are you?"Colleague A in front of me took sick leave today, and during my time back in Taiwan,he took care of the two pots of basil I raised."I'm okay, at least it's not Covid. How about you? How was your trip?""Tiring, met a lot of old friends and made some new ones. Even though it's a holiday trip back home, it seems like there's no sense of rest. Especially since this single trip on the plane took nearly a day.""Speaking of which, looking at your outfit, you don't seem sick.""Haha, this season now is the most comfortable for me.""Yeah, after all, the UK is much colder than here."A year ago, I was the first QA hired for a new project in the company, and later Colleague A joined. During that time the entire department consisted of just the two of us working on completely different projects. Even though I've been reassigned due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s, we still occasionally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ojects."So, about what you said last time, during the team-building last month, it seems like you had a bit of trouble at Dr. Juice?" During the time I was back in Taiwan, coincidentally, the project members had a team-building activity in Malta, with most members coming from Spain. While I was still on the project, we had a team-building activity in Madrid."Oh, yeah, actually that day we had fish at another restaurant before going to Dr. Juice. But after going back, I had a severe allergic reaction. I'm not sure if it was because of the fish being toxic or the juice."I still remember, during our first team dinner, Colleague A repeatedly confirmed with the waiter about the meal, as he couldn't consume dairy products, alcohol, or caffeine. Such a life must be quite difficult.After chatting for a while, we talked about how he's currently the only project member left in Malta."Maybe I'll go to the office this week? I don't know, everyone is in Spain, and whether I go to the office or not doesn't seem to make much of a difference. It doesn't even seem meaningful." I can understand his point. Initially, in the entire QA department of about 20 people, only the two of us were working on different projects, and now that I'm no longer there, he's practically the only project member in the technical department in Malta."What are your plans for Christmas?" This seems to be the topic I bring up whenever I meet someone, even though I'm not particularly festive myself, I've never been to New Taipei City Christmasland, but I'm curious about what others have planned."I might go back to the UK for Christmas.""Actually, I've thought, why not just go back to work in the UK? After all, the whole team is in Spain, and to me, it's all remote work anyway." I silently listened to him speak. Every time we meet, he seems to have a lot to say."But the cost of living in the UK is too high."I remember Colleague A's hometown is near Manchester. When he first started working, he lived in London for a while and spent some time in Scotland. He came to Malta in 2019, and during the COVID and Brexit, he only returned to visit his family this year and lived in a shared apartment."I have a friend who is still in the UK, we used to be colleagues. He said that he had to pay 20 pounds for Subway recently. Can you imagine?"20 pounds, about 800 Taiwanese dollars. I was quite shocked when I heard it. Afterwards, I checked, 20 pounds is not the price of a regular sandwich but a platter. Yet, from the photos I saw online, it didn't seem to have much quantity."Life in the UK is too expensive now."Indeed, I also know friends living in London, even with shared accommodation, the rent is nearly 30,000 Taiwan dollars a month, whereas here in Malta, it's only 15,000. I still remember that when Colleague A first started, his first question to me was when the company paid salaries, and this continued for several months. He doesn't seem to socialize much either. He once said that he was taken to eat an expensive and low-value pizza when he first started, which left him somewhat bad experience. In short, my impression of him is that he's thrifty and seems to be chased by money."But when I went back and stepped on those familiar streets, and then returned to Malta, I really felt, wow, it's so different.""It makes me wonder why I'm here. I mean, the atmosphere of a big city, the hippie culture, all those things I used to be familiar with.""Unless I am determined to return and buy a house, it's crazy. Basically, it's impossible for me to go back to the UK." At this point, I realized that the blinking speed of his eyes became frequ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became somewhat moist. Subconsciously, I turned my head, avoiding eye contact with him. I once asked him about the impact of Brexit on him, and he said that he had a 10-year visa before Brexit, so there hasn't been much impact on him for now. But theoretically, his current status should be the same as mine, so unless he is determined to return to the UK and not come out again, visas within the whole of Europe will be an issue. He once said that at that time, no one thought the Brexit referendum would pass, yet in such a big era, we often go with the flow."Do you miss home?" he asked, and this wasn't the first time I've been asked this question."Me? Honestly, I don't feel much, it's just mov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Maybe I'm not at that age yet.""Perhaps."We remained silent for a while.The moon hung high in the sky, cloudless, and tonight in Malta, it felt particularly bright.If it were in the UK, given the bad weather there, scenes like this would probably be rare."If you're going to the office, let me know." I said.He looked at me."How about Friday? Or Tuesday, Thursday also works. Just not Wednesday, someone is coming to my house to change the water heater that day." Even though I could have guessed the answer early, I still smiled and extended the invitation to him.Despit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Tonight, we were both strangers in a foreign land.

朦朧之間,意識逐漸清醒。雖是假日,卻仍在差不多的時間醒了過來,事實上,我也很久沒有被鬧鐘給叫醒了。去年的生日剛好在禮拜日,今年則是在禮拜一,照慣例我將回顧這一年來所發生的各種事情,紀錄自己的成長。有鑑於平日下班後的行程都挺滿的,(其實是很容易想耍廢)於是選擇提前一天來進行這一件事情。若用一句話概括這一年,「這短短一年,彷彿經歷了十年。」細數從今年開始,光是一月我就在三個不同的國家度過,在倫敦體驗過新年,同一週前往比薩看了著名的斜塔以及佛羅倫斯,這座義大利朋友們最推薦造訪的城市。並在月底,有幸見識到罷工之前的時尚之都——巴黎。非常充實的一月份導致整個二月份都在養精蓄銳,只有在馬爾他參加了個狂歡節。直到三月底獨自流浪到北方的斯德哥爾摩,這座安靜的城市,同時也第一次在此解鎖了夜宿機場的成就。四月中到維也納聽音樂會、吃蛋糕,同時眼睛吃冰淇淋,五月份公司團建在西班牙馬德里待了一週。七月底至德國法蘭克福見識到了什麼叫做一座城、兩樣情。八月中自己訂了間住宿到馬爾他外島GOZO去看英仙座流星雨,雖然跟想像中的有一點不一樣,但仍讓我有驚喜的感覺。同時也很感謝朋友讓我欣賞到了美麗的煙火秀。九月、十月則可算是近幾年對我來說重要的月份之一,那就是回台灣。時隔兩年,這座島嶼的變化讓我吃驚,尤其在物價方面。然而因為工作簽證的問題,所以我只得提前一週回來馬爾他。滿滿的行程導致七週的時間仍顯得有些匆忙,但也是在這時,體驗到了不少二十幾年來沒有體驗過的事情,也算是彌補自己的青春吧。十一月則是週週都有應酬活動,十二月公司年會、下下週受邀前往義大利同事的家鄉作客。以上大致為今年的足跡分布圖,而這當中,除了回台灣這件大事以外,不少事情也在這一年同時發生。首當其衝的是在五月份確定通過了六個月的試用期,同一時間經歷了組織改革、部門調動、及年度考核。也是在這非常時期,冒了極大的風險,幾乎重新談過了公司待遇,其過程令人心力交瘁到連公司的CTO都認識我。我很幸運也很感謝同事及主管們都非常照顧我,但也正是如此,某些情況下不太好做人,在五月至七月折騰了整整兩個月,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永遠是一項課題。六月另一項大事為暗黑破壞神4的上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到暗黑系列,儘管當時都是英文看不懂,但其黑暗絕望的風格仍令我深感著迷。之後的兩個月跟前同事玩得很瘋呀,首次嘗試了全英文的教學講解,也在這段期間Youtube訂閱人數一度到了500人。除了以上之外,回台灣這件事情也是同時期進行規劃。八月中開始,大概是臨近回台灣,所以公司業務較為趨緩,閒來無事,同時好奇心驅使之下我開始用起了Goodnight。在這之前的不同時期,我總共使用過這個App兩次,當作自己心理障礙治療的一部分,都是在配對到一位女孩子並穩聊之後便沒在使用。而這第三次,算是我使用最久的一次,也是在這時,我真正意識到自己的一項優勢——我的聲音。目前來說,只要有接起電話,7分鐘聊天過後,我的配對率大概在8~9成,雖然我的總配對人數也還不到10人就是,或許樣本數不夠多吧。遇到了各式各樣,風格迥異的女孩子,每個人在此的原因及目的都不同。然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現實生活的迷惘及無助。隨便翻了下Goodnight論壇上面的言論,真的對現代人的精神健康狀況感到擔憂。我向她們分享我在國外的所見所聞,探討彼此之間深入的話題。由於時差且回台也沒有特別調整,每天都在奇怪的時間哄女孩子睡覺,當中特別沒有安全感的,儘管我沒有要睡,仍會開著手機陪著她,然後做自己的事情。但也是在這時,意識到了自己的能力有限。於是乎,我開始寫詩。每天固定在上面分享及朗誦中英文詩集,一方面幫助自己練習英文口說,一方面希望讓這個論壇的內容有營養一些。這邊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我曾經反覆聽著自己的錄音檔聽到睡著。前陣子限動上面發的短片算是一個小實驗,或許以後累積到一定的量我會發個較長的剪輯到Youtube,看能否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吧。所以真的不是人生正遭遇了些什麼,單純只是為賦新辭強說愁而已,儘管部分內容確實親身經歷,但多數如今都看得很淡了。在回台灣的這段期間,我的前公司轉移到了其他國家,基本上馬爾他這邊大概90%的台灣人都在我前公司,所以可以說,我現在是真正留在這邊的極少數了,接下來或許也將是個挑戰。若一切順利,本人明年的計畫之一,便是把在前公司的那一年弄成一個系列來做分享。(又挖了一個大坑)替大家揭開博弈產業,這個對一般人來說或許有些神秘的面紗,同一年爆出柬埔寨事件導致我只能當啞巴。十一月回馬爾他之後,便著手處理自己的居留證問題,其實在回台灣之前就送審了,這次回來則是辦完最後的手續,且這次一辦就是三年。因此,目前有在考慮,三年之後,滿五年的我或許順手拿個歐盟永居,這或許是我30歲之前的一個重大戰略目標。But who knows? 人生往往不按劇本演出。以上,是這一年來的概括,經歷不少動蕩及分分合合。要說當中最大的變化是什麼,那便是我意識到了自己的心理狀態上有了些轉變,對於任何事情,我已不太能感受到太大的情緒波瀾。我不確定,是好,是壞。但我能肯定,明年將一樣精彩。謝謝這一年以來的各位,以及自己。EN:《27, a year that feels like 10》Amidst a blur, consciousness gradually awakens.Though it's a holiday, I woke up at almost the usual time. In fact, it's been a while since I was last awakened by an alarm clock.Last year, my birthday fell on a Sunday. This year, it's on a Monday. As usual, I'll review all the events of the past year and record my personal growth.Given that my schedule after workdays is usually packed (or rather, I'm inclined to waste time), I chose to do this a day earlier.If I were to summarize this year in one sentence, "In this short year, it feels like I've experienced ten."Starting from this year, January alone saw me spending time in three different countries. I experienced New Year's in London, then within the same week, visited the famous Leaning Tower in Pisa, and Florence a city highly recommended by my Italian friends. By the end of the month, I was fortunate to witness Paris, the fashion capital, before the strikes.The packed January led to a restful February. I only participated in a carnival in Malta.It wasn't until the end of March that I solo wandered up north to Stockholm. It's a quiet city where I unlocked the achievement of sleeping in the airport for the first time.In mid-April, I attended a music concert in Vienna, had cakes, and feasted my eyes.For the company's team-building exercise in May, I spent a week in Madrid, Spain.At the end of July in Frankfurt, Germany, I experienced the contrasting vibes of one city in two different scenarios.Mid-August, I booked accommodation on the Maltese island of GOZO to witness the Perseids meteor shower. Though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my expectations, it still brought a sense of surprise.I'm also grateful to a friend for allowing me to appreciate a beautiful fireworks show.September and October turned out to be two important months for me in recent years; that's when I returned to Taiwan. After a two-year hiatus, the changes on the island surprised me, especially the prices.However, due to work visa issues, I had to return to Malta a week earlier than planned.The packed itinerary made the seven weeks seem somewhat rushed. However, it was during this time that I experienced many things I hadn't in my twenties—a sort of rejuvenation of youth.November had obligations every week, and in December, there's the company's annual meeting. The week after, I'm invited to visit a colleague's hometown in Italy.These are the rough outlines of this year's journey.Apart from the return to Taiwan, many other things also occurred in the same year.The most prominent was in May when I confirmed my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a six-month probation period at work. Simultaneously, I underwent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departmental transfers, and annual assessments. It was during this critical period that I took a considerable risk, nearly renegotiating my entire employment terms. The process was exhausting, to the point where even the company's CTO got to know me.I'm fortunate and thankful to my colleagues and supervisors for their care. However, in certain situations, it's tough to manage; between May and July, I dealt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for a full two months, forever a learning curve.Another significant event in June was the release of Diablo 4. I've been in touch with the Diablo series since the first grade. Back then, I couldn't understand English, but its dark and despairing style still fascinated me.For the next two months, I played with my former colleagues wildly. I tried teaching in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 and during this period, my YouTube subscribers peaked at 500.Apart from these, planning the return to Taiwan was also happening concurrently.From mid-August, nearing my return to Taiwan, the work on my part had slowed down a bit. With idle time and driven by curiosity, I started using Goodnight.Before this, I had used this app only twice, as part of my psychological therapy. I stopped using it once I matched with a girl and had a stable conversation. This third time, however, was my longest. It was during this time that I realized one of my strengths—my voice.As of now, whenever I answer a call and chat for about 7 minutes, my success rate in matching is around 8 to 9 out of 10, though my total matches are still less than 10. Perhaps the sample size isn't sufficient.I've met various girls, each with different styles and reasons for being there. However, they all share one commonality—confusion and helplessness in their real lives.After skimming through the comments on the Goodnight forum, I genuinely worry about the mental health of modern society.Hence, I share my experiences from abroad with them, discussing deeper topics.Due to the time difference and not particularly adjusting to Taiwan time, I comforted girls to sleep at strange hours. Among those moments, one that was particularly insecure—though I didn't intend to sleep, I still kept the phone on for her and did my own things.During this, I realized my limitations.Thus, I started writing poetry. I share and recite English and Chinese poetry daily, partly to practice English speaking and partly to provide more nutritious content on the forum.Here's an interesting thing—I've fallen asleep while repeatedly listening to my own voice recordings.The recent short videos I posted on the social media platform are a small experiment. Perhaps after accumulating a certain amount, I'll create a longer compilation for YouTube to see if it helps anyone in need.So, it's not that I'm going through something significant in life; it's simply exaggerating new expressions to express sorrow. Although some content is indeed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most of it is now seen with indifference.During this period in Taiwan, my former company relocated to another country. Almost 90% of Taiwanese here in Malta were from my former company. Hence, I can say that I'm one of the very few who decided to stay here. The upcoming phase might pose a challenge.If everything goes well, one of my plans for next year is to create a series based on my year in the former company. (Another significant commitment)It'll uncover the i-gaming industry, a somewhat mysterious veil for most people, especially during the year of the Cambodia incident that left me quiet.After returning to Malta in November, I began handling my residence permit issue. I had applied before returning to Taiwan.This time, it's the final procedure, and it's a three-year permit. Hence, I'm contemplating; in three years, when I complete five years, I might as well go for an EU permanent residency. Perhaps it's a significant strategic goal for me before I turn 30.But who knows? Life often doesn't follow the script.So, this is the summary of the year, in which I've experienced many ups and downs.If I were to highlight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it's that I've noticed a shift in my psychological state. I don't feel extreme emotional turbulence for anything anymore.I'm not sure if that's good or bad.But I can affirm, that the coming year will be equally thrilling.Thanks to everyone and myself for this year.

一抹紅暈劃過,那是心中的彭湃,久違的悸動。彼此,交織,演奏著威爾第的安魂曲。放下成見,擺脫枷鎖。婚姻的承諾是不離不棄,愛情的本質,是意猶未盡。

2024,關於我,及新的開始
Mon Jan 01 2024跨年,也許,是一年之中難得不分國籍、地區、宗教,多數地球人共同參與的一項慶祝活動。不管是否真的熬夜,至少在這年的最後一天,揮別那些,不好的、難過的,同時將曾經的美好,收藏至心裡。去年有位女孩子跟說我,他立下承諾不再跟台中的網友見面,因為他所遇過的台中人都很......「特別」。身為台中人,本想說些什麼,但回想起來,過去的我,確實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還記得在上幼稚園之前,我便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疑惑,那時的我還沒有第一人稱的概念,我曾對兄長提起自己似乎有些特別,我看不到我自己,卻能見到你們,彷彿我被困在一副軀殼,透過窗戶觀察著這個世界。那時兄長沒有把我的童言童語放在心上,只說著大家都一樣,你並不特別。但現在想想,為什麼3~4歲的我會有這種感覺?我也曾向同儕們分享過關於民國88年921大地震的事情,每個人都認為我在唬爛,並笑說當時的我才2歲,怎麼可能會記得?然而,我曾將當天的一切描述給父母聽,而他們也證實了我所敘述的都是真實發生的。直至今日,我還沒有遇過同樣跟我有當時記憶的同齡人。更進一步的說,我甚至連躺在嬰兒床上的記憶都還在,而這,又是我意識到另一個不一樣的地方。還有一日,我跟二哥一起玩真三國無雙2到一半時,突然一個心情沉重,將遊戲暫停,可以想像當時二哥肯定很無奈,至於我是為了什麼去做這件影響他人體驗的事?我走去廚房,向正在煮飯的母親詢問:「如果你死了,我該怎麼辦?」同時一陣潰堤,大哭著不停詢問著母親。我查了遊戲發行日,當時的我可能還不滿5歲。國中時,我曾經在聯絡簿寫了一篇關於孰是孰非的想法,內容大致上為「如何證明多數人所深信的普世價值是正確的?若社會上的少數才是正確的一方呢?我們是否在經歷著一個多數暴力的社會?」其實當時只是想找個主題隨便瞎扯,不知不覺寫滿了一頁,班導見狀之後找了我約談好幾次,可能是擔心我有反社會人格吧。或許他的設想有他的道理在,也正是這種反社會,才會選擇冒險,出國,體驗許多不一樣的人生。我們總是對新的開始抱有期待,或許參雜了些不切實際的妄想,但這又何妨?人生往往是不按牌理出牌,才別有一番醍醐味。那麼,我也來聊聊對這一年的期許吧,到年底生日回顧時,再來看看是否真如計畫實行,又或者,是另一個充滿驚喜的一年?這一年對自己最大的期許,是完成先前提過,關於我到馬爾他的第一年。獨自涉入鮮為人知的領域,可能改變我一生的契機,我將以一個月為更新周期,並以月分為篇章,共十二篇,盡可能詳細描述那一年所遭遇的人事物。這將是巨大的挑戰,5年前的北海道7日自由行我花了兩年的時間完成......還有由於是個敏感的話題,懂得都懂。其次,在事業上期望有新的突破,照目前看來,確實是有機會的。同時,今年我也會嘗試投稿換日線,向更多的人分享兩年來在國外的所見所聞。目前確定的是,至少還有3篇的人物故事等待撰寫,當中有一篇,可能還能當作短篇小說來看。還有一系列關於馬爾他生活、房地產、移民的文章,撇開對岸資訊,或許將是台灣最全面、最完整的分享,畢竟在這邊的台灣人本來就不多。只能說,今年應該也是個充實的一年吧,時間還是挺緊迫的。最後,雖然寫完這篇已經又過了一日,還是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2024開工第一週-Huh?
Sun Jan 07 2024好久沒有這麼亢奮了,時間是禮拜三,凌晨三點,半夜還在敲打鍵盤的我,卻幾乎感受不到疲倦。時間回到2023的倒數第二週,起床見到了主管在群組發布訊息,要其他同事將任務交接給我,我才知道,最後一週,QA支援部門仍在值班的將只剩下我。對於歐洲人的聖誕假期早已見怪不怪,但是竟然有膽讓資淺成員獨挑大樑,起初是震驚,隨之而來的則是興奮。這可是一個很好的表現機會。雖然只是負責掌控小Patch測以及執行自動化測試及回報測試結果,然而,隨著下班前的一聲新年快樂,最後一週倒也還挺風平浪靜的,甚至連起初認為的Patch也沒有發布,只是在週五的時候發布了新版本,也是,畢竟大概80%的員工都放假去了。雖然當初交接沒有提到該負責新版本的安排,但既然有多餘的時間,我還是隨意安排了部分工項給其他還在值班的QA,沒有什麼狀況,算是穩穩下莊了。吧?時間來到1月2號,一早起來看到了訊息,原來主管今天還在放假,而原本應該代理主管,負責安排這次新版本發布測試的同事今天臨時請病假。得知這訊息之後我的內心暗自覺得不妙,由於上週五我早已安排了部分測試的工作,所以當天,果不其然臨時受命負責掌管接下來的整個發布測試安排。開工的第一週,在未接收過任何交接,且由於我是從其他專案調過來的寫自動化測試的,對此專案甚至都還不熟,臨時受命安排10幾名比自己還資深的QA進行這次的發布測試。當下我的心情,就跟梗圖的貓一樣,Huh?週二當天,忙到沒有吃午餐,整個白天都被訊息淹沒,當天原本還同時安排了銀行開戶以及看房行程,只能說是一團混亂,當大家都下班了,我才有時間進行自己的工項,順便惡補,直到晚上9點才吃晚餐。週三一早,進入備戰狀態,忙了整天喝了六杯卡布奇諾,中午只吃了根公司的香蕉,我感覺自己花費了120%的精力,腎上腺素驅使下,一直到回家仍然靜不下來,藥草都沒這麼有效。於是想到了我們的測試流程有可以改善的地方,簡單寫了個Python腳本輸出成執行檔之後,到凌晨三點,躺在床上仍睡不著,直到了天亮。週四一早,我便將完成的執行檔分享在群組,來幫助大家改善測試的流程。同時得知了要在今天下午之前對新版本的發布測試做個總結,更糟的是,版本經理今天回來上班了,整天被他訊息轟炸詢問進度。我彷彿身處於二戰的D-Day搶灘,身後是無止盡的訊息海,當我想要上岸開始專心進行自己的工作時,版本經理就像海灘上的機關槍一樣,不停訊息轟炸,把我逼退回訊息海。我第一次見識到原來Macbook上的訊息通知可以搞得像影片彈幕一樣,刷得這麼快。最後,在下午4點趕上死線,完成了這次的發布測試。也才終於可以喘口氣,來到窗邊,今天海岸邊的夕陽,特別不一樣。感謝同事們的配合,以及主管的信任。我想,我是真的很享受這種充滿挑戰的感覺。

「我已經決定在60歲的時候自我了斷。」「那離開前記得辦一個離別派對。」「肯定的。」「到時,在座的各位都將是特別嘉賓。」「這七天就像是一場夢一樣。」-------------------------去年底訂下的約定,背景各異,性格各異,懷著各自的故事,8位素未謀面的台灣人,從歐洲各地齊聚於西班牙的一座牧場,老實說,這趟旅行的收穫,超乎想像。從人生經歷;聊到未來發展;從國際情勢;聊到家鄉故土;談感情、談生死、談命途;有歡笑、有淚水、有驚喜。年齡、性別、背景的隔閡不存在,冥冥之中,像是早已相識的老友一般。牧場成員來自西班牙、義大利、法國、德國、墨西哥、阿根廷,不同文化的交織在一起,除此之外,還有牧場的可愛動物們。潔白但我行我素的Doma,有公主般脾氣的Dienna,活潑但平衡待加強的Roma,每匹馬的性格各異,帶來的都是不同的體驗。離別前最後的大合照,Doma則不停的用臉磨蹭著我的肩膀。我則輕輕地回以一個擁抱。「60歲說長不長,為什麼你決定在60歲結束一生?」「我想把機會留給年輕人,我在十幾歲時就決定好了。」「你怎麼看待你自己?」「我覺得我是個怪人。」「做自己需要有極大的勇氣。」「我不會歧視他人,因為我覺得自己就是最爛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而你,是一個很有魅力且可愛的人。」「比起付出,實際上是個渴望被給予的人。」「再怎樣堅強的外表底下,仍然有被愛的權利。」「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想像?希望能夠成為一名成熟的大人。」「有過,但是現在也不強求了。」「家庭給了我很大的自由,我則不希望辜負他們的期待。」「你還年輕,多嘗試、多體驗,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我覺得自己有神經病的潛質。」「我倒認為在這的各位,本來就都不是一般的人。」草原上的快活、餐桌上的滿足、火爐前的慰藉、星空下的詩意,然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至少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難忘的一筆。於是乎期待,當命運線再次交會的那一天。EN:"I've decided to end my life at the age of 60.""Then, before you leave, remember to have a farewell party.""Absolutely.""At that time, everyone present will be special guests.""These seven days have been like a dream."---------------------------------------------So it has begun from the end of last year,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and personalities, each carrying their own stories,Eight Taiwanese individuals who had never met, gathered at a ranch in Spain,Honestly, the whole trip was more than my expectations.From life experiences; discussions about future developments;From international affairs; talks about hometowns;Discussions about relationships, life and death, destiny;There were laughter, tears, and surprises.Age, gender, and background barriers did not exist,As if, in the grand scheme, they were friends who had known each other for a long time.Members of the ranch came from Spain, Italy, France, Germany,Mexico, Argentina,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interwoven together,And, of course, even the cute animals of the ranch.Doma, white but independent;Dienna, with a princess-like temperament;Roma, lively but with a skewed sense of balance;Each horse had a unique personality, bringing different experiences.Before parting, in the final group photo, Doma kept rubbing its face against my shoulder.I responded with a gentle hug."Why decide to end your life at 60 when it's still a long way off?""I want to leave opportunities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 decided this when I was in my teens.""How do you see yourself?""I feel like I'm a weird person.""In this era, being yourself requires great courage.""I won't discriminate against others because I feel like I'm the lowest and worst person.""Everyone has their own value, and you are a charming and lovely person.""Rather than giving, in reality, she's someone who desires to receive.""No matter how strong the exterior, there is still the right to be loved.""Have you ever imagined your future? Hoping to become a mature adult.""I did, but now I'm not forcing it.""My family has given me a lot of freedom, and I don't want to let them down.""You're still young; try more, experience more, everyone has infinite possibilities.""I feel like I have the potential for mental illness.""I think everyone here is not ordinary."Joy on the grassland,Satisfaction at the dining table,Consolation by the fireplace,Poetry under the starry sky,But no feast doesn't come to an end,At least, in each other's lives, an unforgettable chapter was written.So, looking forward,To the day when the lines of fate cross once again.

「昨天還在討論團建要吃什麼,今天就說公司要收了,疫情期間失業?可不是嗎,人生。」「如果你今天讓他出去,就要當沒這個兒子。」「你要答應我,不要發生任何事情。」「年薪五倍是什麼概念?就是你賺到了超過五年的人生。」「為什麼你要拿走我的護照?」「操蛋。」———————————————————-《前言》還記得去年生日的時候,給自己定了個目標,便是在今年,將出國第一年的那些事給紀錄下來,這件改變我人生的一次重大賭注,絕對值得訴說。在疫情期間大家搶著機票趕回台灣時,有那麼一群人,反其道而行,隔年爆出了柬埔寨事件,更是有一群人莫不吭聲。他們的聲音,很少被聽到,更多的是帶了點神秘色彩。「博弈」業內稱之菠菜,取自博彩的諧音。據報導者2019年的專題報導,全台博弈從業者保守估計最少3萬人,實際可能超過10萬,大概就是半個竹科,更現實的是,人數可能還在持續成長。說到這個行業,大眾的印象可能是教育水準不高、欠債、走投無路、流氓、騙子。然而,我必須跟大家說的是,當初我的同事包含了台大、清大、交大、台科大的碩士生,我的直屬主管曾是中國的大學保送生,後至英國進修現已拿到永居且置產於倫敦,曾任職於HSBC、Discovery,另一位主管則是英國牛津大學Computer Science碩士畢業。有愛家的好爸爸、體恤後人的前輩,走在路上與你我無異。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走上這條路?以我來說,當時的待遇是第一份薪水的好幾倍,換算年淨收入最多可以差到5倍。包吃包住、包簽證、包疫苗、有醫療保險。儘管如此,我的待遇在業界仍屬底層。10年前最早入行的那一批人更是現在的好幾倍,現在大家知道台中七期豪宅為什麼蓋不完了吧,人家可是在亞洲領矽谷的薪水。這個行業大致可以分為: 集團、再來B2B及B2C,人家說黃賭毒本是一家並非空穴來風,集團底下大股東各司其職,2B的客戶是下游的代理商,負責提供服務的開發及運營。2C則是平台運營、客服、行銷、吸引賭客,當時我處的公司是2B這一端。檯面之下,不同集團之間競爭激烈,有趣的是,當時集團甚至有個部門是專門癱瘓競爭對手網站的,我也是在這時接觸到了深度學習的一些皮毛。「你們以為我們是如何站在亞洲市場龍頭地位的? 是因為對手在成長起來之前就被我們打趴了。」新上任的總監如是說過。在我任職的一年之內總共經歷了3次重大組織變動,集團內部的愛恨糾葛、爾虞我詐至今仍是茶餘飯後的有趣話題。曾有人說過我的實際年齡與給人的感覺有誤差,甚至被小五歲的妹妹說感覺像他爸。我想說的是,出社會3年多以來,挺過了5次裁員,最大的一波裁了50%。國外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滋潤,每一天戰戰兢兢,一切都是有代價的。總之,會決定開始這個系列是希望能夠讓後輩對這行業有基本的認識,畢竟我也曾是那一無所知,膽戰心驚的小白,期望透過我的故事,能夠使你們更加客觀地去認識這個世界。那麼,這一切都要從2021年的母親節前夕說起......-------------------------------------------------------《序章 - 離開台灣之前》【5月6號】「恭喜你通過了試用期,我們對你這陣子的表現很滿意,因此決定調整你的待遇。」從中科院離開之後,我的薪資成長了10%,而現在,則又成長了10%。然而,公司才剛經歷一波裁員,儘管暗自欣喜,在這士氣低下的時刻該避免喜形於色,「讀空氣」,在現實社會可是很重要的一項技能。「你也通過試用期啦,公司幫你加了多少?」同梯入職的湯瑪士好奇的詢問我。「五? 早知道我該再跟公司談高一點的。」湯瑪士低咕著。然而他沒注意到的是,我其實比了兩個五,只是一隻手刻意放在下面,我知道他加的絕對沒我多,為避免麻煩但又不喜歡說謊,在這我做了點心思。畢竟,說一個謊,有時需要再編十個謊來圓,同時說謊還有被搓破的風險,身為一個怕麻煩的人,這太不符合成本了。因此我時刻提醒自己,在不說謊的前提之下,只吐露別人想知道的部分資訊。這也是我話少的原因之一,從語氣、口音、內容、節奏,有太多的資訊隱含於其中,我不喜歡。「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我們公司要迎來第一次聚餐!」此時大家為之一振,開始討論起該去哪裡聚餐,吃什麼,以及是否同時舉辦其他活動。氣氛歡騰,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置身在角落的位置,觀察大家的一舉一動,原來一頓飯就能夠讓人忘記曾經一起共事過的同伴,可真是太划算了。讀空氣。我將她的畫面拋之腦後,同時加入了話題。【5月7號】「公司要收了,大家下週可以不用來了。」可笑,太好笑了。你們不是昨天還在討論慶功聚餐嗎? 這可不是什麼輕小說,超展開在現實生活一點也不好玩。愚人節? 現在是5月,週日是母親節呀。回過神來,大家已經在討論著下一步,克萊兒開始忙著跟勞工局申報的文件以及關於大家的遣散流程。本想著新公司台挺愜意的,然而在疫情人人自危的時期失業。此時我的情緒異常亢奮,不停自顧自發笑,任何人找我搭話我都回以燦爛的笑容,然而我知道這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想,這一天是我離成為瘋子最接近的一天。回過神來,辦公室已近人去樓空,唯獨克萊兒加班處理大家的文件。「這麼晚了,還在加班呀。」「差不多處理好了,但晚點還要送件去勞工局,否則時間會來不及,雖然對家人抱歉,但今天的母親節晚餐可能要取消了。」看克萊兒挺年輕的,原來已經當母親了,偏偏在這種時候失業,更不提有些人認為身為HR的他早已知情卻刻意隱瞞,相信對他的打擊也不小吧。「我幫你送吧。」他愣了一會兒。「可以嗎?」「嗯,快去赴約吧。」繃緊的神情放緩,有那麼一瞬間,我似乎從他的眼裡見到希望,溫柔,從來就是一種選擇。看來,至少可以再拖延一點時間跟家人宣布關於我又失業了這件事。【6月14號】「還是缺疫苗嗎。」領了第一次失業補助金,過程中也不是沒有面試,但疫情剛爆發的這時期真的不是什麼換工作的好時機,不是很鳥,甚至還要求現場面試的,由於家母癌症長期在治療,我不想為此冒任何出門的風險,老實說幾乎處於半躺平狀態。回想當初畢業待業了半年,之後的兩次就業經驗也不算順利,其實分不出是否只是把家裡因素當成了藉口。累了,真的好累。這時,一封email出現在我的信箱,標題寫著:「您好,我們是海外遊戲資訊公司」光看標題其實就知道是幹什麼的了,像我們這種資訊科系畢業的,很容易被這類型的公司找上門。之前也收過好幾次,但幾乎都是採取不理會的態度。這次卻不一樣,由於真的在家裡閒到發慌,好奇心驅使下回覆了這封可疑的信件。經過簡單的閒聊,了解到這是一間位於馬爾他的公司,奇怪,竟然不是菲律賓或杜拜。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有在歐洲的,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約好隔天跟主管進行線上面試。起初,真的只是抱著玩玩的心態,就當會一會詐騙集團吧。【6月15號】從口音聽起來一位是台灣人,一位是中國人,他們沒有開鏡頭,但是談吐之間仍足以讓我卸下心防。他們問的問題太具體、太細節了,我實在很難想像一般的詐騙集團可以問到這麼深入的問題。整個面試過程算挺愉快,不過老實我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很多問題我並沒有答出來,不過過程中對方對我的多益成績倒是有點興趣。而在最後被問到期望待遇時我開出了前公司兩倍的價碼。面試結束,我躺回了床上,其實內心某一方面是希望因此被刷掉的,經歷好幾次就業挫折的我早已失去了信心。而且疫情期間出國? 開什麼玩笑。幾分鐘後,正當我打算起床繼續打遊戲時,手機來了訊息,是昨天跟我聯絡的接洽人。「我們決定給你offer。」看吧,果然是詐騙集團,哪有這麼快就決定錄取的,肯定是要把我騙去賣掉的吧,我就看你怎麼掰。抱著看笑話的心態,打開了錄取通知書,見到內容的瞬間,我暈了。三倍。當時的我見識淺薄,每每到議價階段從來就只被殺價過,還沒見過如此的大場面。於是我開始認真研究起了這一切的可行性。關鍵字搜尋馬爾他,地中海上的一座小島,歐洲後花園,犯罪率屬歐洲最低,氣候宜人,醫療水平前段,更是歐盟成員國、申根國、大英國協三位一體,歐洲少數官方語言為英文的國家之一。哼,有點意思。【6月16號~6月30號】在網路上簡單搜尋了一下,發現在背包客棧、Dcard上也有人皆收到類似的訊息。但基本上得到的都不是什麼友善的回覆,普遍大家都認為是詐騙,當中雖然有一些號稱內部員工的人回覆,基本上也都是被其他人圍剿的份。儘管如此,我仍試圖聯繫上幾位同樣皆收到邀約的台灣朋友,做為資訊交流。期間認識一位已經在菠菜從業幾年的前輩,從他那邊得知了不少訊息,甚至惡名昭彰的「東方監獄」他也是稍有涉略。「我去那邊出差過。」「但其實他們有很多個據點,屬於同一個集團底下,有很多分公司,而每間公司的管理方式又有差異,我那時候出差的基本沒有發生什麼事。」之後,他邀請我進入了其中一個匿名菠菜群組,成員上千人,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群組中的一份共用文件,幾乎紀錄了全台灣所有的菠菜公司,連評價都有,就像是手遊的角色評價一樣。我也是在這時,才真正踏入到了這未知的領域。最終,他跟我說他決定好了要動身前往馬爾他賭一把,我也才真正地下定決心。然而,我決定是一回事,家人,又是一回事。【7月25號】離開台灣的前一晚,回憶起過去的一個月。母親一直覺得我被詐騙集團騙了,起初只跟我哥提及我將去歐洲發展,沒有透露其他的訊息。然而最後,從家母得知了我是要進入博弈業時,那可真是精采了。「你知道博弈業都是什麼人在做的嗎?都是一些流氓混混。」「他對這行業有一點認識了,他前公司就是做這個的,聽起來沒有這麼糟。」「叫什麼名字?在哪?我馬上去舉報。」「他們公司已經收起來了。」「為什麼從中科院離職?好好的工作不做,做這個什麼不三不四的?自己不上進找些知名大公司,盡走這些旁門左道,沒能力就乖乖認命。」「讓他出來,讓我跟他說話。」房外的一字一句,深扎我心。時間回到27歲的此時,想當初在中科院簽的是定期契約3年,認真想起若當初沒有離開,1月的現在剛好就是合約到期的時候。定期契約3年是什麼概念? 這3年你的薪資不會調整,且契約屆滿也不保證有機會成為正職,契約工在公職部門早已不是新聞。台灣低薪是事實,然而,是誰帶頭的呢?「如果你今天讓他出去,就要當沒這個兒子。」門外父親與兄長唇槍舌戰,家母在一旁泣不成聲,我則跳起來站在門口,握緊了拳頭。我知道,一旦踏出了這個門,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憤怒到顫抖,無能狂怒無處宣洩。「我不管了,到時候出了事情別找我。」隨著一聲關門巨響,一切回歸寧靜。以上,便是前一個月以來關於我的日常。每日每夜,家母都哭著求我不要離開,甚至到最後父親也動搖了,再見到國外疫情險峻的新聞之後,什麼復原後肺部功能損壞、智力水平下降之類的。「你要答應我,不要發生任何事情。」「我答應你。」強忍著內心的不安,我回以堅定的語氣。最後一晚,與老父親做了約定,同時最後一次安撫著老母親的情緒。真的很抱歉,讓你們擔心。我從來就不是聽話的兒子。【7月26號】飛行日當天,家父開著車從台中送我到桃園機場,離別前,我們拍了張合照,照片中的我笑得異常燦爛,我爸還是那一號表情,僅是淡淡的微笑,我媽則是皮笑肉不笑,眉頭深鎖,跟我呈現強烈的對比。身穿全套防護衣的我,像極了生化危機當中出現的人物。這次同行的還有加我進菠菜群組的前輩,我們約好了在機場碰頭。到最後,事前聯絡過的一群台灣人,只有我們兩位決定前往。時隔兩年,上一次出國是為了去北海道,第一次出國,一份送給自己的畢業禮、成年禮。家父家母從來沒有出過國,也因此那是我第一次搭飛機出去,完全零經驗的前提之下選擇了自由行的方式。才第二次,這次可不只是旅遊,飛機時程近20小時,我將前往一萬公里之外。無親無故,沒有一個認識的人,沒有打疫苗,生死未卜,前途難料,在搭上飛機的那一刻,已是深夜。在飛機起飛的那一刻,我哭了。哭得一蹋糊塗,有聲音的那種,回想起兩個月以來所承受的各種心理壓力,那種強顏歡笑,故作堅強,然而,這24年以來,我可沒有離開台中超過一週。於是爆發,且一發不可收拾。【7月26號 - 飛機上】這應該是我有史以來搭過人數最少的飛機了,已經不是梅花座,而是一個人直接躺一排椅子也不會有人在乎,儘管如此,我仍是戰戰兢兢,一刻都不敢鬆懈,防護服、口罩、面罩包的我極度不舒服。但是我已做了約定,於是廁所都不敢上,水都不敢喝,飛機餐也不吃,基本上這趟馬爾他之旅有點像是某種自我處罰之旅,又熱、又餓、又累。只有在土耳其轉機時上了一次廁所,但過程我也用酒精消毒好幾遍。土耳其機場很大,但我真的沒有什麼心情逛街,尤其我現在穿著生化危機服,能感受到整座機場視線熱辣辣地不停朝我掃射過來,這究竟是什麼羞恥PLAY,無奈的我只能暗自祈禱時間快點過去。【7月27號 - 馬爾他】終於,再經歷了幾番波折之後,來到了馬爾他。從土耳其到馬爾他搭乘的是一架小飛機,出乎意料地非常擠,但不出意外地只有我一位身著生化危機服,而在下飛機時的第一個感想則是:「熱到靠北。」要知道馬爾他夏天是有機率達到室外溫度40度的地方,此時的我仍然穿著整套密不透風得防護衣,各位若想知道我的感受,可以嘗試在夏天的時候穿雨衣、戴口罩,大概能夠體驗個7~8成,剩下的2成則要加個面罩。疫情期間,入關較為嚴格,需要提供兩天內的檢疫證明。長長的人龍更顯絕望,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辦到的,總之一直到入關、出機場,我都還是全副武裝。這時我也跟其他的台灣人碰面了,除了我們兩位以外還有另外2組,共6人。好吧,往好處想還有6個人作伴吧。不一會兒,公司負責接送的人員過來,是一位大馬人,好在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凶神惡煞。等車之餘我們閒聊了起來,而我的旅伴這時提出了一個問題「有聽說公司有人確診,但並不能外出看醫生,這應該不是真的吧?」正當我想著旅伴為什麼問這奇怪的問題時,接送小哥回了一句觸動神經話。「既然你已經來了,就不要問這麼多了。」我們坐上廂型車,目的地則是防疫旅館。旅館位置位於海邊,看起來是個很正常的地方,旅館的下面是一間運動酒吧,音樂開得很大聲很熱鬧。最後分配房間時,我很幸運的被安排在靠馬路的一側,有陽台、有夕陽、有海景,還有海邊穿著清涼的歐洲女生可以看。然而此時的我只希望好好洗個澡,並好好地睡上一覺。【7月28號】在台灣時曾聽聞在防疫旅館吃不到好的食物而餓肚子或是拉肚子的新聞,於是這趟旅行帶了一些戰備口糧以及泡麵以防止最差的情況發生,然而,這裡的三餐倒是滿好吃的,據說不是旅店提供而是公司特地派行政按時送餐過來,幾乎沒有什麼遲到的問題,算是挺有心的。而我們也在第二天收到了作業用的設備,例如Macbook、iphnoe、滑鼠之類。與此同時,之前接洽的大馬小哥前來要跟我們收取護照。「當初不是說了不會收護照嗎?」「這是旅店要的,不是我們這邊。」儘管半信半疑,但其他人也都交了,最終我也作罷。打開了公司手機,此時的我已被加入到一個Whatsapp群組,標題寫著Oro入職訓練。群組裡有4個人,此時一個Google會議連結發到了群組要我加入。「是從台灣直接過來的?沒有先在台灣受訓?」「他是我特地找來的,所以省去了受訓這一關。」語音的那一頭評論著我的情況,然而那位說特地找我的人,聲音以及講話的方式卻跟印象中當初面試我的兩個人不太一樣。但由於沒有記得當時面試官的名字,我也無從去做確認。抱持著疑惑的同時,接下來他們所說的則更是讓我心裡一沉。「你要知道你接下來做的事情不能讓別人知道。」「就連公司內部的人也是,絕對,不能。」就在我支支吾吾答應的同時,內心則浮現了兩個詞。操蛋,以及,我完了。

馬爾他菠菜第一章-歐洲後花園
Thu Mar 07 2024「整個夏天每一天都在放煙火。」「岸邊這些全部都是私人遊艇。」「宿舍位於精華區的高級公寓。」「位於海景第一排的辦公室,落地窗外的是整片海洋以及陽光、沙灘、比基尼。」「從今以後,我們就是一份子了」-----------------------------------------------「你要知道你接下來做的事情不能讓別人知道。」「就連公司內部的人也是,絕對,不能。」這段話確確實實地引起了我的警覺心,然而事已致此,也沒有其他選擇。懵懂無知的情況之下也只能悶頭答應。之後群組裡便發來了資料,當中包含了後台連結以及登入訊息,說是要我先熟悉一下後台操作,並簡單交一份報告,這便是第一天的Task。幾分鐘後會議結束,我開始整理起目前的思緒。第一次見到業界所使用的後台系統,更別說,這可是神祕行業的後台,當中不曉得隱藏了多少秘密,宛如潘朵拉的魔盒,一經接觸,或許就脫不了身。短暫的天人交戰之後,儘管還是有些牴觸,怕看到了不該看的東西,最終,我還是打開了它。然而,事實證明我多慮了。映入眼簾的是我從沒見過的專有名詞、代號、以及不知所云的數字。將所有能點擊的按鈕點過一遍,以及所有能瀏覽的頁面都看過一遍之後,好像懂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都不懂。我嘗試去猜測那些代號所代表的意義,但又不是百分之百把握。接下來的一整天,群組的那一頭都沒有新的消息,行政按時的照三餐送飯過來,樓下的酒吧依舊喧囂,而我坐在隔離酒店的在陽台邊,望向街上穿著清涼的男女。「該死,這裡的採光及視野甚至比我家還好。」歐洲後花園,人們如是稱呼著。---------------------------------------------------之後的兩天我都被安排了簡單的任務,期間差不多把後台摸了個遍,儘管仍不清楚上面資料所代表的含意。但交辦給我的基本操作指令基本都能輕鬆上手,老實說覺得有點汙辱我的智商,Whatever,就當作是個爽缺吧,畢竟當初談的待遇認為挺香的,那事情越少豈不美哉?然而問題就發生在了Onboard第四天。「人事把你安排錯專案了。」「晚點會有其他人找你。」簡單的幾句話,我便被移除了對接群組,連打字提問的機會都沒有。腦海裡,我浮現了那句話「你要知道你接下來做的事情不能讓別人知道。」「就連公司內部的人也是,絕對,不能。」啊? 事先神秘兮兮的說不能讓其他人知道,最後跟我說不隸屬這個單位,所以......我是真的知道了些我不該知道的東西了嗎?儘管覺得有些荒謬,但在經歷先前公司突發倒閉的經驗之後,如今也早已見怪不怪,當時的我則還不知道,今後刷新三官的事情,可還多著呢。—------------------------------------------------------正當我躺在床上待命時,公司的手機通知聲再次響起,一個新的對話窗開啟,對面那頭說是我的主管,當初面試我的人之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的要好好記住面試官的名字。但老實說,當初我也沒有把這面試看的太認真,也算是原因之一,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這行業所用的名字通常只是個代號而已,實際上也沒有人會用真的名字,這邊就稱他為賈組長吧。賈組長是產品團隊的經理,領導著產品團隊,項目中劃分了兩個團隊,分別是技術部門已及設計部門,技術部門成員多為歐洲籍的工程師,而產品及設計都是跟我一樣的台灣人。賈組長向我介紹了公司的背景,包含集團與公司的關係,業務內容及分工......等。據他所述,集團在馬爾他有4間辦公室,而4間辦公室分為ABCD,交由4位股東管理,實際上可以當作不同公司來看待。彼此之間雖然沒有直接的業務往來,但還是有些許例外狀況,例如有機會共用宿舍,甚至人力上的支援調度......等。但除此之外,辦公室之間基本上還是各自管理的,也有自己的規矩,事後我才知道,一同在機場會合的其實都是不同辦公室的成員,我在之後也確實沒再見過他們,只有跟我搭同一班飛機的前輩被分配到同一間辦公室,而我被分配到的是A辦。據說A辦包含了兩種項目,一項是集團最賺錢的項目,是亞洲最大品牌。另一項是集團新設立的項目,力求進入歐洲市場。而我所進入便是這個歐洲項目團隊,這也是為什麼當初面試時會特別關注我英文能力的原因之一。語音的那頭說話不急不徐,有耐心的為我講解一切始末,跟一開始跟我接洽的那幾位比起,語氣有著天壤之別。簡單的寒暄過後,最後提了晚點會有團隊的Welcome Meeting,再提醒我要記得參與便結束了對話。 一時之間接收到不少資訊,然而,我意識到的不是困惑,而是興奮。稍晚,我進入了會議連結。會議中算上我,總共有11位,從聲音及名字判斷,男女比例是8:3。有4位是產品部門,2位設計部門的女生、2位男士,這當中有2位的口音比較奇特,其餘聽起來都是台灣口音。1位領導、1位女助理則都是大陸口音。1名設計部門的女生聲音很好聽,有當配音員的潛質。會議中沒有任何人開鏡頭,所以實際上也不清楚語音的那頭是什麼情況。也因此還是帶了點神祕色彩。而我,做為團隊第一位入職的QA,隸屬於產品部門之下。會議中整體氛圍挺好,沒有任何肅殺的氣氛,甚至能感受到其他成員感情似乎不錯,會議中有說有笑。在各自簡單自我介紹之後,會議結束,賈組長安排給我的任務是先從熟悉現有的產品開始。再給了測試站連結,及測試帳號之後,我也才真正進入到Onboarding流程。印入眼簾的是許多陌生的名詞,什麼搶莊牛牛、炸金花、百家樂、黑傑克,同時還有團隊自行研發中的老虎機遊戲。這邊不得不提到自身的成長背景,我們一家五口全員不菸不酒不賭,我沒有去過夜店,也從沒夜唱過,沒玩過夾娃娃機、沒玩過扭蛋、投籃機還是別人施捨我玩的,較常見的麻將、德州撲克也是毫無概念。看來,有不少東西要學呢,小小的種子就此萌芽。—---------------------------------------------------------------------大注、小注、盲注、反水RTP, PayTable, Hit Rate, Jackpot身為一名巴哈帳號十五年,小學一年級就接觸線上遊戲的資深遊戲動漫宅,著實百思不得其解。明明這麼無聊的遊戲,真就那麼多人喜歡玩?我仔細照著遊戲規則說明書及計算公式做比對,然而大多數的遊戲,都僅是滑鼠點擊進行下注,剩下的就只是看本金的加加減減而已。根本完全不如打遊戲副本、PVP那般的刺激。然而線上博弈的薪資待遇,硬生生比一般軟體業高一截仍舊是不爭的事實。此時我見到自己手上拿到了第二大的牌面,心中卻毫無波瀾。果不其然,下家一開牌便拿到了比我更大牌面。不需要有賭博經驗,也不需要很高深的數學能力就能知道這情況機率有多低,更別提類似的情況還發生了好幾次。我甚至剛接觸不到五分鐘就能發現桌局上的其他玩家根本就是機器人。我再次起了一個疑問,真的,有人會想玩這種一看就一定穩輸錢的遊戲嗎?抱持懷疑的心情,不知不覺間兩週的隔離迎來了終點,同時,也是我真正體驗馬爾他生活的起點。

「就像個沉默的刺客,在必要的時候給予致命一擊。」「你無法猜透他在想什麼,他也不會對你說心裡話。」沒有任何反駁的意思,也沒有絲毫閃躲,就只是直勾勾地看著對方,露出淡淡的微笑。----------------------------「法國完蛋了。」嘈雜的人聲當中,有一句話吸引了我的注意。「發生了什麼事?」我湊近試圖加入話題。「Jeff,就像我上次跟你提到的,極右派正蠢蠢欲動,尤其在這次歐盟議會選舉,他們獲得了極大的進展。個極右派黨團在義大利、法國、德國都有不小的支持度。」「馬克宏基本不用玩了。」「法西斯回來了,歷史正在重演。」倒也不怎麼意外,疫情後外加戰爭,歐洲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通膨嚴重,整體從負利率直至逼近10%。倒是馬爾他利率長期與歐盟脫鉤(長年穩定維持2~3%)巧妙地躲避這次危機。近年來的歐洲政治天秤逐漸向右傾斜,人民不滿左派的無作為,歐洲整體發展停滯。難民、暴亂、毒品、性工作者隨處可見,民族主義復興、排外聲浪與日俱增。「20年來我都是左派支持者,Jeff,但是今年我沒有去投票,我太失望了。」「上週義大利有個新聞,一名非法移工因公傷整個右手臂沒了,但由於是黑工因此雇主沒帶他去醫院,而是載他到家門口,丟在門前等死。」「那名雇主的下場呢?」「好問題,我希望他最好下地獄,有時候真的挺Sad,我覺得這個世界在變糟,有時我會為女兒的未來感到擔憂。」「北歐呢,聽聞北歐較為穩定,瑞典應該還好吧?」我詢問瑞典的同事。「那是以前的事了,現在也不怎麼平靜。」有時聽著自各地的同事訴說著家鄉的局勢,都會感到馬爾他身為歐盟一員的差異性。畢竟這邊是個街上見不到乞丐、光是虐貓就會被懸賞的地方。跟所聽聞外面的世界似乎有著天壤之別。------------------------------「要不要出來慢跑呀。」這天,我與許久沒有聯繫的老朋友聯繫,派特,一位曾在上海讀博士會講中文的義大利朋友。還是老樣子,我習慣性的使用英文,而他使用中文回應我。「嗨,朋友,你變得好不一樣。」「是呀,留了頭髮及鬍子。」說起蓄鬍這件事,除了想換個造型之外,另一個用意是工作上時常被誤認年紀小。最誇張的一次是被25歲的同事誤以為年紀比他小。若是女孩子或許會開心,但對我來說,我可不想因外表而使資歷及專業能力受到質疑。慢跑過後,我們一邊散步一邊聊著天。「Jeff,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因為我其實一直對政治很有興趣,」「 嗯?」「你覺得中國跟台灣會打起來嗎?」「短期不會。」「那如果打起來的話,你覺得台灣會怎麼樣?」「就看台灣能否撐過7天等到美國過來。」「所以你相信美國會幫你們?」「會的,但並不是因為他們在乎我們死活,而是在乎我們的晶片。說起來挺可悲但卻是事實。」「畢竟世界90%最先進的晶片都來自台灣。」「你的iphone、汽車、電腦當中的晶片,幾乎都出自TSMC。」「不知道在台灣能不能找到醫療儀器的工作呀。」「可以的吧。」「我一直很想回亞洲。」我想起了派特家中陳列在電視櫃下方的中文書籍。「為什麼?」「我覺得亞洲是很漂亮的地方,我很喜歡。」「但是亞洲的工作環境,跟歐洲【很不一樣】。」「這倒是。」「我也很想念台灣,是個好地方。」我順著派特的目光望去,不知道他眼裡所見,是什麼樣的風景。是的,台灣確實是個好地方。---------------------------------「就像個沉默的刺客,在必要的時候給予致命一擊。」「你無法猜透他在想什麼,他也不會對你說心裡話。」沒有任何反駁的意思,也沒有絲毫閃躲,我,只是直勾勾地看著對方,露出淡淡的微笑。「我覺得你真的變很多,當時的你還是個有點可愛的男生,現在,我覺得是在跟個男人對話。」「你變了,眼裡充滿了自信。」3年間,不同時期人們對我有著不同評價,如今,這些人都不在了。那晚的我,獨享潮水的低語,星空的沉默。Jeff,其名為平靜,Oro,以黃金為名。EN:"Just like a silent assassin, delivering a fatal blow when necessary.""You can't guess what he's thinking, and he won't tell you his thoughts."Without any intention to refute, and without any evasion, he simply stared back, wearing a faint smile.----------------------------------------"France is doomed."Among the noisy crowd, a statement caught my attention."What happened?" I leaned in, trying to join the conversation."Jeff, like I told you before, the far-right is stirring, especially in this EU parliamentary election, they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The far-right factions have substantial support in Italy, France, and Germany.""Macron has no chance.""Fascism is back; history is repeating itself."It's not too surprising though. After the pandemic and the war, Europe's economy has been severely hit, with inflation soaring and overall interest rates rising from negative to nearly 10%. Malta, on the other hand, with its long-standing detachment from EU interest rates (maintaining a stable 2-3%), cleverly avoided this crisis. In recent years, Europe's political balance has shifted rightwards, with people dissatisfied with the inaction of the left, leading to stagnation in Europe's overall development. Refugees, riots, drugs, and sex workers are everywhere, and nationalism and xenophobia are on the rise."For 20 years I've been a leftist supporter, Jeff, but this year I didn't vote. I'm too disappointed.""Last week in Italy, there was news about an illegal immigrant who lost his entire right arm in a work accident. Since he was an undocumented worker, his employer didn't take him to the hospital but dropped him at his doorstep to die.""What happened to the employer?""Good question, I hope he goes to hell. Sometimes it's really sad, I worry about the future for my daughter.""What about Northern Europe? I heard it's relatively stable there. Sweden should be okay, right?" I asked a colleague from Sweden."That's a thing of the past, it's not so peaceful now."Listening to colleagues from various places talk about their hometowns' situations often makes me feel the difference of Malta as a member of the EU. After all, here is a place where you don't see beggars on the streets, and even cat abuse is met with a reward for information. It seems vastly different from the outside world I've heard of.---------------------------------------------------------------"Want to go for a jog?"That day, I contacted an old friend I hadn't spoken to in a while, Pat, an Italian friend who had studied for his Ph.D. in Shanghai and could speak Chinese.As usual, I habitually used English, and he responded in Chinese."Hi, friend, you look quite different.""Yes, I've grown my hair and beard."Speaking of growing a beard, besides wanting a new look, another reason is that at work, I'm often mistaken for being younger. The most exaggerated case was a 25-year-old colleague thinking I was younger than him. It might be flattering for a girl, but for me, I don't want my senior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be questioned because of my appearance.After jogging, we walked and chatted."Jeff, can I ask you a question? Because I'm actually very interested in politics,""Sure.""Do you think China and Taiwan will go to war?""Not in the short term.""What if they do?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Taiwan?""It depends on whether Taiwan can hold out for seven days until the U.S. arrives.""So you believe the U.S. will help you?""Yes, but not because they care about our lives, but because they care about our chips. It's quite sad, but it's the truth.""After all, 90% of the world's most advanced chips come from Taiwan.""The chips in your iPhone, car, and computer almost all come from TSMC.""I wonder if I could find a job in medical instruments in Taiwan.""Probably.""I've always wanted to go back to Asia."I remembered the Chinese books displayed under the TV cabinet at Pat's home."Why?""I think Asia is a very beautiful place, I like it a lot.""But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in Asia is very different from Europe.""That's true.""I also miss Taiwan, it's a good place." Following Pat's gaze, I wondered what scenery he saw in his eyes.Yes, Taiwan is indeed a good place.----------------------------------------------------------------------"Just like a silent assassin, delivering a fatal blow when necessary.""You can't guess what he's thinking, and he won't tell you his thoughts."Without any intention to refute, and without any evasion, I simply stared back, wearing a faint smile."I think you've really changed a lot. You used to be a somewhat cute boy, now I feel like I'm talking to a man.""You've changed, your eyes are full of confidence."Over three years, people had different evaluations of me at different times, but now, none of these people are around.That night, I enjoyed the whispers of the tide and the silence of the starry sky alone.Jeff, the name means peace, Oro, named after gold.

世界觀察及致24年畢業生 -1
Sun Jul 07 2024【世界觀察及致24年畢業生 -1】---------------------------大概從上個月開始就有起草這一篇的想法。起初其實只是想針對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果簡單寫一個觀察記錄,但一拖再拖的同時又發現有不少有趣的事情似乎也值得記錄,乾脆留在這時一同討論。首先,當年大學營隊帶過的國高中生差不多從今年開始將陸續畢業。前陣子私底下關心了一些有交流過的後輩,想起了自己當初畢業也是有些迷茫,曾經待業半年,面試被開最低薪資的過來人,現如今,也已是3年在國外生活且有4年工作經驗的小前輩。4年來,我見過各式各樣的人,世界五大洲形形色色男男女女各種膚色的人都接觸過。我一直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過人的天賦,也不是什麼很厲害的人,唯一能說嘴的,大概就是運氣,以及一點點勇氣。但就像天才有時難以理解凡人的痛點,像我這樣的凡人所擁有的經驗,或許也能給予一些人啟發。1. 【請開始接觸理財】: 這一點在以前就曾提過,但因為真心覺得太過重要所以必須再提一次。本人的論點不是要各位成為什麼投資大神,台灣巴菲特、木頭姊。而是具備基本的理財知識,來「防範」不肖人士藉由「資訊落差」從你身上割韭菜。有些人會說,反正都完全不要接觸就不會有被騙了,關於這一點我想說,別對自己身處逆境時的判斷力有太高的期待。人生中有太多的意外,當急需用錢時,什麼槓桿、當沖、穩賺不賠?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永不過時。至於要怎麼開始?記帳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2. 【別預設立場】: 我知道有時候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當你打從心底覺得對方是個白痴的時候。但就算是白痴,也有從其獲得有趣情報的時候。當別人跟我分享任何資訊,我從不會說:「我早就看過了。」或是「我早就知道了。」,儘管可能只是一部早已看過的白痴影片。因為別人並不會因此而覺得你好棒棒,神通廣大什麼都知道。相反的久而久之,人們將不會與你分享任何事情,畢竟你「早就知道了」。渣男、渣女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在於他們懂得給予情緒價值。為了自己,適當的鼓勵他人,放長線釣大魚,可能是個不錯的投資。至於擺明就是騷擾的則直接封鎖不用留情。3.【不說話沒人當你是白痴】: 頂多只會當你是啞巴,現實與人接觸我屬於不常主動發言的類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點是因為我不聰明,講越多話可能會暴露越多弱點,一句話叫做「棒打出頭鳥」,出社會幾年的朋友們應該都懂這句話的涵義。同時還要承受失言所造成的風險(本人很有心得)。 另一點則是當話太多時,或許會減少別人發言的機會,相對減少所獲得的資訊。因此我從來都是個很好的聽眾,僅在必要時才做發言。4. 【時間不是金錢】: 時間是一切,金錢可以買很多東西,但就是買不了時間。若說時間是最稀有的資源,我想沒人有疑問。不然可以去問問巴菲特或者比爾蓋茲花多少錢可以變年輕。相反的,時間可以換到很多東西,知識、經驗、財富,且不同的時間段其價值是不同的。隨時檢視自己如何運用時間,花在自己認為「真正重要」的事物上,同時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點。5.【看臉的時代】: 外表的影響方方面面,小至他人印象大到個人運勢。說只看內在美肯定是騙小孩的,成熟的大人當然是全都要。從基本的保養開始著手、體態的塑造甚至科學的改造我個人也不反對。倒也沒必要過度強求符合大眾審美觀,主要以乾淨為基礎,剩下的就依個人能力盡力而為了。以上分享,不知不覺寫了有點多,再寫下去IG是肯定放不下的,因此將分為上下兩篇。下篇將針對世界局勢做些個人的分享,同時給予想出國發展的朋友們當作參考,以下列出一些關鍵字(挖了幾個大坑)。「世界規模最大選舉,印度打破全世界歷史紀錄,女性投票近半,近年恐超日本、德國成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法國議會選舉投票率達40年來新高,中間及左派200名候選人協力集體退選,足球巨星姆巴佩力求大家出門投票,全力阻止極右派獲勝。」「英國保守黨百年最大潰敗,英國工黨壓倒性勝利。移民簽證是否影響?」「德國極右壯大且力求脫歐,第三大經濟體脫歐,歐洲何去何從?」「股市復甦但日圓仍狂瀉不止,昔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淪落第四,或將被印度超車。」「歐盟極右復興,法西斯極端民族主義的捲土歸來。」「我想出國深造或是尋找機會,現在還適合嗎?」

「這一年看起來你們有過爭執、摩擦,而且是很重的那種。」「你的右小腿可能發生各種形式的運動傷害,而且,看起來你有鼻子過敏的問題。」我靜靜聽聞她的分析,沒有什麼反應,實則回憶湧現,此刻的我彷彿赤身裸體一般,無所遁形。—-------------------------------------------------------上次相遇已是半年之前,西班牙的馬場之旅。使用兩個週末的時間進行準備,竭盡所能盡到地主之誼。從霧都倫敦而來的她們,在首日便見識到了這座南邊小島的「熱情」。陽光、沙灘、陽光、海洋、陽光。這座一年超過300天都是無雲大晴天的後花園,每年夏日旺季吸引了無數遊客。帶她們認識環境之後,接下來的日子便讓她們自由發揮,晚上則準備一些家常菜簡單吃吃。多數時候則靜靜聽著她們的煩惱、夢想、及規劃。一日讓她們體驗了VR的魅力,看她們遊玩時歡樂且驚聲尖叫的樣子,彷彿多年以前接觸到VR便是在等待這一刻般,也想起當初畢業專題選擇VR主題的初衷,與他人分享喜悅的感覺,挺好的。隨後一日聊起還欠我紫微斗數算命,擇日不如當日地開始了這次奇妙的體驗。本人並沒有什麼算命的經驗,因為沒有那種需求,所以其實也不知道該問什麼。於是就很乾脆的將多數人常問的問題都來一遍,不外乎「事業」、「感情」、「人際」、「家庭」、「健康」。首先從「本我」開始了解我內在的個人本質,其實從這開始我就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我算是一個很了解自我的人。然而從她口中描述的我,跟我認知的自己幾乎高度重合。隨後開始算事業的部分,首先這個月剛完成年度考核,其結果我沒對任何人說過。然而她幾乎命中了我今年的狀態。且對於明年的預測,也完全符合本人自身的規劃,這也從未向人提起的。之後來到感情,我對此一直都是抱持順其自然的心態,儘管結果聽起來可以期待,但老實說也沒有特別的想法,結果大概就是我不缺桃花。家人的部分則就更神奇了。「你媽看起來是聰明的,且時常會有異想天開的想法。」我查了教育部的歷史資料,在我媽大學畢業那年全台灣累積有500萬名學生,而大學本科畢業的全台累積只有3萬名。其實我媽以前的志願使當老師,然而最後奉獻給了家庭。而這點,我此前沒有提起過。「你大哥也是聰明的,比較像你媽。」大哥早期確實也是我們家三兄弟中成績最好的。「你二哥則重視紀律規矩。」我確實想不出身邊有誰比他更重視「規則」。健康的部分,她說可以算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光是腿就能分小腿及大腿的部分。「你的右小腿膝蓋以下看起來發生各種形式的運動傷害。」雖然這不是我第一次提起自己的下肢有問題,但對於左右還是上下的部分我其實少有著墨。(而且我也不認為她有細心到這程度)光是雙腿四分之一機率能夠命中其實就真的有點東西。「你的嘴巴看起來也是有問題的,但......不一定是口腔問題,可能是牙齒?」從小我就很常駐牙,因為齒列不正不好清理,甚至也因此拔掉了幾顆牙,但因為看不出來,這點應該是沒人知道的。「還有......你是不是有鼻子過敏的問題?從盤上看起來滿明顯的。」在台灣我確實有嚴重的鼻子過敏問題,但是在歐洲則從沒有發生過,所以在歐洲的朋友幾乎都不會知道。到此我開始有了明顯的興趣,於是我靈機一動,「既然能算我的未來,那能不能也算一算我的過去?」於是我提議將過去四年的「事業」、「感情」、「財富」算一遍。「你在這一年事業經歷了很大的變動。」這一年我換了工作,也就是我現在任職的公司。「你在這年看起來破財,有非己所願的花費,感覺存不到錢。」這一年我因為換工作,找住處、申請簽證、買Gopro、iPhone、買網域架網站和其他零零散散都是在這一年發生,由於有在記帳,因此這一年我能肯定確實是我開銷最龐大的一年,龐大到要花一年的時間來彌補。「你在這一年開始意識到理財這件事,並試圖掌握財務狀況。」這一年我開始了記帳,也買入了我人生中第一支股票。最後算到感情,母胎單身的我有什麼好算的呢? 然而我確實有些鮮為人知的事情。而在她的描述之中,彷彿當年發生的事情,就在一旁觀看一樣。一字一句,觸動著,像是早已靜止的心臟被電擊一般。儘管沒有顯著的反應,但心中確實泛起一波漣漪。「你覺得怎麼樣?」這時的我面臨一個抉擇,若是承認了,便代表了我這個人幾乎被完全掌握。但同時,我對自己有一套道德標準,當中最不能違背的便是......「幾乎都中。」我不能說謊,這是我的至高原則。因為我也最討厭別人在我面前睜眼說瞎話。雖然這個原則在現代社會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但同時我也有其他相應的手段來生存。「有人找妳算過去嗎?」「沒有,這還是第一次。」老實說,比起未來這種有點虛幻的東西,被看透自己的本質及過往更令我毛骨悚然。「所以我爸提醒過我別隨便給別人自己的生辰八字。」我認同妳爸的說法。古代先祖的智慧,確實還挺有趣的。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下一任隊長了。」「我根本沒有天分。」「努力與收穫並不等值,這我很早就知道了。」隨著最後的哨聲響起,啊,果然又是這樣嗎。—---------強忍著睡意,又一個平凡早晨,打開訊息99+的App,從去年加入技術支援組之後就沒有看完訊息的一天。久而久之,就只挑私訊回覆了,剩下完全看緣分。然而,今天私訊的這位還真是稀客。「Jeff,還好嗎? 我能跟你確認是否參加這次的3x3鬥牛比賽嗎?」私訊我的是公司的HR經理安德魯斯,說來我們還挺有緣分,當初便是他面試我進公司的,現在已經當經理了。去年我們就參加過3x3籃球鬥牛比賽,當時以2勝2敗的成績無緣晉級。至於為什麼會找上我這腿有殘缺的人當隊友,那當然是因為找不到人,反觀踢足球或許能組出兩隊來。「跟去年的一樣嗎?」「差不多,就只是換了比賽場地而已。」「那好,算上我吧。」也沒想太多,隨口答應後便開始今日的日程。反正照去年經驗,應該早早就結束了。就像往常一樣。「我竟然是第一個到的,唉。」踩著沉重的步伐,疲憊的身軀彷彿時刻抗議著隨時進行罷工。熬夜就算了,鬧鐘設定10點結果7點就醒來,本該美好的週六我這是何苦。隨地坐在一旁的階梯上,我的思緒,隨著一陣風飛去。時間凌晨4點,天未亮。繫好鞋帶,小心翼翼不讓關門聲響驚動其他人。人家說4~5點是一天當中最冷的時刻,我望著一旁枝葉上的露珠,雙手摀在嘴前,白色的霧氣傳到掌心便失去了溫度。我來到了柵欄門前,熟練的翻進校園。為什麼不走正門?因為這個時間學校根本還沒有開放。我立即暖身試圖驅趕冷冽的氣息。一如既往地,我是第一個到球場的人。好熱呀,從階梯上起身,這次的比賽地點位於新成立的商圈裡,跟去年比起來多了百貨公司可以吹冷氣。但去年在海邊有的是整片的球場,而如今只有一個籃球架,完全連練習的機會都沒有。讓隊員有球場訓練,這是身為隊長的職責。以校隊為由要求人讓出場地不是我的作風,每個人都該有平等打球的權利。雖說至今我仍不清楚為什麼莫名其妙就成為了隊長,當初的教練也是在指定完後便拍拍屁股走人了。明明論球技不是最強,反觀上一屆的隊長,儘管當時我們以1分之差無緣晉級,賽後他仍被球探邀請,他的能力,連外行人也能看出,不管是球技、領導、還是判斷力,都屬傑出。「加油。」畢業前夕他拍了拍我的肩,將號碼衣交給我,簡單的兩個字,承載的是世代的傳承。這次的隊友有所更動,除了我跟隊長安德魯斯是第二年參賽,另外兩名是這次新加入的成員,先前聽到安德魯斯介紹他們都是有籃球經驗的夥伴,若真是如此今年或許會有進步的空間。若是能晉級倒也挺好,其實原本並不在乎,但是前一天公司內務經理公布並宣傳了我們要比賽的事情,原本想說偷偷來輸了也沒差結果計畫泡湯,該死的,我喝著手上的免費啤酒,然而我根本不會喝酒,也不知道這麼做有什麼意義,只知道,喝完這杯,等等就要上場比賽,認真什麼,反正也不會贏。曾經的我,是班上跑得最慢的那位,因此在玩鬼抓人、紅綠燈從來沒有喘息的時間,就這樣持續六年,最終不小心在校內短跑選拔拿到了第一名,當年運動會拿著聖火的我,同時擁有兩個隊長頭銜。出發前夕,所有人都送上了祝福,從前的努力都是為了此刻,不分平日、假日,每天早出、晚歸,因為知道自己沒有才能,才想著靠努力去彌補。然而此時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堵難以橫越的高牆,啊,原來漫畫中的幻舞小學是真實存在的。170公分的我在學校已是出類拔萃,而面前180幾公分,身形如大樹般的小學生,又是什麼樣的存在。你可曾見過如此絕望的景象?哨聲響起,整場比賽在我完全醬油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最終結果11:2近乎輾壓對手,今年的隊友相當靠譜,此時的我們士氣大增,備戰兩個小時後的次場預賽。哨聲響起,我失了神似的留在場上,那根本不叫比賽,是單方面的輾壓,我一次又一次的與之正面對撞,最終的結果是殘酷的。我對不起學長,對不起隊友,對不起大家。哨聲響起,我們11:0再次輾壓了對手,我看著同事錄下的片段,自己笨拙的行動,跑不快,跳不高,曾經的操作已無法重現,就這樣又躺了一局。此時我們已確定拿到晉級資格,但安德魯斯提醒我們下場必須拿下,否則我們將在8強對上去年的奪冠熱門。槍聲響起,我彈也似地飛奔出去,卻在轉瞬間被拉開距離,終點線原來是這麼的遙遠。回到學校,同學早已不再詢問比賽成績。比賽結束,儘管我終於貢獻幾分仍於事無補,到此為止了吧,此時的我已雙腿痠麻,看著接下來的對手把籃球架灌到整座位移。「你先上場吧。」如今的我盛氣不再,說到底就只是個稍微會打球的身心障礙人士,已經夠了,真的。奇蹟,沒有發生。—-------------一早踏進辦公室,「Jeff,恭喜你們。」「嗯?」原來,我們晉級8強的消息已在公司宣布,辦公室的同事見到我都說著恭喜。才8強,到底有什麼好開心的,我看著訊息下面的那些祝賀留言。明年,再加油吧。

2024世界觀察-日本
Sat Aug 10 2024「就像是撼動世界的蝴蝶,日本升息,遲來30年,救了日圓,賠了世界?」「罷工不再是歐洲的權利,韓國住院醫師消失百日,現代汽車也參與其中。」「西班牙出現反遊客聲浪,千人上街對遊客潑水驅趕,排外情緒恐蔓延全國?」「讓美國再次偉大?歷史上中彈的美國總統候選人都當選。」「星星之火以燎原,一起命案激起全國暴動,日不落帝國榮光何在?」短短一個月,倒是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上一次分享了目前為止的總結的一些人生經驗,拖了一個月終於來到了說好的世界局勢篇。不瞞地說,個人的小興趣之一便是觀察且收集世界各地舉凡,經濟、政治、歷史、文化故事。每天醒來就是看新聞、上班聽財經廣播、下班再收看各式新知節目或是閱讀書籍文章。老實說偶爾會覺得自己跟同年齡段挺脫節的,畢竟幾乎不怎麼看短影音跟社交平台,也很少社交跑派對,反倒平時相對有交集的都是40歲左右爸爸級的交友圈,如此無趣的男人交不到女朋友倒也不怎麼意外了。決定撰文後其實挺掙扎的,一方面這議題本就不好寫,除了在事實查證上要下功夫外,如何精準的表達看法也是一門學問。資訊來源我習慣盡可能地多方求證如,以台灣來舉例就是三民自、中天中時、公視我全都看,平時個人常接觸的則是,BBC、CNN、The Financial Times、Bloomberg、Nasdaq,Numbeo,非英語區的議題例如法國、西班牙、德國的相關議題我也會盡量以該國媒體進行查證,線上翻譯真的是好幫手。儘管如此,我仍無法把握總結為客觀事實,就當作是自己的筆記吧,其他人就當故事聽聽。上半年世界真的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從上一篇及這開篇便舉了不少例子,首先想聊聊的便是上週發生的世界性股災及日圓升息這件事。畢竟睡一覺醒來帳面資產少了10~20%這件事肯定是值得好好深入淺出一番的吧。其實不只股市,包含Crypto以及外匯市場都受到相當程度的震盪,事後復盤許多人歸咎於日圓升息。那麼,日本到底是怎麼影響全世界的呢? 在亞洲若排除中國,非常值得研究的兩個國家,當屬日本及新加坡。一個作為曾經世界上最後維持負利率的國家,另一個則是從馬來西亞分裂後的貧窮小國,至如今成為亞洲第一有錢。負利率是什麼概念?就是你把錢存在銀行,你還要付錢給銀行,而銀行把錢借給你,銀行甚至還要補貼你。聽起來很反人類對吧?這樣誰還要把錢存銀行?然而這正是日本政府想達成的目的。作為蘇聯解體後曾經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曾號稱「一個東京足以把整個美國買下來」。日本房地產當初非常凶猛,所有大企業也都有錢到非常可怕,這也是Cyberpunk 2077的一大陣營是間日本公司的由來,在中國崛起之前,威脅到美國的,其實是日本。之後的「廣場協議」、「失落的三十年」有興趣的可自行研究。總之,日本經歷了經濟泡沫,30年來宛如一灘死水,在全世界因通膨苦惱時,日本竟然發生了「通貨緊縮」。不管政府怎麼印鈔票送錢都沒有用,是至使用了負利率的猛藥,這點很重要先埋個梗。然而近年,日本維持近20年的非正利率政策有了轉機,首先Covid及烏俄戰爭的供應鏈影響,日本竟然也迎來了歷史性的通膨,今年初的春鬥也以勞工方33年來最大幅度加薪大獲全勝,全國勞工平均加薪5%,種種原因之下,日本央行終於下定決心,將利率調升為正0.1%。沒錯,正是0.1%,前幾年歐洲為壓制通膨各國平均利率都來到6~7%,連台灣都有個2%,日本還在0.1%。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Covid在台灣剛爆發時,當時政府補助民間10萬元勞工紓困貸款,主打超低還款利率(印象中1.8%),長還款年限,且申請門檻超級低,低到我當初也有申請到,包含我身邊不少朋友圈都有申請。然而剛出社會的我們根本沒有任何財務困難的問題,那多數人申請這個做什麼呢?沒錯,買股票,若各位回放台股大盤,會發現2021年台股大盤成顯著上升趨勢,不是說經濟差嗎?還記得9103、6547、2603嗎?,美德醫療、高端、長榮當初噴到什麼樣,反正政府發錢,真的都是閉著眼睛買。我自己不喜歡跟風,但是當年中國水災及純網銀題材也有小賺一筆。1.8%貸款都能有如此影響力了,那20年來日本的0利率及負利率政策,你能想像其規模嗎?根本就是超大提款機。因此當日本央行總裁宣布再升息0.25%後,雖然看起來不多,但要知道,1萬的0.25%跟1億的0.25%可是不同量級,升息代表要開始付利息了,「部分大老們」趕緊把市場上投資的部位了結,反正20年來閉著眼睛買美股肯定都賺錢了,不如提早將貸款還清來降低金流風險,因此全球投資市場暴跌,同時大家搶著買入日圓來還清債務,日幣大幅升值。光日本就不小心寫了這麼多,其實經濟學時刻也能見到心理學及人類學的影子,歷史上著名的鬱金香狂熱、龐氏騙局都是很有趣的案例,而這也是經濟令我著迷的原因之一吧。

2024世界觀察-英國
Sun Aug 11 2024「倫敦,英國首都、世界金融中心、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的驕傲,榮光背後,卻有著另一個顯為人知的稱號,【世界贓款大本營】。」「脫歐其實並非主流民意,卻是政治冷漠的最佳體現。」「首相呼籲民眾遵守防疫規範,期間多次舉辦私人群聚派對,其接替者僅上任45天打破紀錄成為歷史最短任期首相。」「每年數十萬人離開的是非之地,仍年年湧入百萬移民,多數人的留學首選、歐洲夢的敲門磚。」—------既上一篇簡單聊了日本後,其實還有不少可以延伸的地方,但因篇幅有限,且還有許多積欠已久的坑在排隊。這次來聊聊近年有著各種奇幻操作的英國吧,這曾經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帝國。究竟還能啃老多久。首先回顧近年英國的關鍵時間點:2020年英國脫歐、全球疫情爆發、2022烏俄戰爭開打全球供應鏈受阻、英國女王駕崩、2023傳出收緊移民政策、2024歷史性政黨輪替及反移民騷亂。由此可見,英國近年事情確實有點多,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這些問題彼此環環相扣。三名小女孩被殺害固然令人激憤,但在網路上打打嘴砲跟實際上街武力衝撞那是不同層次的事。老實說吧,凶殺案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今天自己過得舒服,其他人的死活又關自己何事? 因自我價值實現的利他主義者在整體人口中絕對是少數。英國經濟出問題早在脫歐前就被關注,甚至可以說是脫歐時最主要的議題。我自己也有不少來自英國的關係,聊到脫歐議題時總是得到一致的答案——當時沒有人相信脫歐公投會通過,只是少數人瞎扯的瘋話,所以大家非常有默契的「懶得去投票」。反倒是受民族主義煽動的信徒們,認為歐洲內陸各個扯我大英帝國後腿,拋頭顱灑熱血也必定擺脫你們這群豬隊友重返往日榮光。結果呢,我英國同事來馬爾他工作也跟我一樣要辦工作簽證,置產比照非歐盟成員國受到嚴格限制,歐盟生活圈一夜間縮小為大英帝國本土。這就是血淋淋的民主政治,台灣應當納入教材。正當英國與歐盟仍藕斷絲連情未了時,屋漏諞逢連夜雨,疫情爆發。再隨著烏俄戰爭開打,開啟了長達兩年的10%通貨膨脹率,40年來最高,當時有多恐怖?鮮奶價格翻倍,女性從事性產業比例顯著攀升。另一項問題也跟著烏俄戰爭浮出檯面,英國人的驕傲【倫敦】,是世界洗錢大本營。有實際在倫敦生活過的朋友都能發現,倫敦房地產市場貴到匪夷所思,當中台灣人特別有感的或許是,許多租屋房源背後都是有錢到詭異的中國人,學校裡也聚集了不少富二代。事實上歷年來英國針對有權有勢的人發放了不少黃金簽證,當中俄羅斯寡頭及中國人就佔了60%。讓我想到前東家中國老闆們也都位於倫敦,聽過不少傳說,例如在我入職前,老闆曾在杜拜讓員工限時隨意選購,只要帶得走的老闆全額買單。在我離職後,有離職員工在程式碼開後門,令集團【一晚】損失【一億八千萬人民幣】。總之我們普通人的日常單位是【元】,人家是【億】。想當初台灣被列為世界十大洗錢黑名單,被【總部位於倫敦】的非政府組織——租稅正義聯盟特別點名,結果據The Guardian報導全世界近40%的贓款都在倫敦被洗白,Financial Times及 The Economist都有對此進行深入報導,倫敦是世界最大的洗錢中心。很諷刺,對吧?談起房地產又令我想到一個從學弟那聽來的一則故事,遽聞有學弟家長特地在學校附近置入一間房子,供孩子在就學期間居住。在孩子畢業後,把房子賣了,而且還賺錢,雖然這件事發生在台灣,但在英國這件事上令我頗有啟發。教育,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洗錢藉口呀。在Financial Times的深入報導中將倫敦洗錢產業鏈分成四個階段Placement, Layering, Integration, Defence,而教育,正好就在Integration這一層面被提及。其規模之龐大,近十萬筆倫敦房地產都是匿名持有。你在倫敦住的學生宿舍其背後是否有黑金介入? 畢業後租的房可能是某黃賭毒大老名下財產,每年數已萬計的留學生是否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黑金產業鏈的一環? 這就是倫敦的真實面貌,黑金充斥,Cost of Living年年攀升,英國本地人苦不堪言渴望離開本國,啊,但是脫歐了。民怨已久,所以有了歷史性政黨輪替,也有了歷史性的騷亂。同時另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名老兄在反種族主義集會上公開說應該處決那些右派分子,並比了個割喉手勢。不是啊老兄,你本身就長得有點像穆斯林了,這割喉挑釁你確定OK嗎? 更戲劇的是,他其實是工黨市議員,如果各位還記得,工黨就是本次選舉的最大贏家,笑死,搞這齣真心懷疑這市議員有喝或是有吸。而他身後一名女子,身穿【國際特赦組織背心】,在聽到這則言論竟然拍手叫好。哈囉? 國際特赦組織成員聽到老兄的處決言論高興得拍手叫好,我到底看了什麼,反正就很荒謬。其實有時候會想這些極左人士某種程度也就是換了個皮的歧視者。同時泰勒斯的歐洲巡演也在奧地利傳出恐攻而被迫中止,然後,又又又是穆斯林。泰勒斯的粉絲主要群體是誰? 20~30幾歲的年輕女性,而當代年輕女性對左派的支持為壓倒性絕對多數。好在恐攻失敗,不然歐洲的整體右傾比例我看又要大幅提高了。總之,接下來考慮到英國留學的後進們,真心建議三思,畢竟對一般人來說,背上幾百萬的學貸可能是一輩子的事情。

「29歲鋼琴家墜樓亡,疑似房貸信貸壓力走上絕路。」「罕見!央行主動證實已找34家銀行喝咖啡,促房市降溫。」「銀行限貸風暴來襲!解約恐賠 15% 違約金,購屋族陷焦慮。」「三部會喊話 沒要銀行設【房貸限貸令】,台股盤末回升。」近期生活挺充實,上週除了公司業務外,同時要備課、上駕訓班、以及專欄投稿的事情。基本沒有什麼閒暇的時間,儘管如此,前些天的台灣新聞仍舊抓住我的目光。畢竟經濟一直是本人很感興趣的議題,而被譽為【台灣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市場,自然也在守備範圍內了。去年底至今年初,本人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徹底研究過馬爾他的房地場市場,接洽數十位房仲,實地走訪十來間成屋及預售屋,並與當地知名銀行如: HSBC、APS、MeDirect、BOV諮詢過房貸。今天想藉機會,來填一個年初就挖了的坑——馬爾他房市,並同時比較與當前台灣房市的差異。首先簡單聊聊上面提及的新聞,老樣子,中天中時與三民自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尤其鋼琴家房貸的新聞三民自完全沒有報導。看台灣新聞需要做事實查核真的是件挺辛苦的事情,總之在野媒體肯定會報【不利於執政黨的】,反之則會噤聲。這部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就不贅述。至於【新青安】究竟有沒有問題? 以我的觀點,肯定有問題。但老實說,已經是相害取其輕的選擇。若看過年初三位候選人的房市政見,會發現其實大同小異,都表明【減輕年輕人置產壓力】,於是祭出各種補貼呀、減免、寬限期......等。但就自由經濟市場而言,肯定離不開【供給需求】。三位候選人的政策明顯可以看出其實都是在【擴大需求】,當需求大於供給,結果不言而喻。貸款40年?免頭期款?前三年免利息?不管哪一個都是建商笑呵呵,因為他們只管有人買房就好。進入正題,關於馬爾他房地產依序有以下階段:1.找房看房,並依照置產身分以及地點於後續有不同的程序,要注意仲介費是賣方支付,通常為5%,所以找仲介看的房子通常會比直接聯絡屋主還貴,因為價格已包含。因此可嘗試在心儀區域晃一晃,有些屋主會在窗外掛售屋布條並留下連絡電話,挺常見的。以當時來看Gzira 1房約在21~30萬歐元,二房約在24~32萬,Penthouse大陽台房型特貴。2.找銀行試算貸款額度 - 通常首購額度約70~80%,第二筆開始50%下探。2023年12月基準利率為2.25%,四家銀行分別報給我2.85、2.95、及3%的方案,有不同的本金提前償還年限,固定利率年限,而最高都是30年。以當時整體歐洲來說是最低水位,而貸款手續及銀行會派建築專家現場估價,大約抓個300~350歐。順代一提馬爾他本地人都用APS,而外國人有當地工作及當地銀行帳戶比較能通過。3.接洽公證人(Notary) - 通常為2%費用浮動,馬爾他有4種土地產權,依產權有不同收費。分別為Perpetual, Temporary,搭配non Revisable, Revisable,的4種組合,Perpetual系列較為單純收費比較低,Temporary較為複雜,公證人要花比較多心力收集資料收費較高。最省心力一律無腦選擇Perpetual non Revisable,後續比較不會有產權問題。4.拿銀行試算文件與賣家簽約並支付訂金及公證費 - 10%+2%放在公證人那邊5-1. 若為馬爾他公民或永居身分者,地點於本島買方需繳5%印花稅(Stamp Duty),Gozo為2%,賣方依照不同身分及持有年限有不同的Property Transfer Tax (PTT),若持有五年內出售為5%,其餘8%5-2.若非馬爾他公民或永居身分者,且置產非位於SDAs(Special Designated Areas),需向政府申請AIP(Acquisition of Immovable Property)文件,費用約233歐,才有資格置產。使用AIP身分所購置之房產【無法出租】且儘管【事後獲得永居身分】仍受限制,因為AIP綁定的是房產而非人,且AIP僅能申請1筆。5-3.若非馬爾他公民或永居身分者,但置產於SDAs(Special Designated Areas),無需AIP,無任何交易限制,因為這區域就是給外國人炒房的,通常都是高級公寓區域,給高級投資移民者使用,價位最少都在百萬歐元起跳。6.若購買為成屋可能還要找建築師或水電工來檢查施工是否符合設計圖施工,不確定價格但抓個200~300歐,而預售屋請在這階段與建商確定好需求,如廚房在哪、管線怎麼拉、冷氣裝哪、使用瓦斯爐還是電磁爐......等。否則鄰近交屋時會非常悲劇。7.銀行貸款通常會在3~6個月下來,此時會有兩種結過【通過】、【不通過】,若不同過,依照法律公證人需交還10%保證金給買家,若通過,則買家補足首付尾款,而尾款又依照不同的種類有不同的支付方式,分為毛胚屋(Shell Form)、半成屋(Semi-Finished)、成屋(Finished)。台灣不少建商在交屋時都會付基本家具如廚房、臥室、浴室、客廳等,講究行李箱入住,這種在這邊稱為(Furnished),這邊通常僅在二手屋才能見到。毛胚屋就是連管線都還沒有拉、牆壁磁磚還沒有鋪,如字面意思就是只有殼而已,滿足重度硬核DIY玩家。半成屋多了牆壁磁磚管線,成屋則又分為是否含門及浴室,也可跟建商談要完成到什麼程度,毛胚>半成可加價約2萬歐,半成>成屋可加價約5千,則尾款便會根據完成階段進行支付,總體而言,【這邊的成屋仍是家徒四壁的空屋】。8.若買新成屋後續仍要抓半年時間裝潢才能入住,廚房、臥室、客廳、家電.......等有些還要進口。且注意歐洲師傅人工費用比台灣高很多,如廚房價格請依台灣兩倍計算。後續的都很基本,若住普通公寓管理費一般不超過100歐。最後檢驗,如果要買一間開價24萬的【新成屋】,大概要抓多少預算呢?以自備2成來算:24萬*(0.2+0.02+0.05)+雜費1000+裝潢2萬5,約準備9萬1歐現金其實可以看出馬爾他對於房地產的規範算是嚴謹的,在銀行貸款試算階段就被嚴格把關,就算之後貸款失敗,買家仍能拿回保證金這一點與台灣不同,算是相當不錯的一點。仲介費則見仁見智,台灣是雙方負擔,馬爾他這邊全額賣方支付導致談判時有賣方主導傾向。置產是不少人的夢想,然世界很大,若能放下執著,其實也有不少選擇。

衝擊與反思,我在瑞士的中文之旅
Sun Sep 29 2024「台灣現在情況怎麼樣?」「指哪方面呢?」「例如政治方面的問題。」此時的我身邊坐著來自中國的旅伴。對於問題的答案,我沒有任何遲疑。故事開始於三個月前的公司年會,全世界的同事受邀至馬爾他總部,也是年度少有親眼見到分散於四大洲成員的機會。「有機會來蘇黎世走走呀。」「好呀,一言為定。」酒杯那頭是來自中國的市場部門同事,同為全公司唯三的華文使用者,每次見面不免噓寒問暖一番。而三個月後的我,眉頭深鎖的瀏覽著Booking.com,天,這邊的住宿真是令人絕望。緊接著就是接連不斷的金錢文化衝擊。「啊?一鍋起司和麵包要1400台幣?」「一盤義大利肉醬麵也要1400台筆。」旅行前忘記將毛巾收進行李的我,盯著COOP CITY所販售毛巾的標價。「一條毛巾三百台幣?」回飯店的路途,瞅著街上的人們,看不出特別差異的我,思索起近期我所關注的一項議題,「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Equality and Equity. 今年美國大選的一項重要議題。眾所周知賀錦麗是結果平等堅定不移的主張者,不少人因此稱他為激進左派共產主義,加州零元購的始作俑者。老實說個人也認為他的主張過於理想化,若真落實勢必會造成相當衝擊,因此並不怎麼看好,然而此時的我卻有些許動搖。同樣是毛巾,台灣六條的價格在瑞士只能買一條、瑞士非常普通的一頓飯,台灣可以吃頓豪華大餐。所有事情不外乎機會成本,那麼,究竟貴的是瑞士的牛、瑞士的土地、還是……人?平心而論台灣綜合水平屬於亞洲前段班,卻仍切身感受如此巨大的差距。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被發現於二戰納粹集中營的一句話,”If there is a god, he’ll have to beg for my forgiveness.” 何謂公平、何謂平等、何謂正義,此時的我還沒有明確解答。當晚我們見面,連帶一位同事的中國朋友、及他的義大利男友,順帶一提男方大我兩歲而已,所以不到三十,這就是西方與東方的面孔基因差異。「我接觸過不少台灣人,在一些研討會上。」「所以你是教授嗎?」「不。」「我是設計晶片的。」太棒了,看來跟這老兄有點東西可以聊,於是我們從TSMC聊到ASML,從台灣聊到美國。而另一位中國女孩,是我這趟瑞士旅行的臨時旅伴,因為有共同的目的地。和同事是從倫敦讀書便認識的老相識,現已拿到英國永居。在高雄當過交換生的他,對花蓮蔥油餅讚不絕口到令我盛情難卻。隨後我們三位華文使用者到酒吧續攤,老實說,能在異鄉這麼盡興使用自己的語言,還挺棒的。「這杯酒我請吧。」瑞士的同事如此說道。隨後的旅途都挺和平的,分工無礙,沒有什麼太大的衝突,彼此都挺客氣。途中遇到來自中國的夫妻,提醒了我背包沒關好,因緣際會加了微信。同時遇到瑞士本地的夫妻,問起了我跟的旅伴的背景,我們道出分別來自台灣以及中國。「台灣現在情況怎麼樣?」對面的瑞士女士如此問道。「指哪方面呢?」「例如政治方面的問題。」是個身為台灣人在歐洲必經的話題。「媒體總是有意地向人們傳達並試圖引導至特定的方向。」「這是一個有點複雜的問題,而台灣人已對當前的局面習以為常。」「情況沒有這麼糟糕,但我們仍要為各種情況做好準備。」「而相互理解,是一條可以努力的方向。」我想起在北海道自由行遇到的成都姐弟、Goodnight 遇到的湖北中文老師、及工作上共事過的許多中國同事。望舊日恩仇,終止於這代。

生存與困境,斯圖加特的所見所聞
Sun Sep 29 2024「這個就是烏克蘭的逃兵。」「但人家也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德國經濟就是被這些難民害死的。」這裡是德國汽車工業之都,賓士、保時捷的家──斯圖加特。結束四天的瑞士之行,必須承認瑞士美歸美,但哪怕是一天還真不想多待。就像是把鈔票當金紙在燒一般,平時的理財宛如笑話。從因特拉肯出發,五個小時的車程足以整理思緒,重新思考金錢的意義。順利抵達斯圖加特,心懷感激上天保佑,畢竟是德鐵,這晚我同時訂了蘇黎世以及斯圖加特的住宿。若是德鐵又出狀況至少我在蘇黎世還有落腳之地。下車後向著人潮盲從,沒多久便見到那熟悉的身影。「Hi,好久不見。」「其實也不算久,上次見面也才半年前。」「是嗎?我以為已經是去年的事了。」我能理解,當經歷的事情越多便會有時間加速的錯覺。A哥,德國與台灣的混血,當初我們是在一間俱樂部相遇的。由於前同事們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沒有自信,便拖著我陪他們去,時過境遷,留在歐洲的僅剩我一人。A哥在我認識的人裡面絕對算是獨樹一格的存在,對於世界局勢、政治、總體經濟有獨到的見解,雖然偶爾有點地獄,但本性是好的。「最近還好嗎?上次聽你說已經開始創業,一切都還順利吧?」「還行呀,台灣那邊已經算穩定了,最近準備開始啟動德國這邊的市場。模特兒的照片都拍好了,跟你說,那些模特兒真的太頂了。」說著他將產品宣傳照給我看,模特來自烏克蘭、義大利及葡萄牙。「這些都是你自己處理的?」「是呀,從設計Logo、註冊商標、行銷、與廠商接洽這些初始啟動都是自己處理,最近有招募了一些員工。」明明我們同年次,白手起家的他如此行動力著實令我刮目相看。「總之,歡迎來到斯圖加特。」隨後我們去韓式烤肉飽餐一頓,在市中心簡單晃了一圈,便回到旅館準備休息。「你也是96年的?」A哥一臉驚訝的語氣詢問剛填完入住表格的我。「是呀,怎麼了?你以為我年紀比你大?」「對呀,結果你竟然是96年,你幾月出生?」「12月,看來應該是你比我大才對。」結束第一晚簡單的敘舊,隔天我們開始了第一個行程──找防狼噴霧。還記得第一次聽到的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結果他是是認真的。「你不知道,最近德國一堆難民在砍人。」「上週還有穆斯林在慕尼黑開槍欸,這次啤酒節說不準他們要幹大事。」不認識的可能會覺得他有點小題大作,但在知道他生活於法蘭克福之後,其實就不難理解了,關於法蘭克福有多驚人已在之前描述過。此時,在地鐵的車上一名深褐膚色的男人帶著小孩向我們要錢,簡單的回絕,A哥的臉沉了下來。「他帶著小孩欸。」「欸不是,他竟然帶著小孩做這種事欸。」我能感受到他語氣裡所帶著的情緒。「這就是現在的德國,我們繳這麼高的稅,養這350萬什麼事都不做的難民。」「而烏克蘭就佔了100多萬。」最近A哥正在處理報稅的事情,繳著最高稅率的他心裡肯定非常不是滋味。「前陣子有個新聞,一個難民從不同邦重複領救濟金,還以此為豪,然後拿這些錢去找性工作者。而性工作者卻要繳錢給政府,這代表什麼? 他們用自己的錢給別人佔便宜。」「這個國家沒救了,德國經濟就是被綠黨和這些難民害死的。」「綠黨做了什麼事讓你這麼厭惡?」「你看德國現在的汽車股價,福斯、賓士、BMW,全都這什麼鳥樣。」「德國是個工業國家,非常仰賴能源,而綠黨把德國所有的核電廠關了,烏俄戰爭北溪還被炸了,現在德國要怎麼跟其他有核能的國家競爭?」說著他拿了一些關於車廠裁員以及德國經濟相關的新聞給我看。也是在這時,我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有些異樣,開始不停的打噴嚏。「怎麼,你在瑞士感冒了哦?」「沒有,這是過敏。」「我感覺,這邊的地鐵應該不怎麼乾淨。」我從小就有鼻子過敏的問題,對於環境非常敏感。在台灣很常見,而老實說這是我三年來首次在歐洲發作過。於是出了地鐵,首要任務變成了買口罩。隨後,在藥妝店門口我們又被一位小哥搭訕。「您好,我是烏克蘭的人民。」小哥拿著一本護照向我們解釋。「這就是烏克蘭的逃兵。」A哥轉頭對我說道。「我剛看完牙齒,但是缺一點錢買麻醉藥,需要10元,我這邊有8元還缺2元,想請問您是否可以幫助我。」「哦,你可以撥打這支電話,這是德國的健康保險電話,他們會幫助你。」隨後A哥意示我轉頭離開。「你們是好人,祝福你們有美好的一天!」小哥對著我們大喊。「鬼才要給他錢。」「是呀,鬼才給他。」「你看,這就是我說的,自己的國家在打仗,沒留下來就算了,還在別的國家要錢。」「不過說實話,人家也只是想活下來而已,打仗的事情也不是他們能決定的。如果是我,我不敢保證我不會做一樣的決定。」「也是。」五分鐘過後,接近車站時。「欸,不對。」「怎麼了?」「那個小哥說的好像是真的,因為剛才買口罩的時候他其實排在我們前面。」「是嗎?我沒有注意到。」「對呀,他就排在我們前面,如果是假的應該沒必要特地在藥妝店裡面詢問櫃台吧。」「那.......?」「回去找他吧,看牙醫需要麻醉藥其實也挺合理的。靠,我竟然沒有注意到。」而當我們回到藥妝店時,正擔心小哥早已離開時,正巧撞見一名女士給了小哥錢,而小哥則一臉開心的進店買藥去了。「好險,還有位人美心善的女士。」「是呀,不像我們會下地獄。」中秋節的今天,我看著天上的月亮,外國的月亮,其實也沒有特別圓。

「這邊的街道、人、空氣,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樣了。」「右派政黨來勢洶洶,CDU提出將難民送往盧旺達,連極右政黨都嚇到,而這,便是他們的鐵票倉。」「儘管已對這段歷史有所耳聞,但當親臨這片土地,將種族滅絕流水線這件事,仍舊難以言喻。」街上的人開心地穿著巴伐利亞傳統服飾,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共襄盛舉。最後一站,我們來到慕尼黑,BMW的家,德國最後淨土──慕尼黑。經歷兩天痛苦的過敏,斯圖加特的地鐵厲害到連戴口罩也無法阻擋的地步,整個耳鼻喉系統都能明顯感受發言甚至連眼睛都滿盈著淚水,真的非常慶幸已經離開了那個地方。慕尼黑,是我目前唯一重複造訪的歐洲城市,上一次來也僅是半年前的事而已。「歡迎來到慕尼黑。」「這邊的街道、人、空氣,所有的一切都不一樣了。」A哥興奮的說著。關於這一點我深表同意,因為一下車我便明顯感受到過敏情況顯著改善。「看這街上,一個難民也沒有,就連黑人也穿的很有文化。」不理解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句話有種族歧視之嫌,好吧,可能有。但若是親臨過法蘭克福車站的朋友便能體會到這句話所隱藏的含意。「會許對他們來說我們才像難民。」「可能喔。」自嘲著關於亞洲的地獄玩笑,我們開始了本次旅行的重頭戲。關於A哥,我們的共通點其實還不少,首先我們都對車沒什麼興趣,因此斯圖加特跟慕尼黑的一大重頭戲,賓士、保時捷、BMW博物館我們一個都沒去,取而代之的是歷史及藝術。很難想像一個話題離不開政治、經濟及地獄梗的人。靜下心來欣賞牆上的一幅畫作,凝聽導覽員講述宮殿過往的歷史,我們這趟花在博物館及宮殿的開銷其實還挺可觀。德國最著名的便是全世界城堡數量最多的國家,當中工不可沒的,便是大名鼎鼎的路德維希二世,有著許多稱號如:童話國王、狂熱的城堡修建者,大名鼎鼎的新天鵝堡便是出自他手。另一位著名的人物便是來自巴伐利亞貴族家庭的茜茜公主,奧地利及匈牙利的皇后伊莉莎白。若說20世紀是黛安娜王妃的天下,那麼19世紀便是這位茜茜公主,以他的美貌及魅力征服整個歐洲大陸。彼此相識的兩位著名巴伐利亞代表性人物免不了有著不少野史。「Jeff,你這趟旅程有沒有什麼一定要逛到的景點。」我不假思索,瞬間回答了這個問題。「集中營。」沒錯,我就是這樣的一個怪人。關於集中營,就算不是二戰的熟悉者也聽過這個名詞,當中最為駭人的便是位於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又稱作滅絕營。單就這個集中營就滅絕了110萬名猶太人,也就是40%的台中人口。然而還有另一個著名,號稱是納粹最早建立的集中營──達豪,便座落在慕尼黑的達豪區。來到集中營,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刻於大門上,極其諷刺的「勞動使人自由」,隨後右手邊建築進去便有所有關於納粹,以及二戰的歷史。可以知道納粹的崛起便是一戰後德國糟糕的經濟狀況,若再往前推,也有一派學說認為其實一戰的根本起因也離不開經濟的競爭。其實不難理解,實際對於老百姓來說誰當國王,誰掌權之類的政治問題根本很少人在乎。真正能夠掀起波瀾的往往都是經濟相關的民生問題。而二戰期間德國能夠短時間從戰後復甦再次雙開東西戰線絕對稱得上是歷史奇蹟。然而深入達豪集中營,能見到一座帶著煙囪的小屋,看到煙囪我便隱約感受到應該就是「那個地方」。沒錯,這樣的一座不起眼小屋便是「滅絕工廠」。從隔離、脫衣、毒氣室、焚化爐的一條龍的滅絕產線。厚重的大門及狹小的空間,置身於如此絕望的場景,就算是兩位時常關注社會議題,見慣人性險惡的大男人,也不免被此景象震撼。伴隨著美軍解放集中營的紀錄片,當中骨瘦如柴且堆疊如山的死者們,鮮少落淚的我也禁不起淚腺的鼓動。「這便是歐洲為何如此懼怕法西斯主義歸來的原因吧。」我最後看了一眼門上的【勞動使人自由】,告別這塊歷史傷痛之地。「這遊行已經持續超過一小時了。」街上的人們身穿巴伐利亞傳統服飾,歡樂的氣氛充滿整座城市,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就算是不喝酒的我們,也能輕鬆融入,這就是世界級的節慶,本次旅行的重點──Oktoberfest,也稱作慕尼黑啤酒節。以天空的愛心揭開這為期三週的序幕,置身於此,便能理解為什麼A哥將這稱為德國最後的淨土。德國算是本人目前造訪第二多城市的歐洲國家,僅次於義大利。西至法蘭克福、冬至柏林、南至慕尼黑,途中經過的一些小城市便不贅述。還沒見識過北部的漢堡,但撇開慕尼黑。這些地方剛好都是德國犯罪率最高的幾個區域,同時也是德國左派政黨的大本營。左派支持者的不乏博愛、LGBTQ、反核、烏托邦理想主義者,以年輕女性族群為大宗。然而近年來種種社會問題,左派聲浪在德國已逐漸下滑,例如曾震驚德國社會的難民姦殺女大生案,受害女大生生前更是支持難民社會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其父同時也是歐盟支持難民議題的高官。儘管可能是個案,但德國近年來的財政困境,卻是顯而易見的客觀事實。「我其實不反對那些勤奮工作,試圖融入社會的難民。」「但很多難民他們根本沒有打算融入社會,德語不會講就算了,還把穆斯林那一套搬過來。一個人為什麼會離開自己的國家?那肯定是因為國家有問題想尋求更好的生活。而這些人並沒有打算拋開有問題的制度,反倒要求其他人接受他們。」「有消息稱柏林最受歡迎的新生兒名稱是穆罕默德,以後你就要見到德國的女性包頭巾,路上宗教警察在巡邏了。」慕尼黑,CDU右派政黨的大本營,望向乾淨、整潔、秩序的街道,我陷入沉思。或許就是巴伐利亞人的相對排外,才得以守住他們心中所珍惜的傳統價值吧。公平與正義,從來就是一項亙古難題。

馬爾他菠菜第二章-步入正軌
Sun Oct 06 2024「今天開始我們就是室友了。」「辦公室位於海景第一排,大片的落地窗看出去便是整片蔚藍,隔壁則是充滿遊客的沙灘。」「這裡的房間月租20萬台幣。」「這次的團健就決定是去賭場了!」位於Sliema的宿舍中庭時間來到隔離的最後一天,一群人齊聚在飯店樓下。時隔兩週再次見面,簡單噓寒問暖了一番。也是在這時我才知道,原來自己是6個人當中,唯一被分配到有陽台,且直面海岸的房間。也就是說其他人在這兩週,過著完全見不到陽光的日子,那豈不跟坐牢很像?想想覺得自己運氣挺好的。辦完離宿手續後,公司行政叫了輛廂型車將我們分發到各自的宿舍,這將是除了同行前輩以外,最後一次見到同梯的其餘4人。由於不同辦公室的緣故,彼此之間不會有任何交流。儘管以大眾的眼光來說非常奇怪,但在這行業似乎是常態,不多加過問,是業界潛規則。馬爾他不大,本島大概就台北市大小,沒過多久就抵達了宿舍。我望向眼前的建築,看起來是社區型公寓,中間有個小庭園。對面是排列整齊的馬爾他別墅建築,陽光照耀之下顯得熠熠生輝,至少看起來不像是什麼可疑偏僻關押「豬仔」地方。我被分配到3樓,然而這邊的電梯跟英國一樣有Ground floor,若以台灣的計算方式,實際上我是住在4樓才對。行政按了按門鈴,來開門的是一位戴著眼鏡的台灣男生,全身散發著「我是寫程式」的氣息。「這位是你的新室友。」簡單的示意及介紹環境之後,行政便離開了房間。「Hi。」「Hi。」不瞞地說,這是我20幾年來首次迎來的第一位室友。從小至二技畢業都是在台中就學,住家裡的我從來就沒有跟外人合宿的經驗。儘管如此,回顧過往,對於自己的社交能力還是挺有自信的,相信我們能夠相處融洽......吧?「我叫黑輪,你呢?」室友首先打破了沉默。「Oro,請多多指教。」我跟隨著室友來到了客廳,客廳的空間不大,寬約3米,長約5米的長條形的空間包含了廚房及餐廳,同時塞了電視及沙發顯得有些擁擠。至於中間的餐桌,室友的筆電及螢幕佔了絕大部分的空間,我試著將辦公室的設備安置於所剩無幾的一角。「你是哪個辦公室的?」「我......不太清楚,我才剛從隔離飯店出來而已。」當時的我還不是很清楚不同辦公室之間的關係以及差異,儘管先前賈組長有簡單介紹過,但對於這裡的一切我仍抱警戒的態度,因此在非必要情況之下我更傾向觀察而非透漏自己的資訊。事後我也才知道室友這麼問的用意,因為儘管業務不相往來,但B辦有部分的員工是被分配在A辦這邊的宿舍的。「哦,好吧。」接著室友便埋頭專注於電腦螢幕上,似乎是在跟台灣的朋友打遊戲。我也回到我的房間,準備將行政給予的寢具給布置上。房間內除了床、衣櫃及佇立於兩側的床頭櫃以外,沒有書桌或是梳妝台之類的家具。是個除睡覺以外沒有其餘作用的空間。時至今日我發現,馬爾他這邊的物件基本上都是這種格局。慶幸的是,這是兩房兩獨立衛浴的格局,同時配備了洗衣機,唯一麻煩的地方在於曬衣服的地方必須經過室友的主臥室房間。基本上該有的都有,就是很正常的家庭式公寓,如此便也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了。由於上次的視訊會議有人提出我的麥克風收訊不佳,因此今日主要的任務是前往商店街尋找新的耳麥。這邊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所在的地理位置,A辦座落於馬爾他Sliema區域,辦公室成員宿舍也因此多集中在這一區。Sliema以及旁邊的St.Julians是馬爾他的經濟發展中心,是馬爾他資本最密集、外國遊客非常集中的區域。所有的軟體公司、高級酒店、賭場、甚至近一半的語言學校都集中於此,全馬爾他約有30幾間有牌照的英文語言學校,每年吸引超過3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乍看可能不多,但其實馬爾他總人口也才約50萬人而已,尤其在英國脫歐以後,愛爾蘭及馬爾他便是唯二將英語視為官方語言的歐盟成員國,且位處於南歐地中海擁有優異的氣候環境,使其優勢逐漸被人發掘,甚至連微軟在這座小島都有設立辦公室。我所在的宿舍,走路5分鐘的距離便能抵達Balluta Bay海灘,是Sliema的核心區域之一。宿舍的房間,兩房兩衛的格局我的單人房間路途上,我順道開始熟悉宿舍周遭環境,至於打開地圖後首先確認的位置是──警察局。儘管目前的環境看起來沒有問題,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還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警覺心。好在警察局也在步行不到10分鐘的地方,而依照事前所做的功課,馬爾他的治安既屬歐洲前段班,相信這邊的警政機關相比起東南亞算是可以信任。其餘的超市以及各種生活起居用品也都在步行10分鐘以內的範圍。夢幻職場的三大標準──錢多、事少、離家近,目前就包含了兩項。出門的同時,我也同步與父母親進行視訊,讓他們知道我身處的環境是安全的。我是個很好的表演者,在視訊中沒有透露一絲負面的訊息,愉快地向他們展示這邊的生活環境。美好的晴天、蔚藍的海洋,唯一不足的地方是「真的太熱了」! 由於馬爾他一年300多天為晴天的氣候,這邊的建築不像台灣有所謂的騎樓,可以遮陽躲雨,島上的綠蔭也是少得可憐,幾乎可以視作沒有。正處於夏季最為炎熱的時期,白天最高可達40度高溫。在匆匆買完耳機之後,迫不急待地回到宿舍冰涼的懷抱,順帶一提,宿舍的電費也是公司全額支付,基本上不要誇張到整天挖礦、或是冰箱故意沒關之類,冷氣吹整天都是可以接受的。至少還挺順利的,目前為止。從宿舍至Balluta Bay的小路位於Balluta Bay的教堂,是Sliema的景點之一—---------------------------------------------眼前是一大片落地窗,窗外是兩片不同的蔚藍景色,一半是萬里無雲的藍天,一半是隨風起舞的海洋,純白色桌椅及小船如畫般點綴著。空氣中帶了一點鹹味,徐徐的海風,暖暖的朝陽。這是我們的辦公室,我從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在如此令人心曠神怡的環境上班。「這看起來也太讚了吧。」表面上我故作鎮定,實際內心因眼前的景色而暗自欣喜。今天賈組長安排了產品部門對我的迎新餐會,地點在希爾頓飯店。在這之前,賈組長決定帶我到辦公室參觀,由於我還沒有接種疫苗,同時間馬爾他疫情嚴峻,公司正執行遠端辦公的政策,尚未拿到員工證的我無法獨自進入辦公室。辦公室採開放式空間,充足的採光以及寬闊的海景讓人感受不到一絲封閉,完全顛覆傳統對於辦公室的印象。打開窗戶,隱約能聽到旁邊海灘傳來的嘻笑聲。辦公室的餐廳設有一台大電視,任何所見的櫥櫃當中,是「無限供應」的咖啡、茶包、飲料、零食......等。對於這樣的辦公環境,我想不到任何能夠挑剔的地方。「聽說之後還會有更多人進來,只是由於目前實施遠端上班,所以新進人員都還沒有進辦公室報到。」「所以實際人數會比現在看到的座位數還多?」「是的。」那將會是100多位台灣人,我都懷疑每年來自台灣的遊客是否有這麼多。這棟海景辦公建築約有6層樓,公司占了其中一層,其他樓層屬於不同公司,都來自歐洲本地。當中都有一個共通點,全部都跟博弈有關。由於馬爾他的優惠稅率政策,全歐洲的知名大型博弈公司在馬爾他都有設立據點,所以博弈產業在馬爾他相當成熟,甚至當地還有荷官學校。線上博弈在這邊並不會直接稱為「Gambling」或「Betting」,而是稱為「iGaming」,i是指Internet的i,與一般認知的線上遊戲「Online Game」是不同的產業。相較於英國的博弈規範機構「United kingdom Gambling Commission」,馬爾他這邊稱之為「Malta Gaming Authority」,官方當局將「博弈」稱為「遊戲」。足見這保守的天主教國家對於這「合法產業」仍心有芥蒂,試圖淡化該產業對於馬爾他經濟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事實。「這是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來自人類深處最原始的慾望,股市的短進短出,遊戲的機率抽卡,都跟博弈心理脫不了關係,人類就是如此矛盾的生物,只是換個名字,似乎晚上就能睡得比較安穩。」結束於辦公室的首次會面,我們各自回宿進行短暫整理,約定中午直接至餐廳會合。海景第一排的辦公室,深刻體驗他人在度假而自己在上班的相對剝奪感辦公室外偶爾可見的彩虹辦公室側邊同樣被落地窗圍繞辦公室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位置辦公室餐廳,肉眼所見櫥櫃內放的都是滿滿的零食走下樓梯,便能感受到與外界隔離的抽離感,整個停泊處非常安靜,沒有外界的喧囂。眼前所見皆是高級遊艇,跟其他地方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住在這一個月要20萬台幣。」飯局當中,賈組長如此說著。我瞪大了雙眼,這可是我在台灣工作半年都不一定負擔得起的價位。我們在餐廳的室外區坐著,算上我現場一共有4位,全部隸屬產品部門。來自馬來西亞的Mike,是一名UI/UX設計師,對於料理有一定的堅持,除了喜好品嘗美食以外,休閒之餘的興趣便是精進自己的料理能力。另一名同事Echo則沒什麼講話,目前還不清楚是個什麼樣的人,只聽說是在博弈行業打滾多年,對於行業所知甚深的前輩。而賈組長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平時說話斯文有禮。「很抱歉先前發生了將你分錯部門的烏龍。」「沒事,一方面我自己也很不小心。」畢竟當初面試其實沒有太放在心上,沒有記好面試官的名字是自己的疏忽。「不過,這類事情很常發生嗎?」我試圖得到更多情報。「先前倒是沒有,不過這陣子集團招募挺多人,且同時遇到疫情,行政那邊似乎也是人仰馬翻。」「這樣嗎,是不是跟有人確診有關?」我直接了當地對之前的情報進行確認,一方面也是試探眼前的人說話是否值得信任。「或許吧,這陣子公司也在安排人員去打疫苗,你有打疫苗了嗎?」「還沒有,我這個年紀在台灣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打到疫苗,所以這趟旅程的目標之一就是疫苗。」當時台灣才剛進口為數不多的疫苗,並從年長者開始施打,每天看著新聞上報導疫苗的事情,像我這種20幾歲的年輕小伙不知道該等到何年何月,可以肯定絕對是最後的一批。因此當聽到公司提供疫苗接種的時候,我便將此當作第一目標,就算試用期沒有通過也無妨,反正機票、食宿、疫苗都是公司出的。有疫苗之後回到台灣我也比較放心,能夠迅速重新開始找工作。事後與其他同事交流,發現不少人也是被疫苗所吸引的,如今回憶起來心情倒也挺複雜。整場飯局,我注意到在場的人英文能力都不錯,絕對遠遠超出一般台灣大學生的水平,與服務員交談時的應答如流以及出色的餐桌禮儀令我印象深刻,我深感當時的自己還無法像他們那樣自洽。能夠感受到在場都是受過高等教育薰陶的前輩,這也確實引起了我的興趣。而當我看到帳單的那一刻,我也深刻體會到存在於這個行業不同的金錢價值觀。「哪裡有流氓跟混混?這跟一般大眾以及電影裡所接收到的印象完全不一樣。」我暗自心想。夕陽的餘暉將海水染紅,舉起酒杯,最後,我們喊了一聲:「乾杯。」馬爾他希爾頓飯店圍著一座小型港灣所建,放眼所見皆是要價不斐的私人遊艇飯店內園區內相當寧靜,與相鄰的鬧區Paceville彷彿是兩個世界飯店園區內設有馬爾他獨特的行業──遊艇仲介商,上頭刊登價值最高的遊艇為350萬歐元,超過1億新台幣部門成員體驗俄羅斯輪盤這是我第一次踏入實體賭場。百家樂、俄羅斯輪盤、黑傑克、老虎機,以往僅在電影中見過的場景,如今近在眼前。來到馬爾他已超過一個月,終於在上週成功施打了第一劑疫苗,過程相當順利。聽說接種的牌子是隨機的,有部分同事打的是AZ,而我自己打的是BNT,沒有感受到明顯的副作用。同時也領到了第一筆薪水。這裡的薪資結構較為特殊,採取部分歐元及部分USDT的方式進行支付,也就是泰達幣。表面上解釋此方式員工實領會比較多,因為僅有歐元的部分會扣到稅。個人則認為或許是USDT的金流較為方便跨國流通,若是有實際使用過跨國電匯應該能夠理解我的意思。區塊鏈的應用在這個行業並不特殊,不時出現的詐騙案件導致這項技術聲名狼藉,近乎與詐騙掛上等號。一般民眾可能很難理解,因為日常很少接觸到大筆跨國交易,然而試想一個週末在歐洲看到心儀的公寓,並打算支付訂金卡位時,卻臨時發現需要從台灣調動資金,銀行僅在週間作業且跨國中轉需要時間,為防洗錢大筆金額到帳可能還會被當地銀行扣留並要求提供資料。這一往來幾天的時間,可能就錯失一個機會,又或者股票券商入金也是同樣的道理。相比之下區塊鏈分鐘到帳確實方便許多。馬爾他也是個對於區塊鏈相對包容的國家,世界最大中心化交易所——幣安,前總部便設立於馬爾他。馬爾他的所得及社會保險稅率在歐洲裡面不算高,一般人大約落在25%,上限僅到35%。相比德國及義大利動輒50%的稅率,在馬爾他的可支配所得是有機會比歐洲大國還多的。而歐洲多數國家每個月銀行薪轉都會自動扣稅,這種稅後薪資稱為「Net Income」,稅前薪資則為「Gross Income」,跟台灣的年度報稅制度有所不同。於馬爾他施打的Pfizer mRNA疫苗,也就是俗稱的BNT入職後的第一次團建,因應公司政策,照理說只有打完疫苗的成員能夠與其他辦公室人員實體接觸,因此今天是入職以來首次與整個團隊的成員見面。產品、設計、以及技術。產品部門這邊今天見到了其他兩位同事Topher,此時的我還不知道他的年紀大我超過一輪生肖,而Wilson,則是亞裔英國人,帶著一口純正英國腔,偶爾會跟Mike使用馬來語進行溝通。設計部門除了先前見過面的Mike,還有Adam,體型瘦高來自台灣。設計組的組長Daphne,以及先前提過聲音好聽的Tammy。技術部門這邊則包含了我室友黑輪,是一名前端工程師。起初沒意識到我們在同一個團隊,因為技術部門有獨立的晨會,跟產品及設計是分開的。會如此區分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其餘技術部門的同事都為歐洲人,加上20幾人的晨會其實還挺花費時間的。其他的歐洲成員也在現場,包含了前端、後端及全端工程師。最後是我們團隊的領導Patt,以及助理Hannah,兩位明顯都是中國人,並說著一口極為流利的英語,似乎都在英國取得了碩士學位。Patt給人的感覺沒有領導的架子,個子不算高,一種鄰家大哥哥的感覺,待人和藹且時刻面帶微笑。Hannah行為舉止優雅,有種古典淑女的氣質。說實話,現場聚集了全是一群看起來跟「賭」這個字毫無關聯的人。賭場本身也跟以往的印象相去甚遠,想像中的賭場應該是聚集了一群梳了油頭,抽著雪茄手拿大把籌碼氣場很強的人。結果,首先映入眼簾的竟然是老奶奶坐在一旁玩老虎機,可謂最為震撼的文化衝擊之一。別說雪茄,現場甚至一絲煙味都聞不到。在此我能以走訪過四間馬爾他實體賭場的經驗證明,這副景象是常態。原來博弈在這邊是如此稀鬆平常的事,倒是為入場前的心理建設感到好笑。一般遊客僅需要攜帶證件辦理會員卡即可入場,入場沒有低消,因此入場參觀不消費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完全可以當作自家後院自由進出。「你就在這個盤上下注。」「可以選擇繼續要牌或是選擇停止。」「下一次應該是黑色單數。」成員們指導著對於各式博弈完全一竅不通的我,身為一個來自從不玩牌也不碰賭的普通家庭,完全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身於此處。說起來,在歐洲生活這件事,從來僅止於「想」而已。畢業後的一年半內連續經歷兩次失業,隨後遠赴家鄉一萬公里以外,一路上彷彿有股神秘的力量引領著自己。在一旁,感受著現場歡快的因子,雀躍及歡笑聲此起彼落。我想起了五個月前,前公司討論團建的情景,我很滿意當時的生活,有著一群融洽的同事,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人生總是如此,充滿諸多變數及不確定性。「你還好嗎?」「沒事,我只是.......想起了一些事情而已。」希望這一次,不會再出什麼差錯,而事後證明,這僅僅是我的癡心妄想。部門在賭場訂了個包廂進行團建,圖片為包廂大廳包廂內的老虎機是可以免費遊玩的

二十八,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Wed Dec 04 2024明明今年的我時刻與文字為伍,然到此時,仍顯得有些不知從何處開始著墨。這一年,發生了許多許多......仔細一想,二十八剛好是成年以來的十週年,就當作進入三十大關之前的期中考吧。先從簡單地複盤今年的各項成就指標開始好了,今年嘗試了不少新活動如: 騎馬、打靶、瑜珈、游泳、跳水、獨木舟、開始用限動(老人?)去過的地方: 西班牙塞維利亞、德國法蘭克福、柏林、斯圖加特、慕尼黑、奧地利維也納、捷克布拉格、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伐、瑞士蘇黎世、因特拉肯、西西里拉古薩新身分: 公司最潮票選第二名、換日線專欄作者、仇女參與過的挑戰(搞事): 一個月穿搭不重複挑戰、60天體態挑戰、料理挑戰事業: 年度考績再次爆表感情: 0上一次生日提到了,關於情感上的自我察覺,到今年似乎更加顯著,對於諸多事情已毫無波瀾。一覺醒來見到投資帳面少了幾十萬無動於衷,面對任何離別只覺得就這樣吧,無數個獨自的夜裡,我甚至已不再做夢。同事兩年沒見過我生氣、上次傷心也彷彿許久以前,平時的笑容,也分不清是否發自內心。可以隨時十秒落淚的我,感覺已近乎完全掌控了情緒。雖然偶爾覺得自己的情緒穩定,在發展任何關係上似乎不具優勢,但至少目前的日子還算自在,畢竟已感受不到任何負面情緒。就連被指稱為仇女時,與其說有情緒,或許更多的是無奈吧。自己鮮少談感情的事,至今確實母胎單身,我爸甚至還懷疑過我是同性戀。但其實有過一些曖昧對象,只是結果都......一言難盡。一些經典的例子,比如發現曖昧對象其實已經有男友,而自己只是被玩玩罷了。同一時間,無故斷聯的前曖昧對象打電話來找我說聊聊,結果哭訴被新的網戀對象劈腿,還稱對方是自己的「初戀」,從沒對任何男人如此動情過。在此之前的我則像個小丑一樣,以為自己才是那個「初戀」。一路走來,一些女孩擅自闖進了我的生命,我則淪為「廁紙」般,最終什麼都不是。儘管如此,自己仍時刻提醒女孩子預防渣男,偶爾傾聽女孩們對於生活上的各種紛擾。對於沒有感覺的對象會直接跟對方劃清界線,因為覺得女孩子的時間寶貴不能耽誤人家。偶爾跟我爸調侃他的專一基因在現代很不吃香,導致我只要有曖昧對象就容易錯失很多機會。甚至曾經許過的生日願望是希望自己成為渣男。然而,曾經的我,去美容系選修頭皮養護,為得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幫心儀的她分擔三千煩惱絲。平時的我,對於飲食沒有多大慾望,仍盼能一睹未來的那位因自己的料理而幸福的笑容。現在的我,規劃未來、專注事業、充實自我,也都是希望未來自己不要成為那個豬隊友。一直以來感情沒有及格過的我,或許不再過度期待,但仍保有憧憬。說完自己的弱項,該來到吹噓的部分了。去年轉正的時機剛好遇到年度考核,當時考核爆表所以試用期過後職階升遷,今年考績又爆表,在現有職階又再度觸頂,所以明年升遷可以期待。但老實說若能選的話,我倒是希望能只調薪不升遷,畢竟升遷事情會變多。其實有時懷疑自己感情的運氣都跑到事業上,連續兩次入職參與的專案最終以裁撤收場,但自己總會先被挖腳而倖免於難,成為「少數遺孤」。雖然當下可能會有愧疚感,覺得沒有跟團隊共進退,但現在也已經習慣了,可能經歷過太多離別,也意識到自己能力有限。自己一人在國外無依無靠,想當初加入馬爾他台灣人社團是預防萬一,結果不只從沒發問過,反倒每篇文章都能見到我留言解答,幫助過人數不下數十位。至於成為換日線專欄作者這件事,其實起初只是把投稿當人生志願的一環,重在參與,沒有想過成真這件事。為此我特地寫了一篇投稿,結果總編最後看上的反而是部落格裡的早期文章,只能說整件事都很出乎意料。經營了兩年的部落格也終於在這時有了用武之地。對了,文章系列進度目前已經超過三萬字,當中兩萬是這兩個月產出的,大概就是每日固定寫一篇500字作文的概念,是希望能在今年完結,但懷疑目前可能連一半都還不到,估計最後完成會是一本長篇小說的文本量,可能是在換日線當小說寫的第一人。總體而言,今年也是個忙碌且充實的一年,在時間洪流推波助瀾之下,自己只能不斷向前,「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就以這句,來為二十八歲的自己,畫下句點吧。Twenty-Eight: Like the Past Dying YesterdayThis year, I’ve spent so much time with words, yet even now, I find it difficult to know where to start writing. This year has been filled with so much... On closer reflection, twenty-eight marks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adulthood, perhaps a midterm exam before turning thirty.Let’s begin with a simple review of this year’s accomplishments:New activities tried: horseback riding, shooting, yoga, swimming, diving, canoeing, and even started using Instagram Stories (Am I getting old?).Places visited: Seville in Spain; Frankfurt, Berlin, Stuttgart, and Munich in Germany; Vienna in Austria; Prague in the Czech Republic; Bratislava in Slovakia; Zurich and Interlaken in Switzerland; Ragusa in Sicily.New identities: Voted second trendiest in the company, columnist for Crossing, and a “misogynist.” XDChallenges taken: Outfit challenge (not repeating outfits for a month), 60-day fitness challenge, cooking challenge.Career: Performance review rated as topRelationships: Still zero.Last year, I mentioned increased self-awareness in relationships, and this year it seems even more pronounced. I feel indifferent about many things. Waking up to see tens of thousands gone from my investment account? No reaction. Facing any goodbyes? Just a sense of "oh well." During countless solitary nights, I don’t even dream anymore. Colleagues haven’t seen me angry in two years, and the last time I felt truly sad seems like ages ago. Even my usual smile feels hard to distinguish from genuine emotion. I can shed tears in ten seconds if needed, yet I feel I’ve nearly mastered my emotions. Though I sometimes think this emotional stability isn’t advantageous in relationships, at least my days feel peaceful. After all, I no longer feel any negative emotions.When labeled a “misogynist,” I didn’t feel angry, just resigned. I rarely talk about my love life. I’ve been single since birth, and my father once even wondered if I was gay. In reality, I’ve had ambiguous relationships, but... the outcomes are too complex to explain.Classic examples? Discovering that someone I liked already had a boyfriend and was just toying with me. Or when a former crush, who ghosted me, called to lament being cheated on by a new online boyfriend. She tearfully called him her “first love,” saying she had never been so deeply in love with a man before. Meanwhile, I had thought I was that “first love.” Over time, some girls have entered my life uninvited, and I’ve ended up as nothing more than disposable “toilet paper.”Despite this, I still advise girls to beware of players and listen to their troubles. If I feel nothing for someone, I make it clear because I believe girls' time is too valuable to waste. Sometimes I joke with my father that his “faithful genes” are a disadvantage today, causing me to miss many opportunities. I even once wished to become a player.Yet, the old me chose scalp care classes in cosmetology, hoping to one day help the girl I liked with her hair worries. I don’t have much passion for food, yet I dream of seeing her smile because of my cooking. Today, I plan for the future, focus on my career, and improve myself—hoping not to be a burden to a future partner. Though I’ve never succeeded in relationships, I still hold some hope.Now, for the boasting part. Last year, I was promoted right after my performance review. This year, my performance was stellar again, maxing out my current level, so the next year could be expected. Honestly, I’d prefer a raise without the added responsibilities. Sometimes I wonder if my luck in relationships transferred to my career. Twice, projects I joined were shut down, but I was spared both times, becoming a “sole survivor.” I’ve grown used to it, realizing my abilities are limited. Alone abroad, I joined the Maltese-Taiwanese community as a safety net but never needed to ask for help. Instead, I’ve helped dozens through comments and advice.Becoming a Crossing columnist was unexpected. Initially, submitting articles was just a personal goal. Surprisingly, the editor chose an old blog post instead of my submission. Now, my two-year-old blog has found purpose. The article series has exceeded 30,000 words, with 20,000 written in the past two months—like writing a 500-word essay daily. I hoped to finish it this year, but I suspect it’s only halfway done. It might end up as long as a novel, possibly the first one on Crossing.Overall, this year has been busy and fulfilling. Time keeps pushing me forward."As the past dies like yesterday, the future is born today."With this, I mark the end of twenty-eight.

2025,與時間賽跑
Thu Jan 02 2025先前提過,我是一個很少過節日的人,當中卻仍有於我而言別具意義的日子,那便是生日。其實還有一個,便是新年。倒也不是為了什麼儀式感,只是恰逢年末的生日適合審視自己,而新年則適合立定年度計畫。雖說按表操課不是本人的風格,尤其生活實在有太多突發狀況。但我認為新年期許這件事,賦予了生活「意義」。因此從2022年成立部落格開始延續至今。開始之前,先簡單回顧從生日至今這消失的一個月吧。其實從生日過後,我便有意抽離社交一段時間。IG、FB、Whatsapp、Line,除非緊急,多數訊息是這幾天才回覆,在此先致歉。那這一個月的我都在做什麼?「打遊戲」。沒錯,整個十二月的主題就是打遊戲,連跨年也是叫了桶肯德基喝著快樂肥宅水,配101煙火打遊戲度過。2024於我而言絕對是別具意義的一年,經歷許多的同時也略感疲憊。於是乎在期待已久的【流亡暗道2】開放遊玩之後,整個十二月我都在家上班,連走路五分鐘的通勤時間都省下來打遊戲,畢竟連世界首富可都在飛機上玩這款遊戲。我也確實放縱了一回,或許稍晚在巴哈發表遊戲心得攻略後,可能,差不多該收心了?隨後新年的第一天,決定將家裡打掃一番,也因此這篇文遲了一、兩天。一直以來,我將自己的三十歲設為死線,這邊的死線某種意義上來說並非形容詞,而是程度上抱著自己的生命在三十終結的態度在過日子,除了對自己的三十歲有所期待,在我的人生規劃中也屬於一個分水嶺。有許多想達成的成就,我都期許能夠在三十歲完成。首當其衝的,便是帶父母來體驗歐洲生活。這一直都在我的人生計畫之內,去年也曾提及,然而前年的我遠端參加了奶奶的喪禮、今年又遇到外婆過世,讓我深有感觸。不瞞地說,我父母的年紀比多數同儕的父母年長許多,有些事,錯過就錯過了。因此我已經買好了這個月的機票,將從一萬公里之外,搭超過20小時的飛機回台接父母過來。這會是我整個上半年的重點項目。當中還有一條主線,便是我的機車駕照,幾個月前我申請了Cate A,也就是俗稱的重機駕照,而且我報名的還是擋車而不是自動。然而再經歷幾堂課之後,教練語重心長的建議我改報名A1,而當下我也欣然接受。起初其實有點意外自己輕易的就接受這件事,事後我卻對這樣的自己感到自豪。現在的我雖說少了年輕時的鋒芒,取而代之的是面對世俗凡事的處變不驚。我知道自己的能耐,也學會放下與妥協。若是硬著頭皮堅持拿到了擋車駕照,除了可能要花上幾千歐元,上幾十堂課以外,我每一次更是要來回通勤三小時,只為了那一小時的駕訓班,時間對我來說才是最致命的。馬爾他駕照真的不好考,教練抓超細,交通文化還都跟台灣有所出入。況且同事給我的機車其實也是擋車外型的電動車,只要有A1駕照就能騎了。當初會報名Cate A,也就是沒騎過擋車想嘗鮮,至少,我試過了。期許今年的自己有車可以騎。下半年,沒意外我會開始準備馬爾他永居的事項,不知不覺地明年就要滿五年了。對我來說當中最有挑戰性的是馬爾他語檢定,去年我已經報名政府課程了,但將近一年我還在排隊。馬爾他小是小,但每年的移民人數真的很多,因此房地產也是起飛。不過世事難料,我也不排除任何機緣將我引領他處,甚至回台灣發展,就是走一步算一步了。文章則持續更新,今年是絕對會將菠菜系列完結的,原因在於還有其他系列在排隊。包括先前提過關於我父母的故事,也是這次歐洲行的附帶行程之一,想想這算是另類的重金採訪吧。我是真的很想跟大家分享,或許這則故事,各位能夠從中獲得我所認為這世間逐漸缺失的某種重要事物。同時,我在歐洲公司入職也快三年,同公司經歷了區塊鏈這三年的風風雨雨,面臨的各種挑戰及摩擦。相信都會是不錯的故事,應該吧?啊如果行有餘力的話,我可能會更新部落格v3支持多語言。以上是目前能夠想到的主線任務,但依照過往經驗及本人的尿性,肯定會有數不勝數的支線任務在等待著我。而如今的我有絕對信心,面對將至的各種挑戰。大聲的說出,「放馬過來。」----------------------------------------------ENG:Earlier, I mentioned that I’m not someone who celebrates many holidays.However, there are two days that hold special meaning for me: my birthday and the New Year.It’s not about rituals but rather their timing. My year-end birthday is a good opportunity to reflect on myself, while the New Year is perfect for setting annual goals.Although strictly following a schedule isn’t my style—especially with so many unexpected events in life—I believe New Year’s resolutions give life a sense of “purpose.” This tradition has continued since I started my blog in 2022.Before diving into plans, let me briefly recap the month since my birthday. Afterward, I intentionally took a break from social interactions. I delayed replying to messages on Instagram, Facebook, WhatsApp, and Line unless urgent. Apologies for any inconvenience.So, what did I do this past month?"Gaming."That’s right—December’s theme was gaming. Even New Year’s Eve was spent gaming with a bucket of KFC and a soda in hand, watching the Taipei 101 fireworks.2024 was a meaningful yet exhausting year for me. When Path of Exile 2 launched, I indulged in gaming throughout December, even saving the five-minute commute from home office to play. If the world’s richest man can game on a plane, why not me? Perhaps I’ll snap out of it after sharing my game insights on Bahamut later.On New Year’s Day, I decided to clean my home, which delayed this post by a day or two.A Milestone Year: Facing ThirtyFor years, I’ve set my thirties as a deadline. Not just metaphorically—it’s almost like living with the idea of my life ending at thirty. I’ve always held great expectations for this age, seeing it as a watershed moment in my plans.Goal #1: Bringing My Parents to Experience European LifeThis has always been part of my life plan. Last year, I mentioned it briefly, but recent events—attending my grandmother’s funeral remotely and losing my maternal grandmother this year—deeply moved me.To be candid, my parents are older than most of my peers’ parents. Some things, if missed, cannot be recovered.So, I’ve already purchased tickets for this month. I’ll be flying over 20 hours and 10,000 kilometers to Taiwan to bring them here. This will be the highlight of my first half of the year.Goal #2: Obtaining My Motorcycle LicenseA few months ago, I applied for a Category A motorcycle license (for large motorcycles). Interestingly, I signed up for manual, not automatic.After a few lessons, my coach suggested I switch to A1 (a smaller license category), and I readily agreed. Initially, I was surprised by how easily I accepted it, but in hindsight, I feel proud of my adaptability.I may no longer have the sharpness of youth, but I’ve gained composure in handling worldly matters. I know my limits and have learned to compromise.Getting a manual license would’ve required thousands of euros, dozens of lessons, and three-hour commutes for a single one-hour class—time being my most precious resource. Malta’s driving tests are notoriously strict, and its traffic culture differs greatly from Taiwan’s.Besides, my colleague’s motorcycle—though manual in appearance—is an electric bike. An A1 license suffices.At least I tried.I hope to be riding a bike by the end of this year.Goal #3: Preparing for Maltese Permanent ResidencyBarring surprises, I’ll begin preparations for Maltese permanent residency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year. Next year will mark five years since I arrived here.The biggest challenge? The Maltese language exam. Although I registered for government classes last year, I’m still on the waiting list due to Malta’s growing influx of immigrants.Malta is small but sees significant immigration, driving up real estate prices. However, life is unpredictable; I remain open to opportunities, whether they lead me elsewhere or even back to Taiwan.Goal #4: Completing the Spinach Blog SeriesThis year, I’m determined to finish my spinach-themed blog series, as other projects are already in the pipeline.These include stories about my parents, tied to their upcoming European trip—a kind of “luxury interview.” It’s something I truly want to share, as I believe it reflects a value increasingly lost in today’s world.Additionally, this marks nearly three years at my European company, weathering blockchain industry ups and downs, challenges, and friction. These experiences should make for compelling stories—or so I hope.If I have the capacity, I might even update my blog to support multiple languages (version 3).These are the main goals I can think of for now. Based on past experience, many side quests will undoubtedly arise.Still, I have full confidence in facing whatever challenges lie ahead.Boldly, I declare:"Bring it on."

這是一篇遲來的文章,年初回台灣,大概是去年11月底開始安排。此次回台灣有著許多任務,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失敗了,儘管消極了一段時間,一方面也感到慶幸,原來還有讓我如此在乎的事情,久違的情感,內心五味雜陳。然而,我沒有過多時間緬懷過去,還有許多計劃待實現。我將頭髮剪掉,捐給癌扶會,是一年半前開始留長髮時就決定好的,帶父母來歐洲,則是長久以來的夢想,如今的我終於有能力實現,我們的終極目的地是瑞士,會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同一時間,我開始了馬爾他的融入課程,為明年永居做準備,花了一週時間自駕帶父母到花東走走,晚上寫文章之外,凌晨還要繼續上課到凌晨2點半。說不累是騙人的,但如同上一篇所述,當前的我正在跟時間賽跑,有許多想要完成的事情。事實上,我做過許多看似不相關的事情,都是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當中不少已籌備數年之久,獨自默默耕耘著。同一時間,與台灣的老朋友進行會面,多數為臨時邀約,卻仍然很給面子,真的令我很感動。對於台灣這塊土地,有著複雜的情感,太多的回憶,有開心的、有難過的,都非常深刻。我喜歡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卻偶爾也會因長期離開這片土地而面臨自我認同的問題。有意思的是,朋友帶我到夜市買雞排,我覺得超級好吃,朋友卻覺得很普通,可見我有多想念台灣的食物。是的,我不能肯定未來會發生什麼,然而道路依舊明確,我相信自己能夠克服。

馬爾他菠菜第三章-她
Sun Sep 07 2025「我真的是受夠了。」「聽說有的人超過半年還沒有拿到工作簽證,現在連回台灣都沒辦法。」「我甚至沒有辦法向她透漏自己的真實身分。」「你現在是我們的一份子了。」之後的日子還算愜意,工作內容本身沒有什麼難度,同事們也都挺好相處。若真要說美中不足的部分,便是「亞洲特有的工作時數」。這邊採取的是大小週制度,所謂大週是正常的週休二日,小週則是週六必須值班。大小週輪替,因此每個月實際上只放六天,同時沒有所謂國定假日,所以假期其實比台灣還少。聽聞有部分同業月休4天是常態,更甚者996,做10休1。雖然這邊一年可以申請2次15天特休,然而這15天並不能分開使用,其不彈性的限制導致多數人選擇將特休換成「獎金」,因為獎金以2倍薪計算,若將所有特休換成獎金那便是2個月的薪水,同時一年還有著四季獎金、年終......等。每季獎金依照考績平等約等於一個月薪水。高底薪的情況之下,搭配一年保底16個月的薪水,相信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普遍都是衝著快錢而來,休假從來就不是首要考量。話雖如此,由於此工作制度是違反馬爾他甚至歐盟法律的,因此並沒有適用於歐洲員工。而我們團隊的開發人員,歐洲同事占多數。這也導致儘管小週仍要值班,通常也都沒有什麼事情的窘況。我走出宿舍房門,一早黑輪已經先行進入辦公室。其實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他要這麼早進辦公室,但也沒有特別多問。來到街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地黑色垃圾袋。這絕對是馬爾他最具特色的街景之一,由於地小且這邊建築多為矮房,並沒有所謂的垃圾子母車,且與台灣部分地區晚上有垃圾車來收垃圾不同,畢竟歐洲人可不吃晚上上班這一套,便頒布了如此獨樹一幟的規範,將需要處理的垃圾丟在自家門口,待清潔團隊前來收拾即可。依照地區畫分不同的回收種類,若這個區週一是收一般垃圾,隔壁則可能是可回收垃圾。不同種類需要以不同的袋子區分。比如週一是一般垃圾,使用黑色塑膠袋包裝,週二廚餘使用有機可分解袋包裝,週三為可回收類使用灰色回收袋包裝......等。也因此在馬爾他的街上,除了週日清潔隊休息以外,平日垃圾袋可說是街景標配,而首都Valletta是例外。馬爾他的日常街景,僅需將垃圾裝袋丟置門口,清潔隊會在中午以前收拾國家門面的首都Valletta,一年到頭擁有最乾淨的街景進到辦公室,首要例行公事,便是先到餐廳拿了些零食,並泡杯熱可可當作早餐。「我們今天要去踢足球,有興趣的可以參加。」Wilson在Slack群組中詢問。「Oro,要來嗎?」「聽起來很有趣,只是我對足球一竅不通。」與許多台灣孩子一樣,小時的我打籃球打得很勤。直到十八歲那一年出了車禍,對於各項運動的參與度已不如過往般積極。「沒事的,就是玩玩,Daphne他們也會來。」「你剛才在做什麼?」Liam是我們項目的全端工程師,深邃的五官,黑色捲髮搭配些許鬍渣,是一位長相出眾的歐洲帥哥,有點像一世代那位同名年輕時。足球場上的他英姿颯爽、所向披靡。不知所措、畏畏縮縮,深怕因任何激烈的碰撞而受到傷害的我則相形見絀。「我下場休息一下。」在場上跑來跑去一陣子,除了氣喘吁吁以外,基本沒有任何參與感。在場除了歐洲的同事以外,還有設計部門的幾位女同事,這是我頭一次親身體會足球這項運動在歐洲是多麽熱門。在馬爾他這座小島能見到的足球場數量遠比籃球場還多,維護狀況則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哎,真不知道我來這做什麼。」起初抱著設計部的同事都參加了,自己也不能服輸的心態,看來還是高估了車禍之後,腿部永久性損傷的自己。看著同樣是足球新手的設計部同事,歐洲同事們則給予了他們極大的耐心。我無奈的笑了笑,逕自走到自動販賣機買了瓶運動飲料。在之後的一小時,我都沒有重回場上。終於到了包場結束時間,場地管理人詢問我們是否離開現場,亦或是加值時間。此時已接近晚上九點,儘管他們意猶未盡的模樣,最終仍選擇離開,表面上我不為所動,內心則暗自竊喜。「各位要不要去酒吧喝一杯?」「Oro來嗎?」正當我躡手躡腳的打算偷偷離開現場時,Wilson叫住了我。「啊......嗯,好啊。」說來,其實在離開台灣之前自己從來沒有去過夜店或是酒吧,連酒精都不怎麼碰。記得曾經有位同事聽聞這一點,驚訝的問我:「你大學到底都在做什麼?」回想起自己年輕時參加過許多社團,時常團練到半夜,一大清早還要到國小去帶社團活動,準備畢業專題期間,時常在研究室直到凌晨才回家。旁人看似充實的大專生活,卻是兩點一線,出乎意料的平淡。懷揣著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我們來到了附近的一間酒吧,門牌上寫著「Red Parrot」。進入室內,迎接而來的是迷幻的藍色燈光及輕快的音樂, 然而現場除了我們以外,似乎並沒有見到其他客人。儘管試圖讓自己顯得游刃有餘,但這陌生的環境仍舊讓我感到相當不自在。詳細內容早已記不清,只朦朧的記得那一晚的自己沒有說幾句話,一方面是當時對自己的英文口語能力不怎麼自信,另一方面也是找不到話題的切入點。我觀察著歐洲同事是如何跟設計部的同事交流,誇張的肢體語言、抑揚的口吻,舉手投足是滿滿的情緒價值,逗得設計部同事們眉開眼笑。此刻的我,深刻感受到身為異鄉人以及局外人的雙重疏離感。「沒有人在乎。」窒息感湧上心頭,彷彿被人掐住脖子般。拿起了手機,來到酒吧外,裝作與人講電話的模樣,實際只是逃避這令自己不自洽的場合。真是狼狽,帶著複雜的心情,我將今晚的照片與她分享。Vivian,是對話窗的名稱,也是那名女孩的名字。球場的照明設備非常完善,適合下班後與親朋好友活動筋骨同事請的啤酒,請喝酒是這邊很常見的社交手段

「你快點回台灣啦。」我看著這條訊息,心裡滿是苦澀,訊息來自認識已久的老朋友。在遊戲中,她稱我為師父。離開台灣之前,我曾癡迷於一款線上武俠遊戲,在這款遊戲中,認識了不少好友,一群人一起聊天、玩副本、打比賽的日子,曾經是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告知自己即將出國之際,逐漸淡出了遊戲圈。出國以後,仍時刻關心這群老友的動態,由於時差關係已無法隨時與老友們一同參與活動,欣慰的是,曾經手把手一起玩的徒弟接過團隊的擔子。然而,在出國後的幾個月,還是出了亂子。當團隊氣氛劍拔弩張時,往往都是我出面扮演中央空調的角色,檯面上成員合作無間,私底下卻不乏我從中斡旋。如今徒弟跟我訴說離開後的現況,誰與誰撕破臉,誰跟誰又分了手。此時的我才意識到,嘴上說著關心,不過就是自作多情罷了。早在決定離開台灣的那一刻,便已下定決心將那些藏在心中,所有珍愛的事物,留在了台灣,不是嗎?是我,拋棄了他們。遲遲不知該作何回覆的我,此時收到一則訊息,是Discord的交友邀請。「這人的頭貼還真奇怪。」我端詳著,其頭貼是知名網路人物的搞笑照片。我們有著共同的聊天伺服器,是一個我平時很常發言的地方。網路上的怪人倒也見過不少,抱著有趣的心態我接受了邀請。「發錯邀請嗎?」我故作試探。「就......交個朋友。」「你不會傳什麼奇怪的照片給我吧?」「倒也不是不能考慮?」我搜尋該成員在群組的過往對話紀錄,試圖了解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名稱、講話、關注的議題來看,大膽猜測對方生理性別可能是女性,然而我自己有一套網路守則,便是在不熟時一律將對方視作男性,這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簡單聊過一陣子,對方似乎並沒有隱藏自己性別的意圖,並自述她也有玩那款武俠遊戲,倒也不怎麼意外,畢竟我跟該聊天群主就是在遊戲中認識的,而出國之後,仍不時在該群組分享自己的國外生活。起初並沒有放在心上,然而對方每日都會前來搭話,時而俏皮,關心著我的生活日常、時而使壞,將內容導向曖昧的方向。過程中我抱持著警戒心,因為對方就像是好感度已到一定程度般,反觀我對這個人卻是一無所知。一日,我玩笑似的詢問對方是否願意進行語音通話,倒是爽快地答應了。「嗨,有聽到嗎?」熟練的口吻,不變的開場白。「嗨,有聽到。」是年輕女孩的聲音。「那麼,該如稱呼?」是的,畫面上顯示了對方的暱稱,但這是我故意的。還記得國中時,曾經有一門課需要填上「自認為最好朋友」的名字。當時一名同學質問我為什麼沒有寫他,猝不及防的問題使我遲疑了一會兒,正當要開口,對方搶先說道:「其實我根本不知道你名字填的不是我,但是現在,我知道了。」隨後他向我解釋這是他從一門心理學書籍學到的「技巧」。當時的我好氣又好笑,覺得自己被設計了。事後進行反思,才知道這是很常見的實戰技巧,常見於法庭及各種辯論場合,當律師問出看似無釐頭甚至無邏輯的問題時,其目的是為了降低對手心防,從而露出破綻的手段,這就是所謂「大人的世界」,防不勝防的暗黑兵法。「Vivian,叫我Vivian吧。」與對話窗上的名字吻合。「Vivian。」「Vivian不會是開了變聲器的摳腳大叔吧?」「對呀,還是器官異於常人的那一種。」反應倒是挺快。「如何?我的聲音有符合妳對我的期待嗎?」「你的聲音,好溫柔。」「滿好聽的。」「謝謝。」現實世界的我,神情嚴肅,話少,情緒淡薄。虛擬世界的我,有的卻是另一種人格,情感豐富,話多,且風格大膽。我很喜歡台灣饒舌歌手熱狗的一首歌《離開》,特別鍾意一句歌詞:「在Real World,我用真名說假的話,Another World,我用假名說真的話。」我曾看不清何謂真實的自己,直到後來,才明白很多事情其實並不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或虛或實,任何時刻所接觸到的,都是最真實的「我」。簡單閒話家常過後,坐落於夜晚,孤獨的靈魂,開始試探著彼此深處的界線。「你有叫過女人嗎?」「什麼?」「花錢的那一種。」「猜猜?」還記得剛入職的時候,公司的人事提醒我們在馬爾他「性交易是合法的」,只是「沒有合法的交易場所」,因此需要自尋門路。與台灣不同,在台灣性交易「只能在專區進行」,然而台灣根本「沒有合法的專區」,所以基本都可以當作非法來看。同時馬爾他與許多歐洲國家一樣,部分大麻是合法的,諷刺的是,不合法的,其實也非常容易取得,路邊雜貨店都有賣。走在路上不時聞到熟悉大麻味,真是再日常不過的事。也因此公司特別叮囑我們,別「因噎廢食」。「酒精」、「大麻」與「性」,在歐洲都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罷了。「你是做什麼工作呀?」「我在軟體公司上班,以前學資訊的。」這是不少同業的標準答案,資訊公司、軟體公司,在台灣部分區域,早已成為博弈業的代名詞。「我甚至沒有辦法向她透露自己真實的身份」,在亞洲,見不得光,是進入這行業所付出的「代價」。撕不毀的標籤,無人理解,沒人傾訴,久而久之,社交圈變得封閉,更甚者處在有毒的人際關係,久而久之,腐蝕心智,禍亂人心。「看來現在是在做身家調查,然而有人頭貼放的甚至不是本人的照片。」個人在網路世界從來就沒有要隱藏身份的意思,因此只放本人的生活照,從而對自己的發言格外注意,所有人都有發表言論的自由,與之相對也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你想看我的照片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質,而保有好奇心的我,真不知該是優點,還是缺點。」短暫的停頓,隨後映入眼簾的,是一系列年輕女孩的生活照,風格多變,似乎來自不同時期,當中沒變的,是日後令我魂縈夢繫,鑲於眼角的那顆,淚痣。好奇心殺死一隻貓。馬爾他雨夜街景,一年四季多為晴天,所以鮮有躲雨的地方馬爾他Gzira夜晚街景,Gzira位於商業區Sliema隔壁,同樣是夜晚燈火通明的區域

馬爾他菠菜第五章-插曲
Sun Sep 07 2025今天的我特別早起,更精確點的說,是從上次與Vivian首次通話後的每天開始。下班後的語音通話已成為既定行程,當那聲「晚安」在耳邊響起,彷彿糖衣毒藥,對於隻身在外獨自生活的我來說,有著難以抵抗的致命吸引力。不,是生命的意義,至少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然而.今天卻是很特別的一天......「那是什麼奇怪的聲音?」我循聲來到廚房,隱約聽到塑膠袋的摩擦聲,像是惡魔的低語般,不絕於耳。此時的我佇立於垃圾桶前,暗自禱告,從未如此希望自己「心想事不成」。無奈自己從來不是虔誠的信徒,正所謂叫天天不應,握拳拳頭硬。當自己湊近且定睛一看,薄薄地黑色塑膠袋之內,早已成為別西卜的領域。腦內細胞翻騰,聯想過往經驗,反覆審問自己是否見過如此末日般的景象。很不幸地,還真有,那便是一中街的消毒日。沒有時間宣洩心中的負面情緒,我趕緊將垃圾袋綁起、封死,倘若雙手是可以替換的物件,我一定會說,「這雙手我不要了。」在前往目的地的過程中,我彷彿聽見了交響樂,是心理層面,也是物理層面上。4D的絕佳體驗,視覺之震撼、聽覺之驚奇、嗅覺之難忘、觸覺......我不願回想起,心中所聞是舒伯特的《魔王》,真的好想,好想趕快結束這一切。回到廚房,我環視了室內一圈,由於居住樓層不高,若是窗戶沒關,蚊蟲的光顧便是家常便飯,夏日時分尤其需要重點關注。堆疊於洗水槽,未清潔的碗盤,以及一旁使用過,尚未歸位的砧板及刀具。此時的我,靈魂被抽空,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無力再探究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捏了捏臉頰,多希望自己仍在夢境。「我受夠了。真的。」拿起手機,指尖在螢幕上飛躍,像是要滴水穿石般。「Amy,如果我說想換住宿的話可以嗎?」「可以呀。」「那對外我可以說是行政安排的嗎?」「沒問題。」回答之乾脆,甚至沒有問及原因,我也不忍去深究其背後的故事。室友、鄰居、伴侶、家人、朋友、同事,看來,人一生中不少的煩惱,確實都來自人際關係呢。「之後這就是你的新房間。」我環視空間內的擺設,房間雖然比之前還要小許多,雙人床變成單人床,但多了書桌及牆掛電視,獨立衛浴也還是有的。簡單清爽,擁有自己的小空間,也沒什麼可以抱怨的了。來到公共空間,裝潢跟先前相比較為現代,雖然看起來大了些,但之前住的可是兩人房,而這一間,是三人房,精確來說,比較像兩房一書房的格局。只是書房有獨立衛浴是挺神奇的一件事,因為這樣加起來,總共有四間衛浴,包含了外面一間公用的,算是挺罕見的格局。新的室友為同是產品部的Topher及設計部的Adam,以現實的角度來說,多一人便是多一份「不安定性」,當然,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只能說既來之,則安之了。「有什麼需要的嗎?」Topher簡單帶我介紹了室內空間,感覺他是個挺好相處的人,過程中都相當有耐心。「看起來挺舒適的,機能性挺好。」個人尤其最鍾意自己的獨立空間。而且離辦公很近,同樣是走路十分鐘就能到的距離,雖然要爬一段有點陡的上坡,也算是強迫自己運動的方式吧。此時家門開啟,是Adam回來了,簡單的招呼致意過後,我來到陽台。望著公司及宿舍所在的Sliema區域,眼前是正在施工的房屋。據說疫情之前,馬爾他的外來人數及房地產市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在疫情期間成長有所凍結,因此當時新來的我,無法意識到潛藏於細節日益升溫的社會問題。在疫情前後的短短兩年,Sliema的租屋價格至少暴漲了50%,房地場成交價格更是翻倍。外來移民湧入,雖然這邊沒有唐人街,但有菲律賓教會。非洲、東歐、印度、東南亞都是這邊的熟面孔。攤開數據,馬爾他的生活成本在歐洲絕對不算便宜的區域。雖說生活成本比台灣高,有趣的是,人均收入其實沒有比台灣高多少,甚至差不多,意味著底層生活或許比台灣還要來得艱難。當然,一個只有台北市大小的國家,若是直接拿來跟台灣相比肯定不夠嚴謹。然而放眼世界相同的是,當今年輕人對於未來的迷茫。總而言之,新住所的第一晚可謂相當安穩,一段小插曲就此落幕,可喜可賀,而我與新室友們和平相處的日子,開始了。新住所的廚房,看起來比前住所還要現代客廳區域的採光也還不錯對我來說躺床,腿能伸直就好,多了書桌反倒對下班休息時間很有幫助新住所對面正在施工,馬爾他近十年房地產市場漲幅也是用「倍」來計算

馬爾他菠菜第六章-一份子
Sun Sep 07 2025「慶祝我們專案完工!」最近我們剛完成了一項以大逃殺為主題的老虎機遊戲。主管Patt帶了份蛋糕及幾手啤酒來辦公室,場面瞬間歡騰起來。我們聚到一塊,享用著零食及悠閒的午後,上班時間喝酒?可是我想都沒想過的。此時的我隱約感受到一股不和諧,源自於其他同事的目光。就我所知,A辦成員是由三個項目組成。一個是我們,新成立的歐洲項目組。另一個據說是「整個集團」的主力,東亞項目組,最後是規模最小,同樣新成立的「東南亞」項目組。由於我們歐洲項目組是唯一有歐洲成員的,因此在諸多方面都是「與眾不同」的存在,換句話說,也就是「差別待遇」。而這有些時候,可能是件雙面刃。多數時候的辦公室,都是歐洲同事們的交談聲,也是一開始帶給我的文化衝擊之一。任何情況下,他們幾乎不會刻意壓低音量,敢說、敢笑,不吝於表達各種情緒,一副必須讓旁人知道的樣子。反觀其他項目的台灣同事,多數時候都是安靜的做自己的事,就算交談也是刻意壓低音量,深怕什麼秘密被他人知道的樣子。然而項目成員似乎對此不以為意,在場最資淺的我也不方便多說什麼。還有一次下午,歐洲項目組所有成員進行線上會議,然而,下午五點一到,所有歐洲同事有默契地中離這場線上會議,儘管主管Patt仍在說話,不才如我,無法用有限的詞彙去形容當時的自己,是多麼地「大開眼界」。甚至懷疑起,究竟不正常的是來自亞洲的我們,還是生於歐洲的他們。晚間,歐洲項目的亞洲成員齊聚賈組長的宿舍,賈組長、Mike、Echo同住於一間三房公寓,格局相當好,保守估計月租不低於2000歐元,起因來自馬來西亞的Mike想讓我們嚐嚐最道地的「肉骨茶」。「你們絕對,絕對要試試我的配方,才能明白何謂正宗的肉骨茶。」記得一位同事提及在新加坡嘗過的肉骨茶有多麽美味,直接觸動Mike的逆鱗,揚言勢必要讓我們大飽口福。前來與會的還有兩位生面孔,女生名叫Angela,同樣來自台灣,男生名叫Tom,來自馬來西亞。此時的我還不知道日後Angela在這段故事佔有如此大的戲份,而這一天,我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互動。當中印象深刻的是Mike入手了當時全球缺貨的PS5,畢竟當時的黃牛價格可是炒到飛天,而放置其旁的數片的正版光碟,有家庭以及子女的他,讓我好奇究竟是怎麼樣的待遇才能如此「享受生活」。隔天,團隊的第二次團建,全部20多名成員聚集於一座有泳池的馬爾他別墅,據說這是公司御用的團建地點。此前聽說在我入職之前,團隊曾在Patt的住宿地點聚餐,地點為馬爾他SDA(Special Designated Areas)之一的Fort Cambridge,一座位於Sliema的馬爾他高級海景公寓社區。SDA是馬爾他政府推行投資移民的重點項目之一,其特點在於置產手續簡化,任何外籍人士能夠在SDA區域擁有無限筆房產,不像一般區域將受限於AIP(Acquisition of Immovable Property),僅能擁有一筆房產之餘還有不得轉租的限制。一言以蔽之,SDA是有錢人的合法炒房區域。若以2024年12月網路上所查到的價格,Fort Cambridge最低價格是120萬歐元起跳,還不含相關額外費用。當時的我對於料理仍是完完全全的門外漢,不只烤雞把皮烤到焦掉,咬下去會見血,於是乎各種裝忙以避免自己獻醜。歐洲同事這邊負責幾道歐洲菜如義大利麵之類的,亞洲同事則負責煮火鍋,像這種東西飲食文化交流的場合確實挺有趣的,看著歐洲同事拿著筷子生澀的樣子,以及我自己使用刀叉時那笨拙的模樣。那一天我們做了許多事,玩桌遊、打德州撲克、玩PS5、唱卡拉OK、聊天......等。同事們還帶了好多好多的酒,從啤酒、紅酒、白蘭地、到東方的藥酒,好在現場酒品都挺好,沒有人做出格的舉動,甚至有同事帶了一組水菸與大家分享。其實不太清楚公司這邊的團建活動究竟是多久舉辦一次,畢竟距離上次去賭場包場其實也才兩個月前,「一般公司」應該很少這樣子花錢才是。傍晚時分,我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和Vivian通電話,與她分享了今日的所見所聞。之前時差六小時的情況之下交集時間其實已有所受限,此時進入了冬令時間導致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因此我非常珍惜每一次的時間。一切看似塵埃落定,平心而論目前為止的日子過得來算滋潤,每天體驗著新鮮的事物。然而真正讓我放下心的,其實也才前幾天而已。「你現在是我們的一份子了。」那晚,他是這麼說的。主管Patt帶來的慶祝糕點公司的三人房宿舍來自馬來西亞手藝的道地肉骨茶歐洲項目組的第二次團建,東西方各顯廚藝,以食會友一名歐洲同事帶了壺水煙供大家參與

「你當時大概是多久通過試用期的呀?」「印象中滿快的,大概一個多月公司就說要幫我處理工簽的資料。」儘管我跟黑輪不再是室友,但我們在辦公室仍維持著不錯的關係,或許是因為彼此的宅屬性而有著部分共同的頻率。至於為何我會向他提出這個疑問,是因為自己的免申根簽即將到期,也就是俗稱的「旅遊簽」。是的,當初的我是以旅遊簽的名義入境馬爾他,不只是我,所有來此的台灣員工都是。這是這行業的慣用手法,從菲律賓時代便是如此。照理說沒有工作簽證,是無法在當地合法勞動的,然而,歐洲這邊所得稅明明都是每個月自動從銀行的薪資轉帳扣除,難道拿到工簽以前,我們都是做白工嗎?正確答案:是,也不是。如前所述只要薪資轉帳就必須自動從中扣除所得及社會保險,那麼只要不走銀行金融體系,也就沒有什麼扣稅的問題,也就是沒有紀錄。因此在拿到工作簽證以前,我們的薪水將全額由USDT進行支付。直到,工作簽證下來,才會是部分歐元、部分領U的形式。因此以政府的角度來說,我們確實是在做白工,因為在此期間根本沒有任何繳稅紀錄。而這行為,又稱為「打黑工」。這部分主要有一大風險,通常公司會在確認職員通過試用期才著手進行工簽申請程序,假若沒通過,當純旅遊拍拍屁股走人倒是無妨。魔鬼藏在細節的是,當辦理工簽,公司通常會跟當事人索要護照。這時候便會面臨幾項抉擇,是否將在國外「唯一」能證明身份的文件交給他人?是否會被拿去做什麼奇怪的事?又或者旅遊簽過期但工簽遲遲沒有下文呢?可能被限制出境、無法脫身?如何信任僱者?馬爾他的治安相比菲律賓雖是天差地別,但馬爾他並沒有台灣代表處。儘管如此,若實地走訪他國,便會發現這種現象其實不僅限於博弈,而是體現在各個行業.尤其當今的歐洲有上百萬非法移民及難民,打黑工這件事早已是歐洲心照不宣的日常,職場壓榨事件更是層出不窮。其次若是以拿永居為目的,這一點更是會影響個人生涯規劃,因為永居所認定的合法居住五年是以繳稅開始計算。說白了就是場賭注,而籌碼是自己的人生。至於旅遊簽,相信有出國過的人都知道首次入境申根區會在海關進行盤問,包含入境目的、居住地、甚至可能需要出示行程規劃及回程機票日期......等。沒錯,這部分公司都會安排妥當,最一開始公司承擔的便是來回機票,入境之後則會向航空公司取消回程票,同時還會「客製化旅遊行程」,協助新進職員順利入關。「這也是公司對台灣人情有獨鍾的原因。」資深同事曾提起公司早期都是中國籍員工居多。然而中國的免簽國家數量遠遠落後台灣,這在講求「靈活性」的博弈產業無疑是一大硬傷。這是個逐政策而居的產業,東亞市場的主要產業聚落分別為「台灣」、「菲律賓」、「柬埔寨」及「杜拜」,當中杜拜更是產業的明日之星,因為該地政策對加密貨幣產業也是相當友好,馬爾他則是一個尚未踏足的未開化之地,我們是先驅。然而前幾日一件事情確實令我感到忿忿不平,那便是在菠菜群組見到了公司的徵才訊息,同職位職缺竟然比我現在領的高,還高不少。事已至此,我豈能坐以待斃。這一天我特地在辦公室留到很晚,此時的主要辦公區域已空無一人,這種感覺倒也不差,辦公室的環境並不會讓人感到封閉,反倒有種自己獨佔這海景空間的錯覺。然而整間辦公室其實還有另一人在會議室停留,我的大主管Patt。近期的他似乎異常繁忙,平日少有時間能與他直接接觸,一方面也是出於個人考量,值班時間與主管進行單獨會議除了引人注目,最要命的是時間的壓力,若是會議時間過長可能會引起他人關切,主管也不一定有時間,種種談判的不利因子盡可能地避免,因而出此下策。「Oro,你還沒回家呀?」「對呀,想完成一些課題再回家。」這倒不全是虛話,儘管入職以前我對於軟體測試這條路可謂一竅不通,期間仍不斷精進並獲取新知,這也是我入門Python網路爬蟲的契機。之後能跳槽至歐洲區塊鏈公司,也是多虧這時的經驗。「那正好,走吧,我請你吃飯。」看來,我確實沒有看錯自己的主管。我們來到公司隔壁的餐廳,是我自己一個人絕對不會踏入的地方,除了一般來說需要訂位以外,還有價位。此時的我望著玲瑯滿目的菜單,表面上陷入思索,實際只是因看不懂菜單而做的偽裝,最後也是草草點了稍微看得懂的料理而作罷。Patt招手喊了服務生,同時幫我進行點餐,舉手投足間似乎夾帶了幾絲疲憊。「說吧。」「入職到現在已經接近三個月,希望能夠從Patt您這邊獲得一些反饋,以檢視自己是否有任何需要改進的地方。」言下之意雖是表明自己希望得知試用期的結果,但其實在後來的求職面試,我同樣使用類似手段,在面試最後的向面試官詢問對於面試表現的評價。通常面試官都會樂意給予意見,除了是能判斷自己能否與對方合作的依據,透過他人的反饋也能相對客觀的審視自己當前處於求職市場的真實「價值」,若是最後無緣合作,也還是有所收穫。「你的表現很傑出,所有交辦事項都能夠確實完成,同時與團隊的合作無礙,基本上我沒見到任何不妥的地方。」「那麼試用期?」「一定通過的,毫無疑慮。」Patt以溫柔的口語回道。「感謝Oro你這陣子以來對團隊的付出。」「你現在是我們的一份子了。」傾刻間我彷彿如釋重負,然而這件事可還沒結束。「不過至今我還沒有收到關於工作簽證的消息。」「是嗎?我記得已經向人資那邊提出申請,我會再向他們追蹤進度。」「其實人資當初發給我的Offer也有問題,錄取通知單上面寫的是前端工程師,然而實際入職之後我做的是軟體測試,與當初設想有所出入。」「確實我們當初面試時找的是前端工程師,然而當時我們認為你的經驗還不足符合我們對於該職位的期待,與此同時,你在面試時的表現給予我們深刻的印象,才會邀請你以測試的職位加入我們,一方面你還年輕,還有很多學習的機會及成長空間,所以想給你這個機會。」這一字一句,不急不徐地從他口中說出,沒有絲毫猶豫。「我知道你當初入職的流程有些混亂,在這邊我也向你道歉。」「沒事,都過去了。」「但......還有一件事情。」「你說。」「前陣子,我看見了公司開出的新職缺,看起來職務內容與我現在所做的事大致相同,然而上面所開出的待遇卻有所出入。」其實當初看見招募訊息一方面也是擔憂自己試用期沒通過要被替換掉。但如今可能性已排除,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上面寫多少?」「大概是我現在的1.75倍。」「與此同時,我想談談試用期通過之後自己的薪資調整情況。」「我們確實會對於你的待遇進行調整,之後會是這個數字。」是20%的漲幅。「這與我所得知的訊息仍有不小的差距。」「我知道。」「這是公司制度內最高的調薪幅度,更多則需要上級同意並簽字,有時候,這不一定是好事。」「上頭肯定會放大檢視,若是弄巧成拙,可能連這20%都拿不到。」Patt以誠懇的語氣回覆。「你還年輕,有些事物,可能比金錢還重要。」「例如機會。」「機會?」其實我能理解Patt想表達的是什麼,只是有時候獲取情報需要一些手段。「我們團隊的每一位成員,我都從中看見了你們的閃光點。」「不管未來是否有緣繼續共事,我都希望人生中這一小段共同的旅途,你們能夠從中學習到什麼,且帶走些什麼。」「也相信你們每一位,都有能力在歐洲這邊生存。」確實,有些時候比起能力,人們所欠缺的僅僅是這所謂的「機會」。而這也是我當初來到這的初衷,為了這看似虛無飄渺的「機會」。我沈默了一會兒,而後靈機一動。「Patt你做這行多久了?」「其實,沒有很久。」我早就預想到,從他的談吐及待人處事,都跟過往從事博弈行業的刻板印象有所出入,再加上此番言論,似乎在暗示些什麼。「我從很早就對電腦感興趣,閒暇之餘就寫寫遊戲外掛什麼的。在中國求學時,我是當時的保送生。之後拿學校獎學金到英國讀碩士,回國後踏入遊戲行業,但沒多久又回到英國,主要在金融圈打滾,也帶過一些團隊。當中比較知名的,可能就HSBC和Discorvery吧。同時我在英國有成立自己的公司。」「那麼是如何踏入這個行業的呢?」「被騙來的。」Patt露出靦腆的笑容。「開玩笑,是因緣際會下受到集團的股東邀請,當時談到有意願成立新團隊拓展歐洲市場,希望我以類似顧問的身份前來組織。」「於是A辦就這麼誕生了,其實A辦是我及該名股東共同規劃的。」「那麼今後也打算繼續朝這條路走下去嗎?」「或許不在我長久的人生規劃裡。」「世界很大,Oro,我曾跟許多高手共事過,他們都是真正傑出的人,而這樣的人,在這行業並不常見。」「真希望你也能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隨著一句意味深長,不知那時的他,眼前所望,是什麼樣的景色。

「我有一個好消息。」今天的例行產品及設計會議,Patt以此作為開場。「上頭採用了我們的創意發想,我們要開始做交易所了。」還記得前幾週,Patt向我們提及集團內部有個創意發想競賽,當然,是強制的。事後一想,這或許是我首次直接參與的「集團派系紛爭」,只是當時的我還不知情。當時2021年正值比特幣(Bitcoin)再次突破歷史高點,直逼6萬7千美金,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我們當然也不例外。事實上在此之前,我早已跟幣圈有所交集,還記得當時的RTX30系列顯示卡在全球供不應求,其中一原因被歸結於加密貨幣挖礦熱潮所影響。當時狂熱到連市面上的筆電也被一掃而空,我們家也在當時添購了五台筆電來作為「投資」,當中我佔了兩台。許多人不了解的以為這些顯卡都是拿來挖比特幣,其實比特幣在當時已經不是一般顯卡玩家能夠參與的項目,真正專業投入比特幣的挖礦者們都是使用ASIC,一種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專門為比特幣挖礦設計,通常都是專業用戶甚至「企業」才能玩得起。而像我們這種一般百姓,則可以藉由NiceHash之類的算力媒合平台,透過出售自己的顯卡算力來換取收益,因為撇開比特幣,還是有像以太坊(Ethereum)這種大型以PoW(Proof of Work)為基礎的項目擁有算力需求,而當中收益便是以比特幣作為結算。順帶一提,以太坊已在2022年轉為PoS(Proof of Stake)機制,同時以Nvidia為首的顯卡廠商有意針對挖礦做出性能限制,才終結了這段顯卡狂潮。加密貨幣、區塊鏈,一直都是我很感興趣的領域,當時我也是樂觀其成,而且區塊鏈感覺也比菠菜好聽一些,至少在當時來說。「股東們說要就幹大的,之後還要以上紐約時代廣場打廣告為目標。」「那麼我們舊的老虎機項目呢?」「還是會繼續進行,只是一部分人力可能要轉到交易所項目。」於是之後產品跟設計一半的人力放在了交易所,至於交易所的技術部門,則是跟位於杜拜的一支中國團隊進行接洽。由於我是團隊的唯一一名QA,當時的我便也因此有幸跨足兩個項目。一切看似往好的方向進行,我也迫不急待的想和Vivian分享,然而......「抱歉,最近可能身心靈不太健康,我想自己躲起來一陣子。」種種蛛絲馬跡,早就隱隱透露各種異樣,只是當時的我還不肯面對現實,選擇盲目且自我催眠。因為比起獲得,人們往往更難以接受的是失去。之後的幾天,我全心投入工作,每天下班仍自主留在辦公室,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然而,一個人的思緒哪是這麼輕易能夠掌控的,更何況是當時年輕氣盛的我。我拿起手機,盯著我們的交易所App,此時的我被交辦的首要任務是確認交易所各項功能是否正常,基本的存入(Deposit)、買入(Buy)、賣出(Sell)、提領(Withdrawal)自然不在話下,當中卻有一項功能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便是「小遊戲」。一般來說軟體開發週期都會有不同的測試環境,大致可依序細分為整合環境(Integration)、暫存環境(Staging)、Beta以及正式環境(Production),通常在前兩個階段會使用模擬數據(Mock Data)測試,因為一些極端案例(Edge Case)可能會造成系統上的錯誤,例如提領1000萬美金,公司總不可能真的給1000萬美金讓一名員工「實際體驗」。但由於交易所項目的設立過於臨時,我們還真就只有Production一個環境,也就是任何測試,都是實際的金錢交易。我曾經向賈組長提出需要經費來進行測試,得到的回覆是事後再進行核銷報帳,也就是此時的我都是用自己的薪水代墊。我簡單存入了100USDT,也就是約100美金。首先嘗試的是一款非常直覺的小遊戲,「猜漲跌」。眾所周知加密貨幣是一項漲跌波動極大的投資項目,就算是當中的佼佼者「比特幣」,幾秒鐘的時間暴跌暴漲10~20%並非什麼稀罕事。遊戲規則非常簡單,首先錨定比特幣/以太幣對(BTC/USDT)當前市價,例如1枚比特幣現價30000USDT,系統鎖定當前價格10秒,10秒期限一到,若是價格變為30001USDT,則猜漲者勝。反之若為29999USDT,則猜跌者勝。最後根據不同的投注倍數,扣除投注手續費後能夠獲得不同的收益。舉例來說每注的基本投注額為10USDT,選擇100倍,猜漲,以前面例子若比特幣價格再次錨定後超過30000USDT。此時1000USDT的收益扣掉5%手續費淨利能夠拿到950USDT,大約是台幣3萬元左右,10秒鐘便能賺到畢業新鮮人一個月的薪水。反過來說,輸掉一個月的血汗錢,也僅需10秒。哼,反正賭博這東西,十賭九輸。沒錯,此時的我自負地打從心裡看不起這種行為,試圖說服自己只是為了解自家產品,掙錢嘛,生意,不寒磣。抱持著輸光100USDT的心態,為了將有限的資源做出最大效益,我僅投注一倍。10秒鐘過後,我的帳戶餘額變為109.5。過程中有輸有贏,而在5分鐘過後,我的帳戶超過了200USDT。這倒是勾起了我的興趣,於是我打開幣安的即時價格圖表,開始觀察自家APP及幣安圖表的走勢,發現呈現高度一致,我靈機一動,開始觀察起委託訂單的數量以及價格波動,試圖從中找出規律。經過幾次的結果觀察,我發現當前短期波動呈現下行趨勢,賣壓明顯大於支撐量,猜跌的勝率似乎比較高。開始一路猜跌,半小時後,帳戶餘額來到了500USDT。也因此我的自信心大增,開始相信自己找到了破解這個遊戲的勝利方程式。隨後波動反轉來到了超級上升趨勢,我一路猜漲,勝率來到8成,我也獅子大開口,加大投注倍數,10倍、20倍。過程中,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時我的帳戶餘額來到了2200USDT,也就是台幣將近7萬元,僅花費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翻了22倍。恍惚間我開始有了些想像,像是該買給家人什麼禮物,之後可以約女孩子到哪間高檔餐廳約會什麼的。於是給自己訂了個目標,達到5000USDT的時候收手,這點對一些人來說可能沒有什麼,然而對於剛從中科院離開不久的我,這相當於當時在「中科院待六個月」才能存到的錢。此時的我將先前的不如意拋至九霄之外,似乎自己的人生開始充滿希望,迫不急待的投注50倍猜漲後,開始觀察著幣安的K線圖,按下手機的碼表倒數10秒的同時閉上眼,我仍記得鈴聲一響的那種刺激感,彷彿老虎機中大獎的音效般,我戰戰兢兢地張開眼,見到一隻綠色K棒。附註: 歐美的K線圖顏色與亞洲相反,綠色代表漲,現今多數交易所通常已支援根據個人習慣調整顏色。我整個人跳起,但為了不吵到室友只能在內心暗自歡呼,就在興沖沖的打算繼續下注時。「怎麼少了500?」我查看了歷史紀錄,發現上次錨定判定結果為「跌」。怎麼可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於是我又下了幾單一倍去驗證自己的手法,看不出有什麼問題,恢復信心之後又下了一單50倍猜跌,試圖迎回剛才的損失。10秒倒數結束,這次的我死盯著K線圖,7秒,跌,8秒,跌,9秒,很好,仍是紅色K線。就在第10秒的時候,奇蹟發生了,一根小小的綠棒瞬間出現,在價格錨定之後又瞬間變成紅棒。雖然我整個心頭一矇,但由於這種事情在幣圈真的很常見,不疑有他的我又損失了500。我的信心開始動搖,投注額開始回到20倍、10倍、5倍,勝率也隨著投注額一路下滑,直到輸光。不信邪的我又儲值了200USDT,這次我換了另一款遊戲,火箭逃跑。相關的規則就不多說,總之這次輸得更快。我呆坐在書桌前,腦袋一片空白。思考著過去一個多小時,自己除了輸掉一萬台幣之外究竟有什麼意義。先前的負面情緒湧上心頭,隨之而來的空洞、懊悔將之等比放大,彷彿被無盡黑暗壟罩,一股噁心感油然而生,我狼狽的奔近浴室,跪倒在馬桶前乾嘔,卻吐不出任何東西。當晚的我,綣曲在單人沙發床上,彷彿在無底深淵不停墜落,流著淚,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如此渺小的我,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隔天的我若無其事般地對昨日的工項進行彙報,同時在會議中分享了昨晚的「小遊戲」經驗談,並告知團隊其他成員絕對不要輕易嘗試。如前所述,這個交易所的實際功能並不是我們團隊負責的,因此其背後是如何運營的老實說我們也毫不知情,只針對產品本身提出介面設計以及需求,並讓其他團隊去做修改。至於該團隊是否跟集團有直接關聯,我們也沒有任何頭緒。好在今天的站會除了我的悲劇之外,仍有其他值得慶幸的事。「Topher要回台灣結婚了。」主管Patt以祝賀的口吻向大家宣布這件事。事發突然,團隊氣氛變得鼓動起來。尤其設計部門的女同事們,紛紛開始八卦了起來。「Topher你幾歲呀,竟然突然就要結婚了?」「差不多了吧,畢竟我也40了。」「40!?」眾人驚呼,我們的主管Patt看起來頂多也才30幾歲。「看不出來。」「同意。」「其實仔細一看,確實有些白頭髮。」「喂!」戀愛似乎不管在何時都是女孩們所熱衷的話題,尤其在Topher展示他女朋友的照片時,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你女朋友才20幾歲!?」「你女朋友很漂亮耶!」我默默的在一旁,看著一群人圍繞著Topher討論著結婚的事情。結婚嗎,對於我感覺還是很遙遠的事情,畢竟當時的我未來仍舊充滿著許多未知數,可是想都不敢想。完全無法參與話題,就在這時Topher來到我的身旁。「Oro你有空嗎?」「嗯?」「由於我要回台灣一趟,不在的這段期間,Patt說要我把負責的項目暫時交接給你。」我細細閱讀著Topher所做的企劃文件,遇到一些不清楚的專有名詞,Topher都會耐心的解釋給我聽。過程中其實能夠理解為什麼他人對於Topher的年紀會如此詫異。儘管我們年紀相差一輪生肖,然而從他身上完全感受不到身為前輩的架子,反倒是種親切學長的感覺,仔細一想,我還真無法從記憶中找尋Topher生氣過的樣子。他的情緒起伏不大,僅僅偶爾展現幽默的一面。但他絕非沉默寡言的那種類型,甚至在會議中算是挺常主動分享個人見解的。還記得有一次,我在宿舍用餐完正在洗碗,用的是一瓶快使用完的洗碗精,正巧Topher經過撞見了這一幕。「我才想說我的洗碗精怎麼使用的這麼快。」「這是你的?」我心頭一緊,深怕自己犯了什麼滔天大錯。尤其我是一個怕麻煩,不怎麼喜歡跟人起爭議的性格,覺得因為一些小事浪費寶貴的時間精力相當不划算。「對,這瓶藍色快用完是我買的,那瓶黃色是Adam的。」「對不起,我以為這是共用的。」會有這個誤解是因為公司偶爾會讓行政前來發放衛生紙,酒精......等日常用品以宿舍為單位公共使用,因此我以為洗碗精可能也是原本就在這邊的,而非個人準備。「小事。」「我只希望這瓶能用到我離開以前就好。」說完便若無其事地回到房間。隔天,一下班我就到超市買了一瓶紫色的洗碗精。「Topher你在這個行業做很久了嗎?」我好奇的詢問。「是呀,以前在台中上班。」「台中!我也住台中!」「真的?那你知道XX嗎?」這裡的XX是一間在台中相當老牌的博弈公司。「我知道呀,那間這麼久不知道才奇怪。」「我以前在那裡上班。」「真的?那我們生活圈或許挺相近,你住哪裡?」「你可能不知道,我住在某某黃昏市場。」「何止是近,我們根本是鄰居!」一問之下才知道我跟Topher就住在走路兩分鐘的距離以內。根本就是鄰居的我們,竟然是在一萬公里之外才相識。我們除了聊起故鄉的奇聞軼事,Topher同時也向我分享了關於過往的經歷,我也聽得津津有味,就像是許久不見的故人般。之後的兩週,我能感受到Topher默默地照顧我,叮囑我一些需要留意的事項,業界生態,以及將他過往參與過的項目,使我更快的能夠進入狀況。然而光陰轉眼即逝,很快地來到Topher離行的前一天。「這些給你。」拿在手上的,是幾罐衛浴用品,以及一把黑色摺疊傘。「不用啦,反正你很快就回來了呀。」聽聞此句,Topher微微地笑了笑「那就當是替我保管吧。」「對了,還有。」「這個也給你,希望你最好不會用到。」Topher將一個隨身碟插在我的筆電,裡頭裝的是Topher正在進行、預計要進行、過往進行的專案企劃,所有文件都在其中。離行當天,我看著他向行政繳回了公司筆電、電話。目送著他的背影,此時的他回過頭,點頭向我致意,我笑著向他揮手,那是我們彼此,最後的道別。

「我相信,我們能夠攜手,再創佳績。」字句清晰,鏗鏘有力,來自一名文質彬彬的中國男子。西裝筆挺、面貌清秀,年紀約莫35,身高與我相仿,178公分。「他是誰呀?」「聽說是總部新派來接管A辦的。」這邊的總部是一種代稱,通常指稱集團股東們,有人說這些股東人在英國,有人說在世界各地,至於這些「股東」的背後是否還有更大的「老闆」呢?「接管A辦?A辦不是我們老闆的嗎?」我提出疑問,卻沒有獲得任何解答。結束中文演說後,緊接該名男士使用流利的英國腔英文對著辦公室的歐洲部門同事重新演說一番。其演說所展現的個人魅力,宛如電視上見到的政治新星般。「聽說他是牛津大學畢業的,主修Computer Science。」確實,從他的口條、舉止,舉手投足間皆透漏出自信且不凡的氣質。這樣的人,為什麼會來做這行?仍是困擾我至今的謎題。至於會有如此的人事異動,很難不讓人聯想最近發生在辦公室的種種「異象」。除了傳言部分人員公器私用、中飽私囊,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辦公室內部的政治鬥爭及不倫八卦。「聽說Nick使用辦公室的電腦以及宿舍挖礦,導致電費暴漲被公司盯上。」Nick是項目組的技術部門主管,我第一天onboarding便是被分配到他的部門底下,事後被證明是人事失誤,而之後發生的事,也讓我很慶幸那是一場失誤。「誒誒,有人說Nick上班都無所事事,卻坐領高薪,你知道嗎?聽說他年薪有500。」「聽說Nick出問題都交給下屬處理,自己實際上都在打牌。」「辦公室不是已經取消居家上班了嗎?為什麼有一群人都沒有進辦公室?」「似乎是Nick的團隊被盯上了,消息說總部年底將會有一波裁員措施。」「Nick的團隊?那豈不是辦公室近一半的人員?」「是啊,聽說他跟車車有發生一些事情。」車車是運營部門主管的暱稱,我們稱呼他為車車是因為其名字與車有關,在之後的故事很常出現。「Nick?我跟他共事過。」說話的是我前室友,黑輪。「我前公司的整套系統架構是他獨自完成的,他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這是我在辦公室聽到關於Nick唯一的正面評價,卻從沒想過會出自黑輪口中,身為曾經與他朝夕相處的前室友,我知道黑輪是位有能力的前端工程師,甚至可以說是我們團隊最為傑出的一位。順帶一提,他有台科大碩士學位。「我有跟Nick聊過,他說他原本是計畫重新整頓公司的系統架構,但是過程受到阻礙。」「是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哪有獨自完成那麼厲害,他之前那套系統根本是直接拷貝過來的,我聽人家說的。」「對啊,我看Nick每天來辦公室就是坐著發呆,不然就是出去外面抽煙,這種人怎麼還能留著。」「對了,話說回來車車那邊又是什麼事?」「他啊,還不就是跟Yvonne的事。」「Yvonne?據說他之前是其他辦公室的行政。攀上了車車,說他的夢想就是做專案、寫企劃,才轉來我們辦公室做PM。」「你看他時常在車車的辦公室好幾個小時不出來,似乎有人蒐證錄音並且調閱監視器發現了一些『關鍵證據』,向公司舉報。」「真的假的?車車不是有老婆了嗎?」「遠在天邊嘛,遠水救不了近火囉。」「不然你以為歐洲後花園這詞怎麼來的?」這是我們公司在菠菜群組的代稱。「所以菠菜群組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就是他們?」「是啊,女方還被肉搜出FaceBook。」「這是不是有點過份了。」「何止如此,我還聽說公司派行政闖入相關人員宿舍,逼迫交出手機試圖查看是誰在群組放出消息的。」「這違法了吧,憑什麼?」「好大的官威。」「這消息可信嗎?」「我是聽Nick團隊的成員說得。」「難怪總部會派新來的主管過來,我看是要來肅清這股歪風。」「對啊,他的演說我真的有被感動到,我認為他確實個很厲害的人物。」「我們的救世主來了!」以上都只是一個月以來所發生事情的冰山一角,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云亦云,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也是這個行業的特點。作為整體事件的旁觀者,我能夠證實的僅有菠菜群組的部分。然而身為後續事件的見證者,前面聽到的所有傳言都將變得細思極恐。好景不長,兩週後,總部派了那個男人替換掉我們口中的救世主,來自台灣的他,我們稱他為「炸雞」。並非因為他人見人愛,而是據傳,他是有詐騙案底的通緝犯。隨之而來的,還有大裁員。

馬爾他菠菜第十一章-木已成舟
Sun Sep 07 2025「Topher沒有辦法回來了。」聽到這句話,證實了近期的一項傳聞。「相信你們已經聽說,公司打算精簡人力,Topher……我沒有辦法保住他。」會議中Patt語重心長的宣布,全場鴉雀無聲,這股低氣壓,持續了好段時間。「你已被移除群組。」同一時間,手機畫面無預警的出現這則訊息。伴隨著公司行政的呼喊聲在辦公室內迴盪。「所有人來領新的電話卡哦。」「發生了什事?」「聽說是台北的辦公室被抄了。」聽到這句話我心頭一緊。「這則消息可信嗎?」「絕對可信,聽說現在台北辦公室那邊已被要求居家辦公。」「我們會被牽連嗎?」對於這個問題,沒有人有辦法提供絕對的答案。前陣子公司要求所有辦公室成員更換公司電話號碼,解散原本的WhatsApp群組重新組織,這樣的情況總共發生兩次,據傳台北的辦公室被抄,由於我所屬部門跟台灣完全沒有業務往來,因此也無從證實。另一項公司的異象則是關於績效獎金,若是依照合約,公司保證擁有季獎金制度,從前輩們聽說之前都有如期領到,然而時至今日,跨年將至卻仍未聽聞關於第四季獎金的消息。今天是新任主管前來就任的日子,依照先前所聞,從我的主管Patt,以及僅待了兩週的中國籍主管再到現在這任。短短一年內這間辦公室已經歷三次重大組織變動,而這第三次,將是決定性的。炸雞,身形高大,頂著一頭造型灰白髮搭配方框眼鏡。一舉一動彷彿深怕所有人不知道他的存在般,我是第一次遇到說話能比義大利人還大聲的台灣人。每每行動身旁都圍著一群人,據說是他的私人秘書,有好幾位。相信都有見過古裝劇的高官出巡,大概就似那幅景象。如此大的陣仗,場面瞬間變得肅殺起來。「據說他背後是集團最大的股東在撐腰。」或許是看出我臉上的疑惑,Echo向我說明著。所有人屏氣凝神,等待他發話的那一刻。「我知道你們都有在菠菜群組聽到一些傳聞。」「甚至那個抓耙仔,可能就在你們之中。」「我在此警告,即刻起,禁止再談論任何相關謠言。」「我自己也在那個群組,若是被我抓到試試看。」語畢,他環視了全場一圈,就像老鷹的眼神般銳利。「關於季獎金,表現這麼差還想拿季獎金啊?啊?」「要不是我極力爭取,你們休想拿到半毛錢。」「相信你們都發現有部分人已經沒進辦公室好陣子了,我知道有些人跟你們很好。」「但是,你們誰向他們提到年終或是季獎金試試看,季獎金直接取消。」「集團沒有虧欠你們,作為亞洲最大棋牌品牌,佔有80%市場,我們給的待遇是最頂的,想走請便。但別說什麼10%,20%跳槽啊,說出去笑死人,沒個兩倍別說是我們品牌出去的。」「只是記好一件事,你們以為我們是如何做到最大品牌的?那是因為其他品牌在發展起來之前就被我們打掛了。」「別扯什麼公司是一個大家族什麼的,我不吃這套,你們來到這還不是為了錢?要錢?就給我乖乖幹活。」「解散。」說罷他便徑自離去,隨行的秘書們也尾行其後。「所以他說了什麼・」一位歐洲同事發問著「不要知道比較好。」以上所有的言論,都是使用純正台灣腔中文發表。與前一位主管不同,並沒有英文版本。因此,在歐洲同事眼裡看來,就像是他們全體立正平白無故被訓話,而不知所以然。目中無人的態度令人瞠目結舌,之後回過頭看此時的他,也確實不把我們歐洲部門放在眼裡。簡單來說我們是競爭關係,如今我們輸得體無完膚,有經驗的前輩可能嗅出一些端倪,但當時身為業界小白的我卻在風雨飄搖中而不自知。「他看起像個混蛋。」「他就是。」「可惜很遺憾的,他說的是真的。」Echo說道。「關於什麼?」「我們是業界龍頭這件事。」「你這週有空嗎?」「目前沒有安排,怎麼了?」「走,我帶你去吃一間米其林餐廳。」平時沒什麼交集的Echo向我提起了邀約。我看了看菜單上的價位差點沒有暈倒,雖說我們家沒有到貧困但屬於平時會精打細算的那種,鮮少外食的我對高檔餐廳完全沒有概念。如今映入眼簾的,是將近我在台灣四分之一月薪的菜單。身邊的食客全是盛裝出席,事先完全沒有做功課的我則顯得格格不入。隨數可見的燭光及古典樂的伴奏盡顯典雅。「只可惜是男的。」我在心中暗自低咕。「稍等還有另一位女士會加入我們。」不知是我將想法寫在臉上,還是Echo有著我所不知道的能力。「說曹操曹操就到。」「這位是亞洲項目組的Jolin。」「你好。」「你好。」眼前的是戴著眼鏡長相可愛的女孩子。由於我們歐洲項目組及亞洲項目組業務不相往來,平時幾乎沒有任何交集機會,更別提我們還是競爭對手。幾個月來我也曾沒見到Echo與Jolin在辦公室有任何互動,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對眼前的景象如此詫異。「所以,你上次說到關於我們是最大品牌這件事,是真的?」這種高級餐廳有一個特點,就是出菜速度非常的慢,儘管早已飢腸轆轆,但我們都知道此時的我醉翁之意不在酒。「是真的。」「我曾在下遊代理待過,後台都可以看到各家數據。」「但是80%也太誇張了吧,不是吹牛的嗎?」「記得那時候品牌找上我的時候,原本我只是抱著聽聽看的心態。」「但是當他們報上名號時則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畢竟它在我們平台是名符其實的流水冠軍,而且是第二名完全看不見車尾燈的那種。」看來,我確實是來到了一個很不得了的地方。各種意義上。

馬爾他菠菜第十二章-禍不單行
Sun Sep 07 2025漆黑的臥室,萬籟俱寂的夜晚。由於Topher的房間比我先前大得多,這裡變成我的新房間。雖然頭幾天不肯面對現實,希望事情有所轉機而遲遲沒有動作。現如今躺在大了兩倍的床,再多說什麼似乎有點矯情了。原先我們三人在宿舍本就是偏安靜的類型,住在家門隔壁的我,有時我甚至連他們出門或進門都不會發覺。Adam通常下班回先去行政宿舍找他老婆,到晚上要休息時才回來,因此要說這三人宿舍,實際僅我一人在使用也不為過。多虧如此,我可不希望因剛才發生的事驚動任何人。時間下午九點,我還沒吃晚餐,只因這兩小時過山車般的經歷。「我們平時都一起打本,也跟一群朋友玩在一起,他們起鬨關我什麼事。」「又關你什麼事。」聽到這句,我的心跳彷彿漏了一拍。還記得前陣子Vivian說她需要一個人靜靜的時候,我們大概暫停聯絡了兩週。之後我主動聯繫關心她的狀況,主要是發現期間她多次更新自己的Discord簽名,內容看似不明所以,但隱約覺得跟群組另一位成員似乎有所互動。順帶一提,他們在群組的暱稱是同一系列,且每當Vivian發言都能見那名成員相繼附和,但Vivian通常都沒有特別理他,所以之前我也沒有多想。雖然確實好奇這陣子的她究竟發生什麼。但我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因此也沒有特別去過問。只知道絞盡腦汁逗她開心,試圖表現自己對她的關心。還記得有次講電話,她提及自己感冒,對話那頭的她咳嗽不止,說是熱水器壞掉洗冷水著涼。「我很希望自己這時候能夠在你身邊。」但是我不行。「我是真心的。」亦或是種自我滿足。「如果太嚴重記得去看醫生,這段期間多喝熱水然後多睡覺休息。」這就像女孩子生理期的多喝熱開水一樣。但我又能如何?相距一萬公里以外,煮碗粥空運過去都會直接臭酸,更別提我們素未謀面。網路的發明讓人們有所交集,現實卻有太多難以橫跨的鴻溝。「要不我幫你叫Uber吧?」「我不餓。」「那......你早點休息吧,或許會早點好起來。」「嗯。」「晚安。」「晚安。」老實說結束後我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撇除距離,時差關係也導致我們在遊戲中也幾乎沒辦法有互動,唯一的交集真的就只有這睡前短短幾十分鐘。這也是為什麼當她提及自己想更換遊戲幫會時,我會如此積極地展示誠意。「我在其他幫派都有認識一些人,或許能夠有辦法。」當時我們玩的是一款PVP相當吃重的武俠遊戲,我們通常會將玩家簡略分為休閒派跟武鬥派,休閒派屬於上線打副本、聊天、將角色打扮的美美的。武鬥派屬於整天打打殺殺,有些更激進的甚至會涉及語言的人身攻擊。我則屬於較為另類的一派,只針對欺負新手的玩家出手,休閒皮武鬥骨的我也因此在兩大玩家群體中都有些人脈。至於她,身處武鬥派,聽聞她提及厭煩那些打打殺殺的日子,如今想換個地方遠離過去的紛擾。「要不來我們幫會吧。」身為休閒幫會副幫主的我向她提議。「我考慮看看,我可能會跟一些朋友一起,我們還在討論。」「沒有問題,你們一起過來,我們幫戰也比較好打。」我承認我的提議帶有私心,除了希望在同個幫會後我們能夠有更多互動,同時我是幫會戰指揮,也會希望自己的幫會在遊戲中可以有更亮眼的成績,武鬥派玩家通常對角色培養的投入更加積極,他們的加入肯定會是一大助力。很不幸地,生活中許多事情往往弄巧成拙。接近下班時間,我收到來自徒弟的一則訊息。「你朋友來到我們幫會,現在我們幫會被全遊戲武鬥派幫會宣戰,幫主在找你。」為什麼?為什麼沒有事先通知我?「偶洛,我需要把你朋友踢除幫會。」進到我們幫會的遊戲DC群,這是我至今為止罕見友幫幹部同時聚集於此。「請給我一些時間,讓我搞清楚怎麼回事。」「現在我們的幫會成員在全地圖被針對,我不能......」「我說了,給我點時間!」「我平時對幫會盡心盡力,現在是不給我面子了?」這是我遊戲三年來首次對人大吼,所有人頓時鴉雀無聲,也是,畢竟這與平時我給別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所有人暫時別出幫派駐地。」思考片刻,幫主在幫派頻道如此宣布,這遊戲的幫派駐地是絕對安全區域。「謝謝。」「還在外頭的低等級玩家報自己位置座標,高等級玩家隨我去支援。」「放心,我會想辦法處理好的,交給我。」私聊的那頭沒有任何回應。時間分秒必爭,我必須趕緊理清來龍去脈。首先透過管道聯絡遊戲各大幫會管理幹部,然而事件逐漸朝失控的方向發展。「偶洛,很抱歉......什麼事都可以,但唯獨這件我真的幫不上忙。」這是我無數次得到的同一個答案。「幫主下令,無論這個人到哪都會追殺到底,任何幫派收留等同於宣戰。」在這款遊戲,正常來說任何武鬥派玩家只要加入休閒幫派,都會被默認放棄遊戲資源,過往恩仇一筆勾銷,有種歸隱山田的感覺,我自己也是第一次遇到態度如此強硬的場面。「她跟我承諾過,加入休閒幫會,不會再干涉任何過去的事務。」「恐怕事情沒有這麼簡單。」「你這個朋友......他很有名,但是不好的方面。他的敵人不止武鬥派,也包含休閒幫。」「我有他的敵人。」無數幫派成員附和著。「我也是。」甚至是我遊戲中的徒弟。這遊戲只要非自願將人打倒會被列入仇敵名單,若以現實的情況來比喻,Vivian在這款遊戲相當於頭號通緝犯的等級,幾乎我身邊的人投敵名單都有她的名字。「偶洛,你......真的認識你這個朋友嗎?」這句如晴天霹靂般,直擊我靈魂深處。剛認識時的種噓寒問暖,曾幾何時變得如此陌生。然而,我,真的認識她嗎?這些我不知道,第一次聽說的另一面。她,真的在乎我嗎?她很清楚自己的處境,然而這麼重要的事情卻沒有事先找我商量。「為什麼我們會被打?」「副本入口處需要支援!」「對方人太多了,我們沒有任何勝算。」「除了躲在幫派駐地,我們什麼事都不能做。」一邊是群認識好幾年的遊戲好友,我們「曾」一同經歷無數美好的時光。一邊是僅認識幾個月的女孩,我們「在」無數夜晚共享彼此生活的瑣事。他們,是「特別的」。她,也是「特別的」。如今我必須在之中做出選擇。「很抱歉,我真的盡力了。」簡短的一句話,卻字字見血。「嗯。」隨後的一則幫會公告,是一名成員退出了幫派。沒過多久,我見到她與他一起到了另一個武鬥幫會,霎時整個遊戲沸沸揚揚,我也是這時候才知道,她在遊戲中原來早有個緋聞對象,卻選擇獨自來我們幫派。我陷入深深的內疚,心如刀割般的痛楚在體內灼燒。為了她,我對著多年好友大吼,讓他們受傷。為了自己,我許下無法達成的承諾,到頭來終究一場空。就在身心靈被掏空的這時,我收到了另一則訊息。「我正在群組講一個事情。」「你可以來聽嗎?」一個私人群組中,一群人正聽一名女孩子說話,耳機的那頭的女孩帶著一絲委屈,雖然帶了點鼻音,但仍是那既熟悉、又久違的聲音。「後來我發現他跟另一個女生在一起,他們在聖誕節的時候還一起出去過夜。」女孩有些泣不成聲,哭訴自己的網戀對象其實已經有其他女孩卻還跟她在網路曖昧。「我真的很難過,我從來沒有對任何人一樣的這麼愛他。」聽到這我懷疑起自己的耳朵。「他是我的初戀。」聽到這句話的瞬間,我離開語音群組,隨即向她打了通私人語音電話。「妳現在是怎樣?」我努力克制住自己隨時潰堤的情緒。「我......」電話的那頭是帶著哭腔,不知所措。「妳怎麼會覺得我想聽這些?」握緊的拳頭在掌心留下悲憤的指痕。若真有上帝的存在,怎忍心開如此玩笑。電話那頭的女孩,曾是我的唯一,也是壓倒我離開中科院的最後一根稻草。

馬爾他菠菜第十三章-往事不再
Sun Sep 07 2025「您的私訊無法送出。通常這是因為您與該使用者不在同一個伺服器,或是該使用者已經設定只收朋友寄來的私訊。」罐頭訊息沒提及的,是另一種可能,便是被私訊對象給封鎖。起初是每天,日復一日,我嘗試向同一個人發送訊息。再來是幾週,幾個月,直到心血來潮。我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從最開始的無法接受,到現在面對現實,或許是種習慣,又或是心裡深處仍盼望奇蹟能夠發生,從那之後,過了將近兩年。是我埋藏在深處的疙瘩,我曾向她討要說法,但有些事註定沒有答案。不抱期待地發送訊息,內容是什麼我已忘記,只記得隨後我驚慌失措的將其收回。是的,收回的那則訊息,必須建立在訊息成功發送的前提之下。重新整理好思緒,我重新送出一則訊息,現在的我不常做夢,但過去曾多次模擬過這個場景。「泡泡還好嗎?」泡泡是她養的兔子,而這名字,當初是我取的。「挺好的。」「晚上還是一樣活潑嗎?」「太活潑了。」念著手機螢幕上的訊息,我露出一抹微笑。那是我們的第一次相遇,當時的我不時在遊戲搭訕沒有幫會的人加入我們,當時的你玩的是男角。進入幫會後卻時不時騷擾、調戲我。遊戲中瘋癲的發言舉止我倒是不以為意,畢竟大家一起玩遊戲熱鬧點也好。卻在一次私下閒聊開始了我們的緣分。「我這輩子不曾,也不會進入一段關係。」「怎麼說?」「我不希望成為那個人的負擔。」「需要聊聊嗎?」之後我們交換了通訊軟體,也是在開口後才知道妳是女孩子,漸漸的我們拉近了彼此的關係。女孩開始依賴我,我也享受被依賴的感覺。「妳怎麼會覺得我想聽這些?」「妳知道我等了多久嗎?」「每一天,每一天我都想盡各種辦法聯絡妳,沒有人願意替我傳話,說是只要提到我,妳就會有情緒。」我的語氣開始失控。「但是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麼,就連我也不知道。」「因為病情的關係,妳說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過二十幾歲,最害怕的事情是睡覺,深怕只要睡著就永遠醒不來,儘管想睡,隔天一早要上課,我仍在每個夜晚守候妳,確認妳睡了我才睡。」「妳曾哭著抱怨都是妳主動找我,究竟我們是什麼關係,為此我斷絕了所有與其他異性的可能性。」「為了逗妳開心,特地買妳曾提及,心心念念的掛飾當生日禮物,替妳做專題作業、還有騎兩個小時的機車載妳回家。」「卻在之後要我們到此為止就好,我希望有個說明,妳卻不做任何解釋,為此我們吵了一架。」「後悔認識我,關係結束之後就開始翻舊帳,這是妳最後對我說的一句話,之後我便聯絡不上妳。」「每日每夜為此我都陷入深深的自責,苦尋自己是否有任何對不起妳的地方,覺得或許是自己不夠好。」「我承諾過當我完成北海道遊記時要分享給你看,但是我卻沒有機會實現我的諾言。」「因此我甚至去做了心理諮商,最後離開中科院。」「現在你卻說,其他男人是你的初戀?」「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多年來的委屈傾瀉而出,那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此時的我該說是氣不成聲,還是泣不成聲,此時妳終於開口。「當時的很多事,我其實已經記不清楚了。你知道,當時的我有在吃精神藥,我所擁有的是碎片化的記憶。」「當初為什麼封鎖你,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我想起來了,你載我回家的那一次,我其實是想抱你的,只是我始終沒有跨出那一步。」「或許當時的我是害怕失去。」「原來以前的我這麼糟。」「事到如今,妳還覺得你的初戀是......」我哭著詢問。「我的初戀是你。」她哭著回答。「你願意重新開始嗎?」「什麼意思?」「就是......我已經跟以前不一樣,我們可以從頭開始,認識這個全新的我。」「有些事情,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儘管我猶豫了一會兒,但現如今這是最恰當的答案。「這個給你。」我將一份檔案傳給她。「這是我承諾過完成時要與妳分享的北海道遊記。」等過無數日夜,不管會不會看,如今終於能實現當初的承諾。「我會看的。」「別哭了啦。」「奇怪,怎麼變成是妳在安慰我。」,我曾經想過無數種可能,若不是她當初將我和其他男生做比較,我可能不會進入中科院。倘若當初的我們順利走下去,我是否離開中科院、離開台灣,則是未知數。躺在床上,這一切發生得太突然,究竟該用什麼心情面對,此時的我已放棄思考。幾天後,我收到這則訊息:「你那天說的話是不是忍了很久,找不到時機說。我覺得你把你自己困在那個當下了,我不希望那個糟糕的自己,變成你的心魔,影響你整個人。對於那時後的所有事情,傷害過你,讓你有負面情緒,對不起。我知道我自己很糟糕,但我不要別人來同情我,或是覺得我可憐。我也不想看到你,找理由來合理化我傷害過你的事實。」每位出門在外的遊子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遲早,我們終將和過去的自己達成和解。

馬爾他菠菜第十四章-分崩離析
Sun Sep 07 2025「聽說他已經提離職了。」「這樣我們還剩下誰?」「據說是Bryan會接技術Team Lead。」「歐洲成員都離開了,我們還稱得上是歐洲部門嗎?」自從炸雞上任以來,我們歐洲部門的處境愈發艱辛,原先排定的產品遲遲無法上線,成員也因這詭譎的氛圍而各自盤算。首先由我們團隊的技術Team Lead最先遞出辭呈,同時帶走了一些Developers,現如今我們團隊的歐洲成員已不到原先的一半,且這股趨勢並沒有減緩的徵兆。「你知道他的助理都是男的嗎?」「而且會在老闆不在的時候偷偷帶男人回家。」「為什麼我會知道?」「因為我跟助理交往過。」從上次聚餐之後,Echo、Jolin和我便時常出來聚餐。通常都是Echo主動邀約,找了些高檔餐廳問我們要不要加入。或許是嘴巴比較笨,亦或是沒有品味,我其實吃不出這些所謂佳餚的高檔之處。私下的Echo是個很健談的人,與工作場合的形象有些不同,尤其當酒過三巡之後。雖然私下的我完全不碰酒精,然而在這非常時期,一些非常手段是必須的。「離開也好,我看他們根本沒在做事。」「但是成員越來越少,這樣下去我們不也有點危險?」「擔心什麼?我們還有交易所的項目,所謂歐洲團隊早就名存實亡。現在公司現在發薪水都是透過自家交易所了,我們肯定穩。」「那其他沒在項目的人怎麼辦?」「Oro。」「我說了,歐洲團隊已經名存實亡了。」或許,在我選擇走上這條路的時候,就注定無法獲得平靜。「上頭指示要我們專心處理交易所項目。」Patt在今天的晨會上宣布著。前陣子因急性發炎切除了部分膽囊的他明顯憔悴不少,肉眼可見的至少瘦了10公斤。雖然沒有親眼見到,我能感受到他其實默默的承受許多壓力,儘管如此我仍沒見過他發任何脾氣。「因此我們團隊將會拆分,技術團隊,今後將合併至亞洲項目。」先前提到亞洲項目是集團的主力,一般來說,從小項目轉移到大項目聽起來對職涯發展更有幫助,然而亞洲項目的負責人車車似乎早就看我們團隊不順眼,先前我們在辦公室慶功被上頭警告據說就是車車的傑作。而自古以來,手下敗將通常都不會有好下場。「同時產品及設計團隊,很遺憾地,我無法帶所有人走。」「Ann, Adam, Mike將繼續協助老虎機的設計,將轉入亞洲項目的產品組。」Ann,是後來新加入的設計部成員,起初我以為年紀跟我差不多,但實際上比我更加資深。整個團隊確實就只有我是完全沒有經驗的菜鳥。「還有Oro。」我心頭一驚。「同樣轉入亞洲項目產品組。」我不確定自己當時的表情看起來是怎麼樣,儘管我試圖隱藏自己的情緒,但內心可是五味雜陳。作為當時唯一同時跨兩個項目的成員,我自認為表現不差,至少我是很認真在看待自己的任務。其他成員由於從一開始就沒有經手交易所項目,因此可以理解,但我不同,不止所有的會議都有參與,所付出的時間與心力更是不言而諭。我,被拋棄了。這是我第一時間的想法,先前Patt私下與我說的那些,讓我以為自己有那麼點特別。什麼閃光點,不過就是對下屬的心靈雞湯,彷彿能體會女孩子受渣男哄騙時受傷的感覺。那些團建時,幾十人在別墅把酒言歡,一起唱歌、打牌,那樣歡樂的情景,彷彿已是好久以前,實際上也不過兩個月前的事。過眼雲煙般,瞬息萬變的局勢,畢業的兩年內,這是我第二次見證一個團隊的落幕。雖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樣的結果仍讓人不勝唏噓。所見過的人來來去去,當自己覺得似乎與人建立起羈絆時,卻在環境的驅使下註定無法維持長久的關係。菠菜就是這樣的一條路,沒有人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沒有人訴說我們的故事,也沒有人能夠理解。今年的聖誕節適逢週末,我租了台機車開始馬爾他環島旅行。這是我在台灣時的習慣,每當自己心情低落時就會騎機車來一趟微旅行。適逢聖誕節,寒風刺骨著實不是騎車的最佳時機,然而肌膚上的痛感卻能夠讓我暫時忘卻內心的焦躁不安,某種層面上或許算是另類的治療方式,當然,我並沒有自殘的傾向,只是需要轉移一點注意力而已。街上燈火瀰漫,歡慶的樂章此起彼落,家家戶戶窗邊的裝飾令人目不暇給,這是我第一次體驗歐洲的聖誕節,看起來就跟我們的農曆新年一樣。我嘗試著融入這股歡樂氛圍,卻像是硬要將方形的冰塊放入三角形的模型版中,受傷的同時更加凸顯自己的不同。我,為了什麼在這?家人遠在天邊,團隊分崩離析,形單影隻的我,哼著Last Christmas。

「別相信人任何人,包含我也一樣。」這是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時間回到半小時之前,我來到亞洲項目產品組的第一天。首先產品組項目負責人簡單的向我們歐洲項目組的成員進行介紹,之前聽說這個項目負責人其實人還不錯,只是再上去還有車車跟炸雞,尤其再經歷內部清算風波之後,表面上大家相安無事,仍難以掩蓋團隊死氣沈沈且人心惶惶的職場氛圍。「你會什麼?」「我是負責產品UI/UX設計的。」「了解。」「那你呢?」「我負責產品測試,但之前在產品組也有經手過寫企劃。」「測試嗎?」「正好,我們這邊的測試團隊人力有點吃緊,你去找Angela報到吧。」於是我又再次被丟包,來到了測試組。「別相信任何人,包含我也一樣。」Angela神情嚴肅地對著我說。「啊......嗯,你好,我是Oro,是歐洲項目組的測試。」不確定她是否記得其實我們在之前的一場飯局就見過面,而這樣的歡迎方式是我料想不到的。「要注意,我們這邊不像你們歐洲項目組那麼輕鬆好混,所有事情都記得先向我匯報,知道嗎?」「知道了。」小女生怎麼講話這麼不客氣,我內心暗自低咕,表面仍展現虛心受教的態度,如今的我已漸漸習慣對任何人戴上一層面具。似乎已經記不清,上一次發自內心的笑是什麼時候。我很清楚這是一種下馬威,尤其自己手下敗將的身份我早有準備。Angela小小的身軀,看起來應該還很年輕,說是亞洲項目測試組的負責人,然而......「請問,我們團隊大概有幾位呀?」Angela不發一語,只是用手指比了比我跟她自己。天,所以只有我們兩人嗎。「之前還有其他同仁,大約3位。」「但都被開除了。」不是,為什麼可以說的這麼雲淡風輕,難道開除了都不用補人的嗎?「這些文件你先看,有問題再問我。」「好的。」簡單翻閱了下文件,主要是產品的測試用例以及集團主流產品的企劃書。都是些我早就熟悉的東西,畢竟入職時的「陰錯陽差」造就了這場美麗的錯誤。沒一會兒我就感到無趣,打算起來走走上個廁所轉換一下心情。就在我進入廁所準備享受這短暫的時光時,我的手機訊息提示響了。「你在哪裡?」訊息來自Angela,而此時我才離開座位不到一分鐘。「我在上廁所。」「我不是說過所有事情都要事先向我報備嗎?」「我不知道上廁所也包含在內......」「你們歐洲項目組就是這樣,但來到這,我們有我們的規矩。」「好的。」這人怎麼這麼難相處,印象中先前飯局給人的印象明明不是這樣。回到座位上,我開始忙自己的事情,先前在歐洲項目組我們採敏捷開發,以兩週為一個週期去立定工項,與台灣的工作文化有點不同,只要提早完成工項剩下的就是自己的時間。然而此時,我的手機鈴聲又響了,看了看訊息發送者,我怎麼不意外呢,Angela。「文件看完了嗎?」「看完了。」「看完了怎麼不跟我說?這樣我怎麼知道你有哪裡不懂?」姊,首先我就坐在妳後面,究竟是有多不想跟我講話?再來,文件上都是我早已知道的內容。並沒有什麼新奇的東西,也就沒有什麼好問的,卻預設我一定會不懂一樣。心裡覺得莫名其妙的我,突然靈機一動,不自覺的露出一絲賊笑,這次我很確定是發自內心的。「對不起,我想說妳應該很忙,不好意思打擾妳。關於這邊我有些疑問......」我一個華麗的轉身將辦公椅滑動到她的身旁,誠懇中帶著一絲諂媚,像是一竅不通似的不停發問。發問的過程我托著腮,面帶笑容的同時直勾勾的盯著她的眼睛看,她卻始終低著頭對著文件回答我的各種提問。不得不說,我還挺享受這個過程的。漸漸地,我感受到她的態度有一點點放軟,某些情況下,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的策略,總是能夠發揮奇效。「那麼今天就先這樣。」語畢,她開始整理回家行李。原來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下班的時間,俗話說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我也對此感到有些掃興。「好,明天見!」以朝氣蓬勃的語氣與她道別後,我也開始整理著我的行李。不過在離開前,我還有件必須做的事情。「Hi, 今天過得如何?今後我們就是正式的同事了。」「還行,你呢?聽說你要跟Angela共事。」「我跟你說......」隨後我將剛才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與Jolin分享。「我沒有想到連上廁所都要報備,我甚至只離開一分鐘,我以前在中科院都沒有這樣!」在中科院上班時,由於與軍方密切合作,我們入園都被要求安裝MDM,也就是當兵要裝的那個手機App。儘管如此,也沒有誇張到如此地步。「你們該不會連電腦螢幕都有做監控吧?」「是沒有......」「但是聽說以前有,在公司早期有中國員工的時候。」有中國員工的時候,每每聽到這個詞都宛如遙遠的神話時代一般。求職碰壁過的我,覺得如今公司的待遇已相對不錯,那麼早期的公司呢?究竟發生過什麼事?為什麼這些中國籍員工都不見了?為什麼公司,會從菲律賓,來到馬爾他。「別相信任何人。」

馬爾他菠菜第十六章-潘朵拉魔盒
Sun Sep 07 2025「歐洲後花園?你說那間從菲律賓『撤退』到馬爾他的公司?」群組的不知名匿名者如是稱呼。「公司早期其實全部都是中國籍員工,但在一次事件後他們全部都『消失』了。」「公司在馬爾他有4間辦公室,然而彼此業務不相往來,實際上可視為掛名在一間公司下的四間公司,沒有人知道其他的辦公室位置在哪,也沒有人去過問,所有事情,都是『聽說』。」「集團從來沒有離開過,集團『無處不在』,在菲律賓、在台灣、在中國、在馬來西亞、在杜拜、在英國、在......馬爾他。而這些,僅只是檯面上已知的。」一名資深台灣籍同事這麼說。今天的我被安排了一項任務──熟悉公司後台。與在歐洲項目時不同,由於我們所有產品從未上線,因此以集團的角度我們完全沒有貢獻。而身為集團主力的亞洲項目,後台可說是一切商業模型的根基,所有的數據一覽無遺,所有的人為操縱在此完成,只要後台出問題,對集團的打擊無疑將是致命的。也因此,集團將服務分散在「七個伺服器」,七個擁有各自不同的後台,七個分別有不同的下游代理商。如炸雞所述我們公司會利用非常手段削弱競爭對手,相對的,我們伺服器更是一天到晚被攻擊。傳聞集團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在應付這類事,如同錦衣衛般,神出鬼沒,是集團的一個傳說。如此分散且隔離式的架構能夠避免任何突發狀況,也是公司24小時全年無休盈利的關鍵。A辦以人數來說頂多就中小規模公司的程度,保守估計人事成本每月就要燒掉千萬人民幣,實在很難想像資金鍛鍊會是什麼情況。由於剛入職的時候因為烏龍導致接觸過後台,很快的我便發現了一絲異樣。竟然有一些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功能及頁面。流水、賠率、還有......「殺率」。且所有關於過往的歷史紀錄也都一覽無遺。依照常理,我不認爲這是自己的職位能夠隨意瀏覽內容。儘管數字方面有做過脫敏,但我早就透過特殊管道知曉了如何解讀這些數字的含義。「這是免費可以看的嗎?」我心裡暗想,看來我的後台帳號被賦予了接近管理員的權限。我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但若是為避免麻煩,這時的我應該向上頭反應,如同班叔說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有事情都要向我匯報。」腦中響起了這句話,我戰戰兢兢地轉頭望向Angela,看來她正因為其他事情而忙得不可開交。經過短暫的腦內天人交戰,好奇心旺盛的我,又怎能錯過如此良機?就像潘朵拉的魔盒被打開,是命中注定。首先我先確定了,在七個伺服器的後台所見的頁面都是一樣,總共有十一個大項目:運營管理、遊戲設置、帳號管理、用戶分析、報表管理、風控管理、系統設置、財務管理、數據報告管理、活動管理、數據監控。所有子功能頁面扣除掉部分重複的入口合計大約有六十幾種。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盈利報表」。進入頁面,依照不同的遊戲項目分別可以見到日均活躍用戶、日均投注額、盈利率、人均局數......等相關訊息。由於能夠針對不同選項去做排序,能夠看出前五大依照順序分別為:「搶莊牛牛」、「看牌搶莊牛牛」、「炸金花」、「二十一點」、「百家樂」。還記得剛入職的時候被分錯項目,我第一款測試的遊戲就是炸金花,如今見到排名此前面令我深感意外,因為當初玩五分鐘就覺得很「假」,被操控的很嚴重。如今見到這麼多人玩著實令我不寒而慄。透過報表得知,一、二月的日活躍用戶是最多的,從這邊基本就能夠確認主要客群是亞洲市場,因為一、二月對我們來說有許多重要的活動,舉凡春酒、尾牙、年終、過年。至於當中的招牌搶莊牛牛,一月日活躍用戶為2萬,日均投注額10萬,乍看之下看似普通,我才意識到我登入的是體量最小的伺服器。印象中前幾名的伺服器體量是差不多的,由於我也不太確定哪個才是最大,於是隨機挑選了一個做登入。「15萬?」這個伺服器的搶莊牛牛一月日活躍用戶是15萬,這量級差距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日均投注額則來到80萬,單位沒意外的話應該為人民幣。如果還記得,先前我提到總共有七個伺服器,每個伺服器分別有40幾款遊戲。若是依照此邏輯推算,保守估計一月全伺服器日均投注額是千萬人民幣,放到每月則是十億級別。對比台灣遊戲橘子公司2021年一月營業收入為9億3新台幣,這邊的投注額是好幾倍,而根據公開資料遊戲橘子的員工數量約在1000名上下,至於整個亞洲項目參與人數是否有當中的三分之一我都不敢肯定,畢竟如今的A辦已經不到百人。「這還不是最輝煌的時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令我為之一顫,說話者不是他人,正是Angela。